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日出前让悲伤终结/世界上所有的早晨

7.6 / 5,698人    115分鐘

導演: 亞倫柯諾
編劇: Pascal Quignard 亞倫柯諾
演員: 尚皮爾馬利耶 傑哈德巴狄厄 安妮柏琦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意閒

2009-08-27 00:40:34

無言的歌


E.M.福斯特曾經說,音樂國度並非俗世王國,普通人一旦會演奏,便不費吹灰力直衝九天(shoot into the empyrean
), 肉耳凡胎我等,行止仰止,訝異他(她)究竟如何遁離了我們;而倘若這位音樂家願意將其視界和經驗具化為人類語言及行為,解釋給我們聽,我們將多麼感泣愛戴他(她)。法國電影世間所有的早晨(Tous les Matins du Monde)裡的隱士、古典提琴演奏家聖哥隆布先生(Monsieur de Sainte Colombe)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認為,音樂不全然屬於人世,它不呼應具體的事像情感,能表達語言未及的東西,而換個角度,語言就無力囊括它,它是一種寂靜之聲,無法言說,卻有喚醒死魂靈的微妙震撼力。

這位老先生,是絕計不肯為飄靈樂聲做人間佈施的。他深居簡出,沉默寡語,妻子歿後,更把自己關入簡陋琴室,一日練習十餘小時,粗枝大葉帶大一雙幼女,獨獨在意她們的音樂修養。他們偶爾公演三重奏,盛名遠播凡爾賽,老先生倒像趕無賴一般掃走前來邀約的路易王的宮廷樂師,自甘清貧,沉潛哀傷。一家人止水生涯,因為一位莽撞的紅衣少年而微瀾漸升,後者琴藝精湛,野心勃勃,一定要拜聖科隆布為師,又擄走先生大女兒瑪德蕾的芳心。聽得琴聲天籟,亡妻的影像居然現身,花貌如昨,而老先生情根深種,益發孤僻,日日撥弦獨為伊人聽,渾然未覺,門檻之外,學生負心,彩錦冠蓋京華,女兒憔悴枯槁,裂帛一席決絕人世。

除開刻意搞笑,法國人都比較含蓄,即或情話滔滔,也用詩一般凝練語句,故而實際上不肯輕易兜售真心,層次豐富而內斂的演出,很適宜這一類低調抒情。在這部音樂主宰的影片中,對話都非常吝惜,人物之間,無論多麼密切,一律使用敬稱,悄悄排開彼此距離。

傳說中的聖哥隆布先生,是為古典大提琴拉上第七根琴弦的人。他從未接受官俸,充其量不過「提琴愛好者」,當日卻以琴韻驚世駭俗,影響過一批名家,身後還留下六十七件二重奏作品和上百件獨奏曲目。習慣聽低音提琴的人,第一次接觸古典提琴,大概總會有點別樣感受。弦聲不再一味沉啞低回,而多了一層金屬質感,且氣腔顯著,很可以模擬幽微翕動中的自然與人心。這位音樂家生卒不詳,連名字,看上去都很奇特,de Sainte Colombe,來自聖哥隆布之意,學界對他的真實姓氏和出身似乎也從未間斷考據和爭論。

如此難於捉摸,他也許真的是個緘默謹言,飄逸素居的人,正如影片中他臨終之前唯一一次剖白所暗示的,樂聲傳遞言語難盡之妙,又要蒼白後者作甚呢?這樣的性情描刻,貫徹電影始終。一開始,站在亡妻靈床邊,他是那樣冷感地愕然;隨後自閉創作,不止悔痛、傷逝、也似有無盡怒意,恨時間為何輕易帶走她,而自己竟錯過臨行末一面。他顯然不通育兒之道,粗蠻武斷,急火攻心,也無端端灼傷過孩子們。他一點不圓潤,發瘋似拒絕入宮,倒並非鐵骨錚錚,更像是天性難容。才情學生馬涵.馬亥(Marin Marais)初來面試,他毫不留情,直指對方可為優秀技師而絕非音樂家。馬涵心高氣勝,悟性敏銳,每一回合交流,卻總被嚴師修理得滿眼淚水。

這麼一個脾氣乖戾、近乎有點語言障礙的老先生,內心深處,卻流淌著沉遠似海,堅比磐石的愛情,透過音樂,曲曲折折發散出來。這是故事最打動我的亮點,遠勝於青春小兒女那麼隨意溫柔急轉至倏然崩裂的變奏。馬涵的心情,一直就比較功利,他學提琴的初衷--成為偉大演奏家,早已決定提琴之於他只不過傍身上爬的階梯,愛情到了一定時候淪為絆腳石,便是命定。甚至當他悔悟,回頭夜訪恩師,也是為了偷習後者即將陪葬的天籟琴譜。而科隆布先生那邊,從未攪擾過這些黑沉慾望。他心心唸唸,只要亡妻復生,一曲哭泣(Les pleurs),弦斷無人應,他邊拉邊垂淚;當妻子的魂靈軒窗相對,那一闋歸來(Le Retour),便似久候的如願,終於升起淡淡欣慰。

我想,恐怕編劇甚至音樂史家都無法斷定,每一曲幽靜中的聲音是否對應真實環境裡的依依愛情,也許至多不過生硬拉湊。不過確實,電影不是訴諸語言,而藉由純粹提琴弦腔,配合人物肢體,成功重複著可能根本就欲語還休的天人離隔,錐心疼痛。音樂做媒介的例子在片中無妨套用每個人身上,比如馬涵初試琴聲,明顯帶有炫技成份,曲風堂皇華麗,滴水不漏,很可反映主人家的野心,也難怪聖哥隆布先生,瞇眼沉吟,臉色一瞬間即抹下。又如瑪德蕾死前,曾央馬涵回來拉一曲他們相愛時他為她寫的夢中女孩(La Rêveuse),馬涵弦急一分瑪德蕾即喊停,彷彿終究對這個人還剩一絲留戀,不肯由他安生,曲子呢,也只能慢慢走,才釋放出愛的餘溫。

看完電影后,杜普蕾演繹過的孟德爾頌D大調無言歌(Song without Words in D Major)一直在我耳畔縈繞不去。這不是門氏為數眾多的無言歌裡最著名的一支,卻無論從風格還是主題,都和這部憂傷電影吻合。電影的名字隱匿了後半句,世間所有的早晨都一去不復返(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sont sans retour),而愛情晨露,也終必成空。或者正是離別昇華了人們的愛,像那首無言的旋律,每一個音階都被拉長然後低回,起起落落之間,一切繾捲纏綿盡皆散去,而要說的話,依然還噙在愛人嘴邊。



附:這部電影的演出陣容可謂強大,演馬涵的,是德帕蒂約父子,傑拉爾德的演技自不必說,他家公子吉榮(Guillaume Depardieu)比他青年時代英挺得多,戲也做的很好。瑪德蕾則是大鼻子情聖里德帕蒂約和瑞士小生文尚貝赫(Vincent Perez)共同的心上人。出演聖哥隆布先生的讓.皮埃爾.馬赫耶(Jean-Pierre Marielle)曾演過很多法文名作改編的影片,比如童書名篇大莫爾納(Le Grand Meaulnes)、派屈克.莫迪亞諾小說依風的香水(Le Parfum d'Yvonne)、前幾年菲利普.克羅岱爾暢銷小說灰暗靈魂(Les Âmes Grise)等等,這部電影,也有小說後援。他飾演的角色大多陰晴不定、個性複雜,那麼乍一看聖哥隆布先生,層次感就很豐富了。
 
原文和圖片請參考:http://ciyunw.blogbus.com/logs/45136377.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