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精武門--Fist of Fury [1972]

精武门/FistofFury

7.2 / 31,721人    Argentina:108分鐘 | UK:102分鐘 (PAL) | USA:107分鐘 | Hong Kong:102分鐘 | France:95分鐘 | West Germany:99分鐘

導演: 羅維
編劇: 羅維
演員: 李小龍 苗可秀 田豐 田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oney Bunny

2009-07-03 08:44:16

民族的與世界的 ——從《精武門》看武俠電影的國際化


    武俠片,是中國傳統的電影類型片模式,也是中國所獨有的一種類型電影。武俠電影以中國的武術精神、強身健體、除暴安良、匡扶正義、弘揚愛國愛民的民族氣節等主題作為結構影片的主導力量和核心元素,是最能體現中國電影民族特色的電影類型。
    在藝術上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說法,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相對合理的。作為最具民族性的武俠電影類型,同時也成為了中國電影中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種類型片。當然,作為大眾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不是為了迎合少數專業人士的口味而拍攝的,故而也難以在國際性電影大獎評選中有所斬獲。然而,類型電影本身作為一種標準化的藝術品,具有很強的商品性,其價值也更應該由廣大影迷受眾而非小部份電影節評委去承認。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武俠電影在國際上無疑是很成功的。截至今天,中國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星是功夫巨星李小龍,中國在國際上獲得最高票房的電影是李安的武俠片《臥虎藏龍》。可見,武俠片是中國電影在海外商業市場上的主力軍。同時,武俠電影也並非完全與獎項無緣,比如《臥虎藏龍》就曾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內的四項獎,而《英雄》與《十面埋伏》也曾被美國《娛樂週刊》評為年度最佳電影。因此,武俠片在取得商業上的成功的同時,也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性。武俠片國際影響力的另一個方面,是把中國功夫推向世界。「kongfu」一詞由此進入了英語詞典,而功夫本身也成為中國人在國際上的標誌之一。去年好萊塢掀起「功夫熱」,從中國演員主演的《功夫之王》,到以中國的國寶為原型的動畫《功夫熊貓》,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中國功夫的國際魅力可見一斑。
    為何民族特色的武俠片會在國際上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其正義戰勝邪惡,弘揚民族氣節的主題是一種世界共通的話語,其次還由於武俠片中的功夫動作觀賞性強,能吸引觀眾。下面,筆者就以電影《精武門》為例,詳細分析一下上述兩點。
    由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在香港電影史上是具有開創意義的。這種突破主要體現在題材上。以往的以張徹和胡金銓為代表的古裝新派武俠片,都是以幫派爭鬥、江湖恩怨為內容,故事背景也是在古代。而《精武門》則把故事背景安排在近代,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時代。影片的主要內容也是以李小龍飾演的陳真為代表的中國志士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中國贏得了榮譽。相比於傳統武俠片,《精武門》為代表的現代功夫片顯然更能引發廣泛的共鳴。因為畢竟中國古代的「江湖」「俠義」等概念,是具有很深的中華文化底蘊的,外國人很難理解這一點。然而,民族大義的概念卻是人人所共知的,東西方文化在這一方面並無大的差異,因此《精武門》中滿含的民族氣節是很容易為國際友人讀懂並接受的。特別是由於影片拍攝於1972年,當時正是世界各國民族主義運動興起,民族主義意識覺醒的年代。因此,影片中所著力渲染的民族主義思想,便更是十分契合時代潮流的。作為類型電影,很重要的一點要求就是要引導時代的觀賞潮流,做到「時尚」。而《精武門》作為一部很好地體現了時代精神的電影,便很好地將民族的傳統類型片國際化了,從而獲得了國際上的好評。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作為歷史題材的《臥虎藏龍》和《英雄》也能在國際上獲得成功呢?這是因為兩部影片本身也並非傳統江湖題材,而是為國際友人理解的題材。《臥虎藏龍》是善惡的主題,並且最終善的通過犧牲自己感染惡的,更體現了一種無畏的精神。而《英雄》則是反戰和平的主題,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其秦王的形象更是與美國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很類似,因此得到了美國觀眾與世界觀眾的共鳴。由此可見,傳統的武俠片如果希望走國際化路線,獲得世界範圍內的成功,最需要做到的就是題材上的不落窠臼,以一種國際化的角度來對影片的題材進行革新,使之能為國際社會和海外觀眾所理解和接受。
    電影《精武門》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李小龍的武打。現代功夫片的一大特點,在於其武功展示、動作表現是真功夫的展示,而非依靠特技特效來製造。而李小龍的硬朗的武術套路,更是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也提高了影片本身的觀賞性。可以說,看《精武門》就是要看李小龍的武打,其他方面如情節表演等與之相比都略遜一籌了。影片中,李小龍的功夫迅猛凌厲,動作靈活,出招輕靈又富於力量。特別是他獨闖日本空手道館,一個人戰勝館中數十學徒和教練,並打碎「東亞病夫」的招牌那段戲,不僅有截拳道功夫的展示,也有雙截棍的使用,讓人看得酣暢淋漓。有人說,單看李小龍的雙截棍功夫就能值回票價了,可見影片中的功夫橋段之精彩。特別是對於國外的觀眾來說,他們對中國功夫是陌生的,因此更容易被李小龍的功夫表演所傾倒。時至今日,仍然有好多外國人對中國功夫相當迷戀,在好萊塢闖蕩的中國演員也絕大多數都是功夫巨星。可見,中國功夫在海外仍然有相當大的市場。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的電影特技製作方面,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我們的武俠片如果想進入國際市場並取得成功,就應該多展現中國武術的真功夫,這才是我們的武俠電影的優勢所在。
    中國的武俠電影,一直以來都是廣受觀眾歡迎的類型。而武俠電影本身,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進步的。特別是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以及加入WTO,中國的電影也要走進國際市場,在世界電影舞台上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武俠電影,正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主力軍。在武俠電影的國際化進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即要保持傳統,又要有所創新,使中國的武俠電影真正能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觀眾所喜聞樂見,真真正正地把民族的文化變成世界的文化。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