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猎杀红色十月/追击赤色十月/猎杀红十月号

7.5 / 214,583人    135分鐘

導演: 約翰‧麥提南
編劇: 湯姆克蘭西 賴瑞佛古森
演員: 史恩康納萊 亞歷鮑德溫 史考特葛倫 山姆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varnold

2009-08-28 22:22:38

小析《獵殺紅色十月》對俄語困境的漂亮處理


老闆們都喜歡說「細節決定成敗」,電影工業更是如此。觀看好萊塢電影,時不時會讓我感嘆他們對細節的專業化處理——無論是好片還是爛片,他們都極端重視細節的打磨,哪怕這細節無法博得觀眾的一絲注意,但電影製作者仍然會像最苛刻的婆婆審視媳婦那樣對一切讓他們不爽的細枝末節一一掃除。這足夠讓他們在世界電影工業從業者中間獲得敬意。

有些細節是「錦上添花」。舉個我最鍾情的例子:T2。想必很多T迷都對T-800與T-1000第一次會面的商城之戰記憶猶新。這場戰鬥以T-1000把T-800扔出服裝店窗外而暫告一段落,T-1000猛然回頭看見店內一個被漆成銀色的模特,皺了一下眉頭(圖一)。這時的觀眾還沒有看到過T-1000的全液體形態,也無法理解T-1000的困惑。然而這個畫龍點睛般的細節卻是一個合理而有趣的預兆,與十分鐘後T-1000全液體形態從大火中走出相映成趣(圖二),透露著卡麥倫的靈性與自信。

【圖一】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353/

【圖二】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366/#next_photo

另一些細節卻是難啃的硬骨頭,雖然看似無關大礙,但處理不好就會成為全部敘事的絆腳石。比如這部讓我頗為激動的《獵殺紅色十月》,講述的是前蘇聯一艘虛構的「颱風」級核潛艇叛逃美國的驚險故事。導演約翰•邁克蒂爾南遇到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全片基本是美蘇雙線敘事,蘇聯核潛艇內的人物說的都是俄語。這片子難道真要有一半時間是浸泡在俄語環境中?

擺在桌面上的有兩個現成方案。

一個就是讓蘇聯佬說英語。這是犧牲真實性的,卻是我們大陸電視片最愛用的方法。我們以前很多抗戰題材電視劇和老電影,如果對日本鬼子稍有著墨,都清一色讓鬼子說中文,什麼「花姑娘滴幹活」,什麼「八路軍滴幹活」,也包括「米西米西撕拉撕拉滴」,都是用純正的中文說的鬼子自己都聽不懂的話,好像這些鬼子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廣華語。但這條路別說在好萊塢電影裡,就連現在的國產電影都摒棄不用了,只在一些蹩腳的跨國題材電視劇中出現。

另一個就是讓蘇聯佬說純正的俄語,然後配上英文字幕。這是大部份電影都常用的手法。我們看《南京!南京!》中,日本鬼子都是說日文,我們看字幕毫不吃力。只要外語在電影中占極小比例,好萊塢也喜歡上字幕。我們看《神鬼認證》系列,馬特戴蒙時不時會秀一下自己的多國語言。在《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中,克里斯蒂安貝爾也會用中文說一句「我不需凡能(我不是犯人)」。但是如果外語比例一多(哪怕占比十分之一),好萊塢就會用盡各種方法避免使用字幕。這裡有三個原因:一是老外與咱們中國影迷不一樣,我們很習慣看字幕,但老外不習慣,字幕一多他們就嫌累,會很嚴重地影響本土票房。另一個原因就是演員自身的問題,這個很好理解,如果讓演員說大量外語,就會露出馬腳,我們回想一下《無極》中陳凱歌讓張東健和真田廣之說的漢語,真是雷死人不償命。第三個原因是台詞感染力的問題。任何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染力,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員,都是對自己的母語的語調、情緒最有把握,字幕是無法傳達出其間的微妙的。《南京!南京!》里日本鬼子們說的日語,我們中國觀眾通過字幕能理解他們講的意思是什麼,但論其間的情緒感染力,恐怕也只有日本觀眾和精通日語人能毫無損失地感受到。因此,對幹什麼都必須盡善盡美的好萊塢來說,說外語的情況越少越好,一點點對最終效果打折扣的因素都是他們不能容忍的。

不同的導演,對「避免使用外語」的問題的處理方式也不同。

一種無厘頭方法是「霸王硬上弓」。最近國內上映的史蒂芬•希摩斯的《特種部隊》里,有一場白幽靈回憶小時候在日本學習劍術的場景,就特別無厘頭。少年白幽靈與少年蛇眼在寺廟裡大打出手,日本師傅制止了他。白幽靈用日語爭辯說「他是小偷」,師傅立即打斷了他,第一句話竟然是「SPEAK ENGLISH(用英語說)」!這種強制角色說英語的手段雖然雷倒眾人,但卻是對觀眾非常負責的,也側面證明了好萊塢對角色說大量外語的忌諱。而且我們也會發現,越是面向青少年觀眾的電影,越是忌諱說外文。好萊塢對自己的觀眾群的照顧和尊重簡直可以用「小心翼翼」來形容。

另一種方法是「偷梁換柱」。《魔戒》系列,托爾金髮明的精靈語是精靈間的通用語言。《護戒聯盟》的開場白就是讓扮演精靈女王的凱特布蘭切特用精靈語敘述故事背景。彼得傑克遜的處理方法就很簡單,先讓布蘭切特用精靈語說,然後很快蓋上英文旁白。同樣的手法也用在了《刺殺希特勒》中,一開場,湯姆克魯斯就用德語念自己的日記,然後導演布萊恩辛格就老練地將阿湯的英文旁白覆蓋上去。這種手法相當有效,觀眾自然明白,也就兼顧了真實性和藝術效果。但是,這種方法僅適合與旁白,如果讓一個角色開口說話——就像《獵殺紅色十月》這樣的情況,就不適合了。觀眾會以為是角色在切換兩種語言,而不是導演為了方便他觀賞而進行的「同聲傳譯」。

既然兩種都不可能,那麼《獵殺紅色十月》是怎麼處理的呢?其實很簡單:如果單單音軌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話,就讓鏡頭參與進來。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34/#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46/#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58/#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75/#next_photo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08253275/#next_photo

以上五張圖是《獵殺紅色十月》自14分49秒開始的一個鏡頭的截圖,這個鏡頭長33秒,是「紅色十月」號潛艇的政委在念一個日記本。在這鏡頭之前,蘇聯人說的都是俄語,配上英文字幕。當鏡頭推到政委的嘴部特寫時,政委將俄語轉換為英語,字幕也就不再出現。「同聲傳譯」完成。

這麼處理有什麼高明之處呢?

第一、這個鏡頭因為承擔著「把俄語轉換為英語」的職責,必須把觀眾從故事中拉出一部份注意力來,讓人關注這張嘴,和這張嘴所說的語言,所以其形式必須是打破常理的形式,也就是說,要一個很讓人難以理解的形式——一個大推和一個大拉。觀眾直接能從視聽感官上理解編導的意圖,也就是說,這個鏡頭之怪異屬性,幫助觀眾暫時跳出了故事和人物,完成了導演和觀眾的一次默契交流。

第二、這個鏡頭是很不美的,不應用在主要人物身上——尤其是不能用在西恩康納利這樣的大牌明星上。於是鏡頭選擇了這個政委——他不僅是微不足道、「死有餘辜」的絆腳石,而且也是全片第一個死翹翹的人。

第三、這個鏡頭是分散觀眾注意力的,是打斷敘事的,所以鏡頭的內容不能是故事的主要線索。於是鏡頭安排了政委這個微不足道的人去念主角亡妻這個在片中沒露過臉的人物的日記本中的一段微不足道的聖經引言,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三次方,保證觀眾哪怕注意力分散一會兒也不會迷失電影的前進方向。

第四,這個鏡頭不僅完成了這個場景的語言轉換功能,也省去了後面蘇聯方的俄語困境。影片與觀眾由此建立了新的默契:如果一個俄國人在身邊都是俄國人的情況下說英語,並不是因為他說的真的是英語,而是我為了方便你理解轉換的英語。所以後面有個蘇聯本部發現「紅色十月」號叛逃意向的場景,一個將軍由俄語突然轉變成英語,觀眾也毫不奇怪了。

然而,這樣的默契終有結束的時刻——即俄國佬與美國佬同處一室的時候(美軍接手「紅色十月」號),俄國佬口中的英語再被理解為「同聲傳譯」就顯得荒謬了。於是鏡頭再安排俄國佬用俄語說話,如同「合同有效期」一般,向觀眾宣告「前面建立的規則不再適用啦」。

一個人最可貴的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和該做什麼。電影也是如此。《獵殺紅色十月》對這個細節的專業化處理,得體得讓人舒坦。

《獵殺紅色十月》是軍事小說名家湯姆•克蘭西第一部改編成電影的傑克•雷恩系列小說,它並不是最精彩最火爆的好萊塢動作片——事實上它甚至連一個讓人難忘的火爆場面都沒有——然而它有一股敢於探索動作片新語法的清新氣息,在《變形金剛2》這種電影稱王稱霸的今天,這種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敘事風格反而顯得讓人懷念。

導演約翰•邁克蒂爾南在好萊塢,往好里說是二流的一線導演,往差里說是一流的二線導演。我一直覺得看他站在這樣一條標準線上:超越他,你就可以成為叱吒風雲的一流導演;超不過他,那你在二流三流圈裡有得可熬了。在拍攝《獵殺紅色十月》的時候(1989年),正恰恰是約翰•邁克蒂爾南風頭最盛的時候,剛剛憑藉《虎膽龍威》(1988年上映)成功上位,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動作片導演之一。票房上的無比自信讓這位大導演險些在這部電影裡呈現出「商業大師」的氣象,無奈終究差了那麼一口氣。雖然《獵殺紅色十月》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但是它不幸遇上了蘇聯解體的時代波峰,再在這個背景下講述冷戰時期的故事,就顯得很不合時宜。而且在視覺風格上沿襲卻並未超越之前的卡麥倫的《深淵》,在動作火爆程度上又遠遠不及約翰•邁克蒂爾南自己的《虎膽龍威》,所以不受大眾和大部份影評家的喜愛也是情理之中。不過,這還真的是一部值得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老牌動作電影,在20年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為它鼓掌。

評分:4.5

圖文版請看http://evarnold7.spaces.live.com/blog/cns!3C4928A5D97A0C8E!1233.entr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