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官純

2009-08-02 08:58:08

靈魂的伴侶


她的面孔如此美麗。
兩個同樣的天使,在鴿子的世界,美的無可復加。
你的生命中有什麼消失了。
法國的薇羅尼卡在愛慾中,感受到波蘭的薇羅尼卡的死亡。那死亡是在唱出最華麗的高音後猝然倒地。
波蘭的薇羅尼卡最艷麗的綻放然後死去。
法國的薇羅尼卡感到最深層的悲傷。
她們毫不想幹,卻千絲萬縷的緊密聯。
她們唯一一次的偶遇,都戴著同樣的紅色手套。
所以我認為波蘭的薇羅尼卡的死是必然,因為她打破了規律。世界上那兩個相同的人,或者是平行世界的兩個自己,是永不應相遇的。
但我相信基耶洛夫斯基並不是想討論這類的話題(就留給Heroes,Fringe的美國人去討論吧,他們更擅長)。
我們面對的是永生永世缺失的那種東西。
來自於你的內心,來自於你不斷汩汩流動的血液中。
如果你的內心還夠柔軟,還未完全被現實的繭覆蓋。
那你就會體會到,常常在歡笑嬉鬧,或本應幸福的時刻,或是平靜悠然的斟一杯綠茶時,突然襲來的那種缺失感。
於是,嘆息,落淚,心碎。
然後給身旁的那人搪塞一個理由,博一通對不上號的關心。
卻只有自己清楚,只是因為,那一刻,有什麼在你生命中消失了。

那場木偶戲是這部電影中的華彩。
精緻的木盒,優雅伸出蒼白的手,緩緩的走出偶人舞者。臉色同樣蒼白的美麗偶人腳尖輕輕點地跳著芭蕾,身後的老嫗偶人坐在搖椅上不斷的在搖晃。美麗的偶人死去,老嫗為死去的舞者覆蓋上白布,如此哀傷。最後美麗的偶人破繭成蝶,翅膀在黑暗中熠熠閃亮。
他們像有生命一樣。
法國的薇羅尼卡,像到了小人國的格列佛,端坐在孩子們中間,看那場木偶戲,愛上了青灰色鏡子裡那個操縱木偶的藝人。

木偶藝人開始給薇羅尼卡寫信,送古怪的小禮物。讓那定格在鏡中的瞬間確定的愛情,似乎可以在現實中延續下去。
不出我所料,果然只是「似乎」而已。

在法國的薇羅尼卡看見自己無意中拍的照片裡,出現的波蘭的自己而慟哭時,他用他的慾望去撫慰她。
他把薇羅尼卡無可訴說的內心故事,製成木偶。蒼白的臉龐。以為這也是這似乎愛情的一部份。
最終薇羅尼卡的離開,我想不止是因為愛情,在現實中的面目本就不堪。
而是她終究明白,她不斷在尋找的,並不是愛情。只是愛情會最相似。心裏面缺失的部份,原本與那個手指纖長的男人無關。
你一路走來,抓住的,不過是覺得有一絲光亮,便以為可以溫暖自己。
棉被再厚,溫暖自己的始終是自己的體溫。
溫暖自己的,只是自己對愛情的期望和想像。
只得戴好紅色的手套,回到最初落葉的樹前。

靈魂伴侶的傳說已久。
我也曾固執堅信,那是如傳說中的互相尋找另一半身體的男女。
其實,可以關於愛情,也可以無關。
可以關於他人,也可以無關。
我終於明白這道理。

只有那伴侶,和你相似的容顏,相似的天賦,相似的背景,相似的疾病,才有資格越過時間的裂縫,感受你相似的靈魂。
也終於明白我如薇羅尼卡一樣,不清楚自己在尋找什麼。
只是一味前行。遇到溫暖便稍作停留。卻塞不滿心裡的缺。
一生在尋那個生命與自己聯繫得如此緊密的人。
卻要嘛擦肩而過,要嘛永遠錯過。
溫暖的是法國的薇羅尼卡終於確信,這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她也似乎明白了那份缺失,來自於誰。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在辛苦的堅信而已。

靈魂的伴侶,不一定就是愛人。
可能是世界上另一個自己。
也可能,尋找的就是你自己。

每片樹葉都看起來一樣,無法分辨。但這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
靈魂伴侶起源於希臘神話。在柏拉圖《會飲篇》中,阿伽松(Agathon)舉行了一場別具一格的 「會飲」:既不飲酒也不要吹笛女,「用討論問題來作為今晚的消遣」(176E),「從左到右,每個人都盡力讚美愛神」。阿里斯托芬(Aristophones)講了上古時代的一個神話故事:最初的人是球形的人,兩個個體背靠背粘合在一起,有兩張臉,八隻手和腳,兩副生殖器。宙斯和眾神擔心人類過於強大,不敬神靈,於是把球形的人劈成兩半,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半個人」,「我們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求與自己相結合的另一半 」(191D)。「愛是成就這種功德的神……使我們恢復原初狀態,生活在快樂與幸福之中 」(193D)。

2009.07.15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