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鄭子語

2009-06-15 18:37:07

被愛情篡改的親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斷臂山》看得我昏睡過去,《臥虎藏龍》沒能領會精妙之處,《色戒》還好,《喜宴》不想看。相較李安的諸多成名作,我更喜歡他15年前的《飲食男女》。這個又商業又文藝的名字害了我多年,以為是一部類似《朝九晚五》的港片,看了不覺得多,不看不嫌少。一月之內溫習了兩遍,有一種深意無法言明。直到昨晚刷牙,想到一個說法,才定下心來做一下回顧。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似乎《飲食男女》講的是男女之事。老朱的三個女兒,大大小小,或工作或讀書,都待字閨中,也成了他的滿腹心事。一個喪偶的男人,以自己親手做的一桌飯菜召喚女兒來到自己身邊,四人在圓桌子的邊緣落座,除了「以眼還眼」的抱怨和憎恨,幾乎沒有什麼交流,只有搶白一樣的「我宣佈」,飯局變成了一個家庭新聞發佈會。愛情是大女兒的心病,是二女兒的調味劑,是三女兒的幻想片。三個女兒的狀態,表明了三種不同的情感時態。這種情形,有點像簡化的《傲慢與偏見》。

岔開一下。我曾和坐穩兄探討《飲食男女》,老朱的廚房自然成了共同話題。坐穩是一個抱病休養在家的美食家,單是鍋就有28口,不過老朱的廚房更讓人心馳神往,好似十八般兵器,樣樣齊全。有一個鏡頭,難為他弄來松柏枝當柴燒,真正是精益求精。台灣美食,囊括了大陸的各大派系,提取了中國美食的精華。不過,涉及一百多種中國美食的《飲食男女》透出這樣的資訊,各菜系之間彼此融合,已經沒了細微的差別。三江五湖都入了海,龍鳳排骨也早就成了魚翅。老朱感慨萬千: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沒啥意思。

親情如何被愛情一點一點地篡改?女兒們離開之前,親情氤氳,也危機重重。大女兒自以為理解老爸,鐵了心不嫁人,打算這輩子好好服侍他。二女兒漂亮能幹,性格反叛,時刻計劃離開這個家。三女兒乖巧,去留無從說起。但非常具有戲劇性的是,大女兒忍受不了內心的衝動,第一個嫁出去。當初信誓旦旦的狠話,突然變成了薄弱的謊言。三女兒在個人感情問題上無心插柳,找了個善良的富有人家,也最順利。而二女兒經受了種種打擊,最後選擇回到父親身邊。影片最後那一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爸」,直指人心。

每個家庭,都無法避免親情和愛情的權重分配,此一時彼一時,愛情轉化為親情,親情又分離出愛情。愛情就這樣改變著親情的格局,當僅有的友情也雨打風吹去,冷雨涼風中的老朱內心空落,卻也意外地收穫了愛情。這是全片的高潮:操著一口長沙話的歸亞蕾,勝券在握,和女兒錦榮赴宴,以為老朱就是這輩子修來的福分,不想酒席之上,老頭朗聲宣佈心儀的人是小自己很多的錦榮時,全場雷翻,歸亞蕾罵罵咧咧:你這個老頭子……我不想活了……

飲、食、男、女?李安慢慢拆開了四個字,來說這個故事。得益「飲食」的作用,老朱最後居然和錦榮有了孩子。要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這絕對可以上報紙。食慾,性慾,促成生生不息?不過以老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通和研究,又有藥食同源之說,這種事情未嘗不可以發生。「男女」二字,大概是說三個女兒的三段愛情,也是老朱和錦榮了。

親情被女兒們的愛情篡改,又被自己的愛情填充,繼而又有了新的親情。水缸水滿,水淺,又滿,但是水品管持了新鮮可口。老朱其實想得很透徹: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準備好了才下鍋。

舉著酒杯的老朱意氣風發:「既然大家坐在一起能吃飯,就是緣份……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的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這個「顧忌」來得很有意思,一個家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很奇怪,是一種「顧忌」。顧忌讓每個人都獲得了在家庭中的存在感,所有的反思從這裡開始。家不全是溫情,不全是理解,家也製造矛盾,也解決矛盾,家令人痛,更讓人愛。一個家需要形式上的團聚感,也預設著和而不同的規則。

所以我以為,這不是一個戀父的故事,也不是一個男歡女愛的愛情故事,它講的是親情和愛情之間的加減法,是一個家庭的平衡術。郎雄的父親形象深入我心,老朱的不完美和隱忍都是一種普遍的真實。不過我剛剛才知道,2002年,郎雄去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