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壁:決戰天下--Red Cliff Part II

赤壁(下)/赤壁决战天下/

7.5 / 25,456人    142分鐘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張豐毅 張震 胡軍 林志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cubadiver

2009-05-20 22:50:52

閒話冷兵器時代的大陣仗


和赤壁這片子關係不大,但確實是由它想起來的。
  
  赤壁裡面的大陣仗場面,覺得吳導已經很嘔心瀝血了。但除了戰船著火的CG做的很熱鬧很好看之外,卻沒有什麼特別「美」的鏡頭。我指的是基於歷史常識,物理常識上的那一點點浪漫情懷,可不是指吳導擅長的暴力美學。有了真實作基底,那點短暫的浪漫情懷才如彗星一般璀璨,尤為珍貴。我不由心想,吳導為什麼不借鑑一下其他大導演的手法呢?
  
  記憶猶新的是Ridley Scott的Kingdom of Heaven裡的重騎兵衝鋒。馬蹄隆隆,風聲獵獵,大地在顫抖,天崩地裂的碰撞一觸即發----從空中的俯視卻展現了重騎兵列出的兩個優美的,如水波般蕩漾開的圓弧。這一瞬,是堅實和輕靈的對比,是火與水的對比。回過頭來,你又不得不承認,從開始的雙列衝鋒,到最後的兩個圓弧,是有節省體力和擴大衝擊面的實際效用的。
  
  當然三國赤壁沒有大好平原可以玩重騎兵。但Scott的Gladiator片頭也有在山地樹林裡打架的一場。同樣是放箭,Scott沒有老生常談的展現遮天蓋日的箭頭。他非常擅用對比:鏡頭下巍然肅立的羅馬士兵的身影,和頭上呼嘯而過的火箭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日耳曼勇士湧動的,躍躍欲試的人群和羅馬人紋絲不動的陣型形成了對比;陣地後面衰老無力,白髮蒼蒼的皇帝和他旁邊的黑甲御林軍形成了對比...張藝謀也拍過大箭陣:我們要鄭重感謝他向世界介紹中國弩的威力。但他鏡頭裡的弩兵只是工具和機器,人的形像被一如既往的無視掉了。Ridley Scott很少會忘記人這個因素。這可能是群眾演員的差異造成的無奈?
  
  Mel Gibson的Brave Heart又怎能被忘記呢?但相對於赤壁,那是不同歷史地域創造出的另一種戰術。因為缺乏戰爭技術,一陣慘不忍睹的硬性衝撞後,戰場成了肌肉發達的大個頭兒散發雄性魅力的舞台。但再熱血澎湃,華萊士也不能在戰鬥之前發表超長篇誓師演說:那個時候沒有喇叭,大嗓門兒的領袖佔便宜;更別提找英國國王單挑的可能性了。那把在蒼天下錚錚作響的長劍,是建立於血肉模糊的寫實手法上的一點浪漫。美則美矣,確實震撼致死。但可惜吳導能借鑑的,只有用山清水秀的風景,來襯托戰爭的血腥這一點創意了。
  
  好萊塢的片子不全是佳作。但不得不承認,大陣仗場面確實因為攝影技術,資金和CG的變化革新提高了不少。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阿拉伯的勞倫斯依然是經典,但其戰鬥場面真是隔靴搔癢。Four Feathers的英國步兵方陣確實是打的中規中矩,但也索然無味。戰鬥從來都是實用優先,和審美無關。所以要從不違反各類常識,設計出讓人讚嘆不已的鏡頭,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天才之筆。
  
  Lord of the Rings是個奇怪的片子。第一是它可以違背常識:一群神仙妖精在打架;第二是,導演彼得生為了展現他的戰鬥是賞心悅目的,不惜把大量資金和時間花在了演員的盔甲和麵孔上。但從佈陣到格鬥的場面美感來看,只有Rohan的騎兵和Orcs像那麼回事兒,因為前者是照抄中世紀,後者是照抄石器時代。兩邊居然因著身體素質差異,打了個平手兒。那些優雅頎長的精靈戰士們,養眼就罷了,不能當真。第一集的第一個戰鬥場面,當Orc們揮著石頭錘子從頭上撲過來的時候,您會從下往上走刀嗎?
  
  因為西方人有錢有閒,有很多人研究「屠龍術」,所以很多好萊塢的片子都叫真兒戰術上的真實性。比如因為重量原因,長劍只能橫向揮,不能縱向砍(13th Warrior);亞歷山大雖然偉大,但他的傳統希臘戰術還是長方形的Phalanx。奧利佛 Stone也沒賦予亞歷山大什麼「二龍出水陣」的靈感;但那隻從兩軍陣前滑翔過的鷹,才是戰場之美的神來一筆(吳導毫不客氣的把鷹換成了赤壁中的鴿子)。古羅馬的烏龜陣型Testudo也不是因為其外形惹眼就隨時隨地拿來就用的。吳導讓三國的吳軍用上了Testudo,但一來因為世界各地的觀眾早就從60年代的好萊塢就知道了這麼個羅馬特產,談不上新意,二來Testudo在面對小亞細亞的強弓硬弩和重騎兵時也是一敗塗地(Battle of Carrhae),所以吳導真的過猶不及。

TBC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