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無我新生活--My Life Without Me

没有我的日子/无我新生活/无我的日子

7.4 / 25,878人    106分鐘 | Argentina:107分鐘

導演: 伊莎貝拉庫謝
編劇: 伊莎貝拉庫謝
演員: 莎拉波利 史考特史畢曼 黛博拉哈利 馬克魯法洛 蓮娜瓦特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達西

2009-06-06 17:25:04

不同的看法


人類除了生命力比別的動物略強一些意外,其他的都基本處於異常脆弱的狀態,你比如這部片子裡描述的那樣。

人類之所以容易變得脆弱,大概因為思考和認知帶來的情緒複雜化。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最終總能聯繫到關於自己的生命或者痛苦或者遺憾或者總總林林的命運啊這三個字上面來。

其他的動物並不像(據我們人類所探知)並不像我們人類這樣脆弱---用某個評論過的豆友的話來說---珍惜眼前的生命---其實動物們到『臨走』的那一刻似乎都做的比較純粹。我以前看過動物世界這類節目中總有麋鹿或者斑馬之類的被獅子捕捉的情景:動物儘自己做能逃逸,逃不掉的,就最後踢幾腳,然後用水靈靈的大眼睛安逸地環視、最後一次環視這個並不美滿的World,然後就Go了。

人類就不一樣了。不過這也不代表人類就高尚偉大很多---很顯然能被關心到的也不過僅僅是自己群居過程中接觸到的同類而已---比如父母親啊,配偶啊等等。人類怎可能脫離動物本性呢?卻只能裝丫般略顯臨終前的「情系四方」而已!

很多人都以為人過世就代表一切的終結,我不這麼認為。如「村上春樹」的看法---某種意義上你可以理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態!

越是有影響力的人,往往他的『整體存活時間』越是漫長---乃至不朽。不朽了的生命最終演變成文化的一部份,被其他完全不相幹的人類保留下來;反之、也只有做著利於超越『自己能接觸到的同類』範圍的事業的人才會有機會被人們留存在記憶里長存乃至升程至文化的一部份。

這個世界叫做「world」就是告訴你「臥而得」的意思,呵呵。倒下來了的時候,你才開始被重新分類,進六循環也好,被人們記住也好忘記也罷,基本上取決於你生前幹了些什麼事情,對誰幹了...而已。

中國人比較早地豎立起來的善有善報的觀念不謀而合地與佛教的理念重合併閃光。而西方人比較關注所謂人文世界。你可以看看這樣的電影,藉機會把最近的鬱悶都哭出來,但不需要太過難受。(其實你哭過了、也就很難真的難受起來了。)畢竟,我們要過好自己的日子,這不過是部『故事會』而已。

有一個被我稱作師傅的佛學人士說過:人哭的時候不管因為什麼,皆因聯想到自己才會哭,因此人哭的時候其實都在哭自己。

與其哭,不如微笑。然後從容地環顧四週,從容地安排著還能觸及到的一切的,真實。

P.S.
1,經常流眼淚已經被證明對健康有益處。
2,我對電影的看法:「一切皆可能」---你能看到的甚至想到的故事、肯定發生過不致一遍 ,因此你有理由對著不知名的方向,致敬。問題是你永遠做不到他們那樣,既如此,看看就算了,表太難過以致於更糟糕。那樣的話,原創人員的激勵你的目的就算泡湯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