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撒旦的情與慾--Antichrist

反基督者/撒旦的情与欲(台)/失落伊甸园(港)

6.5 / 136,989人    108分鐘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威廉達佛 夏綠蒂甘絲柏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ien

2009-07-27 07:47:28

唯美,與地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所謂「反基督」,一指男權社會的對立面,也指被衛道士屠殺的「女巫」們。

電影分為六章:

-Prologue
-Grief
-Pain (Chaos Reigns)
-Despair (Gynocide)
-The Three Beggars
-Epilogue

(Grief, Pain和Despair三詞從序幕開始多次在片中出現)

開場五分鐘, 是異常優美的黑白慢鏡和女聲吟唱"Rinaldo, lascia ch'io pianga" (作曲:Georg Friedrich Händel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夫婦因為沉醉在性愛之中而失去了幼子;片刻歡愉所帶來的苦澀點燃了這部悲劇的引線。

丈夫是心理醫生,自信可以親手治癒精神日漸崩潰的妻子,所以把她帶回了他們位於Eden叢林中的小屋。他相信這裡藏著恐懼的答案,也是挽救她的唯一處方。

催眠情景中的Eden:妻子漫步在濃霧瀰漫的山林中,如同仙境一般美麗恬靜……
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其實自己正在引領兩人步往黑暗的彼端吧。正如妻子後來說的,他就敗在太自信一點上。

現實中的Eden:潮濕陰冷的小屋,榛子如雨般落在屋頂上的聲音異常刺耳,空曠的叢林中還偶爾出現讓人不安的異象--難產的母鹿,死去的雛鳥,還有被掏空內臟的狐狸……關於女性的隱喻實在多得太過明顯,難免給人畫蛇添足之感。

我覺得相比後面的情節,以上的鋪墊才是全片最壓抑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段落。

夫妻之間的治療對話初聽有點乏味,其實都是後來突變的伏線。到女主角的精神狀態開始出現轉機時,「Pain」一章以男主角見到那隻狐狸開口唸出「Chaos Reigns」的詭異方式結束。

異象越來越頻繁的出現,是否也標誌著理性(男性)的一方,終被代表感性(女性)的一方所操控呢?
 
」Despair「一章氣氛突變,原來在主導地位的丈夫忽然變得無助起來。妻子的行為越來越乖戾,雖然也有神志清醒的時候,然而這片刻的愉悅很快就被黑暗所驅散。丈夫在驚恐中得知原來妻子恐懼的根源不是黑暗的叢林, 也不是所謂撒旦,而是她自己!她的心其實早在兒子死前就已經開始被侵蝕(附身?),源頭是她之前沒有完成的、關於女巫屠殺現象的論文。也許, 連兒子的死也是她故意而為之。

自此,電影終於進入最黑暗,最血腥(也是最具爭議)的部份「The Three Beggars」;殺戮正式開場,情節也達到了失控的頂峰。
妻子對丈夫(特別是對生殖器官)所施加的暴力,代表了對男權的挑戰,也是她心中「惡(女巫)」的覺醒,同時呼應了「反基督」之主題。-- 在鑽穿丈夫的腿上後裝上石磨, 又何嘗不是基督受難的再現。
丈夫的反擊, 也不過是重複了女巫們的命運吧。
-因為描寫這段的文章很多,我就不另外寫細節了。

除了震撼之外,很難形容看完這部電影后的感覺。
我給這部片子打了5/5分,我承認是有點偏愛。一方面是電影語言真的很唯美;另一方面,或許因為是女性的關係,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女主角的精神狀態,會覺得情景真實得讓人從心底里透出寒意來。正如導演von Trier自己形容道:這是他能想像到的「最接近地獄的情景」。


(女主角Charlotte Gainsbourg 片中表現可以說是完美。 Cannes最佳女主角的名銜實至名歸。)

p.s. 有人認為此片在某些情節上和Hard Candy有相似之處~ 不過個人認為兩者完全是不同level的作品, von Trier的功力明顯深厚多了 :P

p.p.s. 劇終打出"向Andrei Tarkovsky致敬"的句子, 突兀之餘也招來了不少友善的笑聲


http://www.susser-tod.net/blog/2009/07/27/nziff09-antichri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