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喬舒

2009-05-24 05:06:08

一首獻給巴黎的情歌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電影,我會說,這是一首獻給巴黎的情歌。林林總總二十來個人物,很難講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如果非要找個主角的話,那這個當仁不讓的主角不是別的,而是巴黎這座城市本身。我猜這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就叫做《巴黎》,簡單,有力,直接。

法文中的一個單字——Paris,不知道為什麼到了中文版裡面就變成了巴黎故事(正如Australia到了中文裡就變成《澳洲亂世情》)。或許是嫌巴黎這兩個字太輕,承受不起一部電影的重量?好吧,即便如此,加上故事兩個字,也並不會讓題目變得高明多少,反而讓巴黎從中心詞淪為一個偏正短語裡面輕飄飄的修飾成份,只告訴觀眾電影的發生地或者說背景在哪裡,重心落在了故事兩個字上。而這部電影其實和故事無關,它不講故事,它講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如果非要捨棄《巴黎》這樣簡單直接的譯名,那我覺得倒不如翻成《巴黎浮世繪》。

是的,這部電影就是一張當代巴黎的浮世繪。眾多小人物帶著自己的悲歡離合在這裡粉墨登場,看得人眼花繚亂。這些人,有些彼此認識,有些全然不認識,甚至壓根沒有打過照面,在電影裡從頭到尾沒有任何交集。如果說他們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就是——他們都生活在巴黎,或者嚮往生活在巴黎(北非人),巴黎是他們共同的舞台。

我之所以一直對法國電影懷著一種好感甚或說敬意,是因為這些電影往往都很誠懇。它們忠於生活,不刻意製造離奇情節和戲劇效果;不放大苦難,不走悲情路線,也不執著地製造皆大歡喜的結局(happy ending);既不簡化生活,也不故意讓它變得複雜;既不把生活描繪成一床美好的玫瑰,也不會把它表現為一床狗屎(狗屎——merde是巴黎人的口頭禪),更不會通過電影對觀眾進行道德說教。它們只是努力展示生活的本來面目,有歡笑,有淚水,加上一點法式幽默,這就是生活——C'est la vie,不難理解為什麼法國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正因為如此,法國電影往往帶有濃烈的人間煙火氣味,似乎透過螢幕都可以聞得到。

奇怪的是,在中國,這樣真實反映生活本身的電影往往會被打上「文藝片」的標籤,而中國觀眾對所謂的文藝片,向來是不買帳或者說不屑一顧的。一部電影若是被歸為文藝片,那麼也幾乎就意味著它在票房上肯定會慘澹不堪。如此這般,大概也就沒有幾個導演願意拍文藝片了。如今的中國,電影人都爭著搞大片、大製作、大場面,電影院裡一年到頭也放不了幾部電影,還都是所謂史詩片、動作片、戰爭片、懸疑片、驚悚片,唯獨沒有真誠的生活片——好吧,我是說他們說的文藝片。也許中國人的現實生活實在太沉重了,沉重到我們不願意在電影院裡在看到真實的生活。

而對於我來說,我之所以看電影,就是因為我想知道這個世界上,別的人都是怎麼活著的,並從他們的人生里反觀自己的生活。可是很顯然,在中國,我並沒有太多精神上的同伴,其明證就是在13億人口泱泱大國,1000多萬人的首都(還是文化中心呢),居然撐不起一家——哪怕是僅僅一家藝術影院。

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