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醉後大丈夫--The Hangover

宿醉/醉后大丈夫(台)/醉爆伴郎团(港)

7.7 / 848,797人    100分鐘 | 108分鐘 (unrated version)

導演: 陶德菲利普斯
編劇: 強盧卡斯 史考特摩爾
演員: 布萊德利庫柏 海瑟葛拉罕 麥克泰森 傑夫泰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易速利

2009-07-27 15:35:36

性,毒品,拉斯維加斯--電影《宿醉》(The Hangover)


在即將舉辦婚禮以前,道格邀上未來的小舅子阿蘭、兩個鐵哥們菲爾和斯圖一起去賭城拉斯維加斯最後放縱一次,喜劇電影《宿醉》的故事隨之展開。四個人中只有道格看上去像是個已經長大的男人,因此在電影中也最乏味,另外三個人要搞笑得多。阿蘭還沒有長大,菲爾和斯圖照理說已經長大,但只要有可能就立即回到長大前的狀態,這次賭城之旅是大家進入忘我狀況的天賜良機。

一夜狂歡的過程中,他們忘掉了自我;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他們忘掉了剛剛發生過的一切。旅館房間一片狼藉,一隻雞來回走動,廁所中關著一隻老虎,壁櫥里傳出嬰兒的哭聲,牙科醫生斯圖的門牙少了一顆。更嚴重的是,四個兄弟只剩下三個,準新郎道格竟然不見蹤影。過去的十幾個小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菲爾、斯圖和阿蘭依靠手頭能夠找到的所有線索,一路順藤摸瓜下去,總算能夠隱約再現出那一夜的瘋狂、糜爛和愚蠢。

女人們極其渴望男人長大卻無法得到滿足,因為男人們不想長大,這是美國喜劇中經常出現的主題。以此為主題的電影大多搞笑有餘,但質量不高。《宿醉》在這個類型的電影中屬於比較聰明的那種,巧妙的故事架構功不可沒。幾個人誤服的毒品俗稱「約會強姦藥」,其主要特點就是無法記住藥效發作時的經歷。正因為失去記憶,故事也就具有幾分懸念,情節得以流暢地推進。同類喜劇很難有像樣的故事,情節發展只要念過小學的人就能預見,需要銜接的地方絕不肯動腦子,只設計幾個廉價的笑話矇混過關,一切都顯得弱智。

分析一部喜劇電影為什麼搞笑是極其無趣的事情,費力不討好,就應該讓觀眾自己去感受才對。我只坦白交待,這部電影讓我笑過很多次,各種笑都有:狂笑、大笑、微笑、竊笑、冷笑、苦笑、嘲笑…從前我給朋友推薦過一些還不錯的類似喜劇,比如Wedding Crashers、The 40 Year Old Virgin和Knocked Up,得到的反饋不是我指望的無數種笑中間的任何一種,而是質疑,「你怎麼會喜歡這種電影?」

的確,這類電影跟伍迪∙艾倫之類機智、具有知識分子趣味、包括大量文化和社會含義的喜劇非常不同。我怎麼可以同時欣賞兩類看似不相容的作品呢?方法很簡單,看伍迪∙艾倫的時候,我開動腦筋;看《宿醉》的時候,我至多開動50%的腦筋。

其實《宿醉》中有兩處例外,讓我無法避免地陷入思考。第一處是Heather Graham的出場。Heather Graham是集美國中西部姑娘各種優點於一身的超級美女,雖說投身影壇多年來從未有機會爆發,但只要上鏡頭,螢幕就因她而生輝,象Drugstore Cowboy中的Nadine、Boogie Nights中的滾軸女郎、陳凱歌導演的唯一一部英語片Killing Me Softly中的Alice。在《宿醉》中Heather Graham扮演一個脫衣舞女,斯圖在毒品影響下,急匆匆跟她進教堂完成了一場婚禮。其實按照幾個小伙子當時的癲狂狀態,斯圖已經進入見誰娶誰的境界,只要對方是個哺乳動物,哪裡用得著Heather Graham出場?導演選擇她應該是為了給觀眾意外之喜,大家可以獲得額外的視覺享受,同時也領悟到一個真理:金子到哪裡都能發光,即使做脫衣舞女也不例外。

另一處是華裔周先生(Mr. Chow)的出場。拿種族特徵搞笑在美國喜劇中比較常見,不值得嚴肅對待。如果笑料是拉丁裔、印度人、黑人或者猶太人,我根本不會深究,但華裔怎麼講也會引起不同的感受。周先生的形象大概是這樣的:穿6號鞋(美國最小的尺碼)、說話尖聲細氣、黑道人物、自作聰明實質愚蠢。

我對美國電影中華裔的形像一直不滿意,尤其是男性。幾十年以前可謂相當糟糕,近些年也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別用成龍、李連杰的例子來反駁我。他們的確顯示出一些正面的發展,但並沒有突破桎梏。你看看,成龍李連杰們雖說肌肉不錯、功夫在身,能夠在較量中取勝,但電影裡從來沒有美國女人跟他們調情,更不用說爬上同一張床。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一舉完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脫貧工程。太空人已經上天,嫦娥探測器撞擊過月球表面。所有這些,竟然還不能夠影響到好萊塢。試問,中國到底要強大到什麼程度,好萊塢電影裡才會有華人男子和白人女子的床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