電影訊息
蠻牛--Raging Bull

愤怒的公牛/蛮牛/狂牛

0 / 0人    129分鐘 | 121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Jake Lamotta Joseph Carter
演員: 勞勃狄尼洛 凱西莫拉提 喬派西 法蘭克文森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妖靈妖

2009-09-05 20:02:26

《憤怒的公牛》:從DVD到藍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拳賽之前


1976年,羅伯特·德·尼羅在義大利跟貝托魯奇拍攝《1900》時,身邊總帶著一本翻得已經破爛不堪的書《傑克·拉莫塔》。這本由拉莫塔和彼得·薩維奇等三人合寫的傳記小說回顧了拉莫塔——這位美國傳奇的中量級拳王的20年輝煌生涯,德·尼羅並非鐵桿拳擊迷,但被拉莫塔的獨特氣質所吸引,他把書推薦給了馬丁·斯科西斯。斯科西斯對運動一竅不通,所以他對此毫無興趣。

一年之後,斯科西斯與德·尼羅合作的《紐約紐約》遭遇了票房滑鐵盧,他的婚姻也遭遇了危機,自己又偏偏生病住院,種種打擊之下,斯科西斯對電影心灰意冷,德·尼羅看望他的時候再度推薦了拉莫塔的傳記。在病床上閱讀這個大起大落的故事,斯科西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感,創作靈感迸發,他決定把這部電影當成自己的收山之作:幹完這票就離開好萊塢這個是非圈。

與斯科西斯合作過《紐約紐約》的製片人歐文·溫克勒和羅伯特·查道夫此時正因《洛奇》的大賣而春風得意,聯美公司要求他們繼續拍攝類似《洛奇》拳擊電影,因此對斯科西斯拍攝拉莫塔傳記片很感興趣。

德·尼羅是《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得以立項的重要元素,他除了遊說斯科西斯之外,還與拉莫塔見面傾談,並讓拉莫塔開始以訓練一個真正拳擊手的標準來訓練自己。拉莫塔和德·尼羅兩人對練超過了一千場,拉莫塔稱讚德·尼羅有拳擊天分,他甚至誇口說:假如德·尼羅退出演藝圈,自己完全可以把他培養成真正的中量級拳王,據說此時德·尼羅雖然已過35歲,但揮拳有力如19歲的拳手。

斯科西斯在家裡播放一些拳擊手的資料片,英國名導麥可·鮑威爾(《紅菱艷》)看了之後覺得拳擊手套的顏色不對,斯科西斯才意識到影片底片將來會褪色的問題,為了不讓自己的作品在未來因底片褪色而變得走樣,斯科西斯決定把影片拍成黑白片。

與斯科西斯合作過《出租汽車司機》的保羅·施拉德參與了劇本的修改工作,他增加了拉莫塔弟弟喬伊這個角色,由此解決了影片敘事上的問題,進而轉向了家庭價值、自我毀滅等主題。當然,施拉德撰寫的拉莫塔在監獄中自瀆的段落被斯科西斯給刪除了,這令他大為惱火,不過他還是在影片開拍前發去了賀電。





比賽正酣

斯科西斯為了拍攝精彩的拳擊場面,特意去現場觀摩拳賽,但坐在遠處的他意識到拳擊比賽的複雜性,假如自己要把它拍好的話,肯定需要大量時間,於是他不得不在拍攝前對影片中出現的拳擊比賽做了詳細的分鏡頭本,而且因為沒有多台攝影機拍攝,因此他大膽地把一台攝影機直接擺在了拳台上,造成了觀眾近距離觀看的效果,9場拳擊比賽被設計得富有生命力,拳擊的暴力、野蠻被揭露得淋漓盡致並富有詩意。

拳擊場面原定拍攝五週,但實際卻用了一倍的時間。德·尼羅在拍攝完拉莫塔輝煌時期的戲碼之後立刻前往義大利增肥,以便能夠演出中年發福的拉莫塔。作為方法派演技的代表人物,他不希望利用填充物來欺騙觀眾,他要通過增肥來真正進入到拉莫塔的世界中去。

德·尼羅在4個月內狂吃猛咽,從150磅增肥到210磅,硬是生出了一個臃腫不堪的大肚子。在德·尼羅增肥的時間裡,斯科西斯和剪輯師塞爾瑪·舒梅克進行了緊張的剪輯工作.拉莫塔任人痛打的這場戲裡,舒梅克並沒有按照斯科西斯的分鏡頭本來剪輯,而是根據演出的節奏剪出了一場令人難忘的好戲。

後期製作時,斯科西斯找來了《出租汽車司機》的老搭檔、音效師法蘭克·華納,他負責給影片創造各種不同的音效。此後被影迷津津樂道的、甚至在彭浩翔的《買兇拍人》里還有提及的如神話般的音效製作,就此展開。法蘭克·華納用他的獨門絕技(私藏的100萬英尺音效片斷)製造出了拳拳到肉的音效,甚至還用到了機關槍和砸香瓜的音效。具體的製作方法秘不可宣,而且製作完成之後立刻銷毀!




拳賽之後
   
影片首映時遭到了很多批評,但德·尼羅毫無爭議地獲得好評,並得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舒梅克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隨著時間的推移,影片被視為斯科西斯最好的作品,常榮登1980年代十大電影第一名,成為當代美國電影的經典。斯科西斯憑這部破釜沉舟式的電影,不僅沒有讓它成為自己的收山之作,反而再獲投資,拍出《喜劇之王》、《金錢本色》、《好傢夥》等影片,直至以《無間道風雲》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德·尼羅也因此片確立了自己「戲王之王」的地位,為了配合劇情改變體重的方式也影響了好幾代演員,比如《跛豪》裡的呂良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年之後的北京市,一個中國人看了《憤怒的公牛》,對斯科西斯佩服不已,也對片首斯科西斯引用的馬斯卡尼作曲的歌劇《鄉村騎士》(這個著名的歌劇,在上海翻譯者嚴敏的筆下,居然成了《莊稼漢騎兵》,實在令人對他的翻譯功力感到匪夷所思,具體內容可參見:http://www.douban.com/review/2230694/)記憶猶新,並把它和《憤怒的公牛》中的部份技巧用在了自己第一部執導作品中,這個人,正是姜文。

 


誰是冠軍

《憤怒的公牛》最初發行的DVD是不可變形寬螢幕版,最佳版本是英國二區版D9+D5版,D5版的花絮有29分鐘製作特輯和5分鐘的拉莫塔講解笑話來源的段落。2005年,麥克梅公司宣佈推出斯科西斯作品集套裝,其中收錄了新版本的《憤怒的公牛》雙碟版。新版正片製成了可變形寬螢幕格式,畫質比之前的版本有了明顯的提升。正片碟還重新混錄了杜比5.1音軌。
   
正片碟收錄了三條評論音軌。
第一條由斯科西斯和剪輯師舒梅克擔任
第二條由影片製作人溫克勒、攝影師麥可·查普曼、音效師法蘭克·華納成組成
第三條則由編劇施拉瑞德和拉莫塔等擔任

這三條評論音軌的側重點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特色:料多量足。斯科西斯談到了影片的結構(原來並非倒敘+插敘)、演員的加入(德·尼羅推薦了正要退出演藝圈的喬·佩西)、慢鏡頭的運用等情況,而舒梅克則講述了剪輯上的一些問題,如游泳池的剪輯很困難,因為現場噪音很大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舒梅克所談到了剪輯技巧,已被很多美國電影學院的老師直接作為教材,讓學生回家根據DVD的評論音軌自習。這就是花絮的重要性,它提供給你的不僅是娛樂,而且是一座電影學校!

另外兩條評論音軌提供的幕後猛料也非常多,尤其是攝影師查普曼更清晰地記得每個場景的拍攝情況,比如喬·佩西與在街上即興演出的戲不是在紐約實拍的,而是在福克斯的片場拍攝;片首拳台慢鏡頭裡閃爍燈光的正是他本人等等,全程聽下來,受益也不少。

第二碟為單獨的花絮碟,由著名的DVD製作人Laurent Bouzereau(希區柯克、史匹柏作品DVD的製作人)監製,四個紀錄片雖然都不算太長,但提供的資訊卻異常豐富,在評論音軌里缺席的德·尼羅也接受了採訪,提問者巧妙設計問題,總長近兩小時的紀錄片基本上解決了一些觀眾最關心的問題,比如法蘭克·華納利用了動物音效來製造拉莫塔反擊的場面,增強了激動人心的力量。而那段彩色的家庭電影,其實不是攝影師拍的,因為專業知識告訴他不能那麼拍,斯科西斯自己來拍,也拍不出家庭電影的感覺,最後找了個貨車司機來拍,結果拍出了斯科西斯要的效果。

英二版里29分鐘的幕後製作紀錄片也被收錄進去,另外還有拉莫塔的資料片和德·尼羅影片的比較(3分鐘)以及拉莫塔在第十五個回合、比賽僅剩十三秒就結束前異軍突起,戰勝法國挑戰者羅倫·道惠衛冕成功的新聞片(1分鐘)。

此後其他區發行的版本也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評論音軌上的減少和dts音軌的加入等。


2009年2月10日,麥克梅發行《憤怒的公牛》藍光,把這部經典提升到了1080p的高清格式,正片自帶中文字幕,花絮包括了以上所述的大部份內容。略有缺失的花絮內容被同月發行的英B版藍光補足。




199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時,筆者曾有幸在天山電影院的大螢幕前目睹過此片的膠片,但對於當時懵懂的少年來說,看得一頭霧水,根本不能理解斯科西斯的偉大。

現在重看,才能體會到它的美。就像《約翰福音》說的那樣:「我只知道:我曾經眼瞎,現在,我重見光明」。


全圖版請參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67c1d0100eqs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