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耗子
2009-08-05 06:51:13
皇親國戚的灰色花園
經過最近兩次影評搜索,覺得豆瓣越來越像我那待業4個月的同學,滿腦子的後青春期情結,文藝糾結不切實際不知油鹽柴米貴。當然,也許只是又一次的五十步笑百步。
這片子把我一個寶貴的週五夜晚看得很是鬱悶氣結;釋然後,倒是很坦然地想以此批評影片和現實中的heroines:自作孽,不可活。
Edith Bouvier Beale和她女兒「Little」 Edith Bouvier Beale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位於紐約郊外東漢普頓地區一個叫Grey Gardens的大宅院內,這是那部1975年出品的飽受讚譽的紀錄片所講述的內容。片中的女兒小伊迪絲死後7年,HBO電影事業部攜手60歲仍風韻猶存的傑西卡 Lange以及日益退居幕後做製片人老闆的Drew Barrymore,將原本簡凝內斂而張力內含的紀錄片改編成一部充滿大量戲劇情節和優美曲調的文藝片電影。紀錄片原版沒有仔細看過,無論如何,故事片還是更加抓人一點,尤其配上連灰白鬢角和深刻法令紋都充滿動人魅力的傑西卡 Lange的細緻演繹。
Bouvier是那個被刺殺的美國總統的老婆Jackie-O的娘家姓,一念就知道幾代之前定是從法蘭西移民過來。老伊迪絲是前美國第一夫人的姨媽,年輕時熱愛舞蹈音樂,婚後為了相夫教子只能把自己的夢想和愛好潛移默化給自己大女兒小伊迪絲。雖然家境十分富裕,週遭接觸的都是些上層青年傑俊,小伊迪絲總是很文藝般地心高氣傲任誰都不待見,並偏執狂般地為那些已婚成熟男人所沉迷。只是歲月催人老,老伊迪絲和丈夫因為各自的外遇離婚,自己只能靠著家族的灰色花園宅院和有限的信託基金(外國私人金融真成熟)度日。在紐約演出界游嬉青春的小伊迪絲則因為母親一個自私的告密電話,被父親強行送回與繁華世界隔若天壤的灰色花園。從此母女倆守著越來越少的信託金,整日無所事事又窮困潦倒地囿於寧靜而破敗的灰色花園,放任自流。
影片前半段花了大量篇幅來描寫母女倆在老伊迪絲離婚前富足而愜意的生活和情感。明知丈夫在公司與秘書暗通款曲,人已中年的老伊迪絲反而像年輕時那樣肆意瀟灑,常在週末邀約附近親朋友人歡聚灰色花園,與自己的鋼琴教師情人君奏樂來我伴唱;小伊迪絲則時而用自己詩意才情與鄉下年輕男孩子們調情,時而與母親就著爵士鋼琴載歌載舞。灰色花園就像個世外桃園,把酒當歌,醉歌恣舞。直到家長離婚,斷了灰色花園的經濟來源。母親在其情人悄然離開後,因為寂寞,在女兒為好萊塢大亨試鏡前一天把她從紐約抓了回來。
浮在空中的文藝夢想沒有了金錢的維繫,始終要落地回現實,只不過母女倆因為對精神世界的固守糾結和物質生活索然不顧,導致現實的生活始終沒有落地。她們一直生活在對過往經歷的反覆品憶和對彼此精神的折磨中。因為沒錢請傭人,她們拒絕打掃宅院,拒絕維修汽車,拒絕洗滌餐盤,拒絕收拾垃圾,拒絕修整房屋,拒絕賣掉灰色花園好讓小伊迪絲回到過她想過的生活同時讓老伊迪絲到溫暖的南方寧靜養老。鮮艷考究的宅院在時間的沖刷中變成了一座野貓叢生腐臭四溢的破屋;母女倆每日靠政府救濟過活,除了有人拜訪時會特意穿上奢華的裘皮塗上濃艷的彩妝,她們就像被人遺棄在一片垃圾堆里。只不過,是她們自己拋棄了自己。
原配死後改嫁希臘船王的傑奎琳通過報紙才發現自己的親戚原來生活得如此不堪。她出錢幫她們修葺了老屋並整理了十幾年的垃圾和各類動物的屍體,讓灰色花園稍微像個適合正常人居住的屋子。之後,紀錄片導演Maysles兄弟找到了居住在灰色花園中的Edith母女,為她們拍攝了那部舉世聞名的紀錄片。她們那與世隔絕般的破敗生活慢慢被大眾知曉。母親在70年代逝世後,小Edith終於如願賣掉灰色花園,拖著早已青春不在的身軀回到紐約過她早已遺失很久的都市生活。
新拍有老中明星聯袂獻藝的影片遠比實際的故事光鮮,也更加文藝。我相信,影片應該會在很多和我一樣生性感性而且一直會在心裡為那個所謂文藝的夢想或心緒留出一塊保留地的真偽文藝青年心中,盪起或大或小的漣漪。一個人為了自己的信念拒絕與現實妥協或許是一種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高姿態;但若是要犧牲掉現世的舒適生活和最基本的物質慾求,這樣的固守我不知道是應該被稱作迂腐,還是癲狂。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