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灰熊人--Grizzly Man

灰熊人/熊人/灰熊人

7.8 / 61,861人    103分鐘

導演: 韋納荷索
編劇: 韋納荷索
演員: 韋納荷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常

2009-06-13 20:23:29

不是泰迪,不是維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記得大二時有次從北戴河遊玩回京的火車上,有個剛上小學不多久的小姑娘在認真講述,有一次一隻蜻蜓如何安靜的落在了她的手上。正在繪聲繪色的描述,背後突然站起來一個年級更小些的小男孩,義正辭嚴的大聲喝斥「蜻蜓不是人類!人類不喜歡動物,動物也不喜歡人類!」大家頓時一愣神,然後哄然大笑開來。只有那小姑娘則是不依不饒的和他爭論,一定要說蜻蜓是喜歡她的……有時童真的爭執中包含著最深刻的人類困惑。

    小學時學唱的那些無聊的歌曲中,能記起來不多的幾首里有一曲開頭就唱到「海鷗海鷗我們的朋友……」而我上個寒假光臨漁人碼頭時首次與海鷗的邂逅卻完全不是這樣——當時我們幾個同學手中還拿著剛買的海鮮三明治,走過碼頭上一片開闊地,顯然有些傢伙對於海鮮的味道比我敏感的多。海鷗們開始輪個在我們身邊飛起飛落,張著嘴尖聲的叫著。它們遠遠大過麻雀,而且清楚地用動作和聲音表達了它們的態度,沒有一點友情的感覺,有的是一種戰鬥臨界的氣氛。雖然一起有三四個人之多,但我當時只感到了緊張,飛速地把三明治吃完了,在那種情況下這幾乎是一種直覺。

    結合今天我看完的這部灰熊人,我得出以下的結論:作為一個有著動物保護主義傾向的個人,不能忘記這條原則——「蜻蜓不是人類。」

     「灰熊人」崔德維爾(Treadwell)獨自與灰熊群體零距離接觸長達13年,拍攝了珍貴的記錄灰熊生活的影像資料。他在整個野營拍攝的過程中,越來越憎恨和厭惡人類社會和現代文明,並且愈發將自己視為灰熊團體的一份子,終於在03年,他和他的女友(只陪伴他參與了兩年的野地拍攝)遭遇了最壞的但預料之中的慘案,雙雙被灰熊吃掉了。

     無論我們怎麼希望和設想這是一個死得其所的歸宿,或者賦予其宗教性的意義,被動物吞食的痛楚真實地遠遠超過任何現代社會的正常死亡,乃至於被槍決或吊死。對於一個青年,一個在自己的攝影機前充滿活力的人,我們無法不對他這樣的死亡感到惋惜,而他女友的死則更是悲劇。

     事實上,一切對自然的探索,是終結於我們對自己的理解和期待,而非干自然甚事。「灰熊人」在動物身上最最關注的是它們身上我們自己的投影——對一個簡單的社群規則,一群天真直白的同伴之渴望。然而這種自然烏托邦式的幻想事實上極富誤導性,因為他們忽略並閉口不提自然的殘酷。猩猩、灰熊、獅子都有殘食同類幼仔的行為,雖說類似行為在人類歷史如「紅色高棉」這樣的特殊時期也存在,但其比例遠遠不能和這些自然中的卡通明星們相比。更不要提灰熊有時對幼仔的捕殺完全不是出於生存考慮,而僅是迫使母熊迅速度過哺乳期得以重新進入發情期而可以交配。海豚作為人類最多幻想的寄託者,一樣有著齷齪的行為,比如群體性長期強行挾持交配伴侶。如果我們要抨擊人類社會的黑暗、骯髒和令人無法忍受的話,自然中的動物只不過把這些都更程序簡明化而且程度加強罷了。固然動物中的不離不棄和團隊協作等精神也時常體現,然而人類又有何不同呢?即使在人類歷史最黑暗的時間和地點,1937年的南京,也會有善良和正義的力量存在,只是我們更容易記住仇恨而不是恩澤罷了。在動物的影子裡認識自己固然是一種重新定義人,重新理解「我是誰我從哪來」的途徑,然而卻並不意味著人就應該放棄對自己社群的要求,而嘗試跨越生存的競爭所建立堅實的物種隔閡去追求某種「大愛」。

      Treadwell和他女友被灰熊殘殺的過程,被他自己還沒來的及取下鏡頭蓋的攝影機錄下了音,驗屍官從悲慘的喊叫中分辨出,Treadwell先被襲擊,此後他不停得對著他女友喊「run away」, 然而他的女友卻沒有離去,而是尖叫著拿著平底鍋拍打灰熊的頭,直至最後也被殺死。如果說這場悲劇之發人深省,我想不在於Treadwell在灰熊爪下死亡的象徵性,而在於他女友的行為告訴了我們——我希望也讓Treadwell在死亡前明白,與其死在對於自然的幻想里,不如死在人性的關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