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

8.1 / 215,990人    131分鐘

導演: 奉俊昊
編劇: 奉俊昊
演員: 宋康昊 金相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祁連山人

2009-06-15 05:32:43

殘害無辜女子的真兇:當偵破僅僅是一門技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殘害無辜女子的真兇:當偵破僅僅是一門技術


電影《殺人回憶》是依據華城連環殺人案這一歷史事件創作的,那麼導演究竟為了表達什麼呢?我覺得是主要是批判和反思,而不是像推理小說那樣層層設迷、揭露真兇,但是還是引來了無數嗜好考證電影畫面的推理迷(如果這也有用的話,導演早就把案破了)。

不跑題,還是說真兇。

有關華城連環殺人案的資料我知之甚少,在大學讀書時候有一本教課書里提到它是什麼未破連環殺人案的10大。很不幸,不少人對這起案件的了解幾乎完全來自電影,觀眾們甚至認為嫌疑人就是電影裡提到的幾個,但事實呢,誰也不知道,也不想去進一步深究。


真實生活中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是從1986年到1991年在韓國華城市泰安一帶發生的連環強姦殺人案(電影裡,受害者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但事實並非如此)。在4年零7個月的時間內,發案10次。此後,同類型殺人案沒有繼續發生,罪犯分子是誰仍是個謎。

此連環殺人案的受害者都是被勒死,行兇工具都是長統襪、挎包帶子、輕便衣物等受害者的物品,而且從大部份受害女性的陰部發現了各種填塞異物,犯罪手段之殘忍令韓國上下為之震驚。依據韓國法律,截止到2006年4月2日,此案最後一起事件的追訴時效(15年)宣告終結,即使今後抓到罪犯,也不能再追究什麼責任。

 
可以想像,拍這樣一個電影,導演的顧慮並不比我們的少,這一方面是電影畫面語言要設法迎合觀眾的窺私心理(有人較嚴重呵),以拉動票房;另一方面也要考慮不觸犯各種政治和社會的禁忌,這一點處理得也不錯,因為真實遠遠比電影殘酷;第三方面,導演也向說明白己的推理(在這一點上,他和我們沒有什麼區別),殘害那些無辜女子的真兇到底是什麼?


在故事的展開中,我無意注意到,一場場案外戲,恰恰是導演最重要的解謎方式,略舉幾條供各位參考:

1、幾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牛逼警察,習慣於無證抓捕、殘酷刑訊,威脅、誘供、炮製偽證,那個時代中他們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有什麼不對,處處如此罷了。

2、法制建設的匱乏,諸如簡陋的辦公條件、粗糙的探案取證方式、任意踐踏刑訴程序、落後的法醫技術和偵查觀念,還有依靠巫婆靈符找罪犯的鬧劇。

3、警察在勘查犯罪現場的時候,受到來自現場無知群眾、兒童們的有意無意的可愛的破壞。每次抓到一個嫌疑人,都會有大批的群眾在警察局門口示威抗議,或是人權、或是宗教自由,時代中瀰散一種司法與民眾之間的對立與極度不信任。


4、困頓貧窮的村鎮生活,不公平的社會分配現實,導致了激端反社會人格的罪犯的產生、作惡、最終逍遙法外。


具體的犯罪分子在片子露沒露面,是誰?不是誰?實在是不重要了,導演畢竟不是搞刑偵的,只是有獨到的社會視角和人道情懷,他通過畫面指出的真兇——是動盪的政治、是匱乏的法制,是80年代獨-裁的政-府!


雨夜裡,一個又一個無辜生命被凌辱、被虐殺,警察的自信崩潰和無辜民眾的恐懼感,成為整個韓國當時社會大環境的絕望和傷痛圖景的一個小小縮影。

荒唐的時代里,當偵破僅僅成為一門技術的時候,我們還能指望什麼呢?

 

PS 《狼組盟約》裡有個台詞,大意說:國王獨裁無道,民間則生妖異之禍,就會有怪獸肆虐,出來吃人。放在這裡作為解釋,再合適不過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