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神鬼戰士--Gladiator

角斗士/帝国骄雄(港)/神鬼战士(台)

8.5 / 1,618,322人    155分鐘 | 171分鐘 (加長版)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羅素克洛 瓦昆菲尼克斯 康妮尼爾森 奧利弗瑞德 李察哈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5-20 05:50:29

英雄淚--懷古


西方人究竟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呢?

李安作為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遊走於東西方文化的電影導演曾經在一篇訪談中談到這個問題。他說,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性。
眾所周知,他對於中國文化的闡釋雖然未作類似實質性的回答,但是飲食男女和推手,色戒已經完美的給出了答案。
即使是一個對於中國文花完全沒有了解的外國人,只要在中國的隨便哪個城市走上一圈就可以得出結論,那些林次碣比的餐廳和洗浴有關的招牌就可以說明一切。

實際上李安只說出了西方文化的一的方面,它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暴力。
人們經常詬病的好萊塢電影的色情和暴力正是這種文化最真實的體現。即使嚴厲冷酷的基督教也未能完全馴服骨子裡狂暴熱烈的西方人,他們總是在試圖掙脫這條精神上的鎖鏈,恢復作為一個羅馬人和蠻族人那種酷烈粗放的個性,那種對於榮譽與勝利的崇拜,那種試圖與天公試比高的狂妄,那種不可抑制的對於肉體的慾望。

一個民族的娛樂形式就是這個民族精神世界最準確的寫照。
西方人的神經和肌肉都是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無論是羅馬雕塑中張力十足的筋肉,還是典型的西方藝術作品中那種幾乎崩斷神經的對於靈魂與頭腦的拷打,這種文化總是在追求一種極致的目標,無論肉體,精神,他們都要訴求最徹底的答案,甚至不惜毀滅。
羅馬精神最完美和準確的寫照就是鬥獸場。
這種鬥獸場的精神依然存在於西方人的血液中,

圓形競技場崩潰之時,就是羅馬滅亡之時。
這是一位英國詩人的話。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競技--鬥爭精神消弭之時,就是西方文明衰落之紀。
不理解羅馬的競技場就不可能理解羅馬精神,這種恢弘與榮譽,血腥與殺戮,自由與奴役的結合,還有那種戲劇性的狂歡就是西方人的個性所在。
凡是經常觀看義大利足球賽和美國冰球賽的人們一定都會被那種狂熱和暴烈的場面所震撼。當義大利人在看臺上一邊唱著阿伊達的凱旋進行曲的時候,你就會得出結論,原來羅馬精神從未徹底的毀滅,它們從來沒有被徹底的馴服。
把人生當作一個悲劇,這是東西方都具有的觀念,但是正如哈姆雷特所說的,究竟是挺身反抗還是默然忍受,兩種文明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這是兩種文化的分水嶺。
西方人自由的天性和思辯邏輯不允許他們逃避到一種冥想與半死亡的生存狀態中去,而是力圖以一種西西弗斯的精神去不斷的抗爭,去責問天意,他們個性中具有黑格爾說的堅硬的理智,不許逃避,不許自欺,要勇敢的直面慘澹的人生。
我每每嘆服於羅馬的偉太甚於希臘的光榮。
假如說希臘文明還是一個英姿颯爽的少年,那麼羅馬就是一個剛毅成熟的男人了。
一切都是力量,強健,男性的美,一切都與榮譽,生命有關。
每當我看到那充滿了力度的大理石雕塑,那一副副捲曲的頭髮覆蓋下獸性的嘴唇和隆起的鼻樑,就感到一種逼迫人心的力量,無論雕像是皇帝還是奴隸,都散發著不可抑制的生命的熱忱。
希臘是美,羅馬是力。

起源於埃特魯里亞人的角鬥,是伴隨著羅馬這個從誕生起就與戰爭結緣的城市發揚光大的,這是另一種宣洩和戰鬥,是所有對於人生悲劇性的沉悶與無聊最激烈的抗爭,是用生命換取自由的手段。在羅馬--西方人看來,生命就是註定的悲劇,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何必要畏懼死亡呢,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挺身反抗,反正都是死,所以要光榮的死去。這是一個戰鬥的民族具有的價值觀。他們蔑視那種明哲保身和龜縮式的老人的智慧,因為他們是戰士,是強盜,不是隱逸山林的智者和守著老婆孩子三十畝地的農夫。


殺死他!殺死他!
有什麼比殺人更刺激的娛樂呢/
西塞羅說,羅馬人憎惡那些怯懦求饒的角鬥士,因為他們張開雙手,企求讓他們活下去。
他們蔑視的與其說是這個筋疲力盡的奴隸,還不如說是憎惡這種貪生怕死的生活態度。
我們這些要死的人向大家致意,角鬥士們說。這似乎是一種最光榮的的致辭,因為沒有什麼比一個在戰鬥中死去的人更值得尊敬的了。
不是死去,就是做王,這就是羅馬人的雄心壯志。
西方人是求動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是那樣的自我封閉,那是一種沉默中孕育的爆發,他們追求的是一根橡皮筋的彈性和最大限度而不是它的長度。
他們追求的正是生命的悲劇意識所顯示的美和酷烈,勝利固然值得稱頌,但是失敗的戰士永遠是他們永恆的英雄。


這部影片體現了西方文化中性與暴力,人性的複雜與陰暗,亂倫的暗示--西方人很喜歡這個題材,這是他們慾望幾乎不可抑制的集中體現。不過,最大的缺點倒是對主人公那眷戀家庭的描寫。
很多人似乎都欣賞這個勇士對於妻子孩子的懷念,認為這體現了他的家庭觀念。
而我以為這正是此片的敗筆。
由於影片的編導是英國--美國人,所以把一個羅馬戰士塑造成英美文化裡的模範丈夫和父親,視家庭歡樂為最大目標的好男人。這是純粹的狄更斯式的英國家庭的幸福觀念和美國好基督徒小鎮男人的理想的結合,所以不應該是一個沒有什麼家庭觀念--有家族觀念,但絕對不是貪圖平庸家庭生活的羅馬男人的範本。其中夾雜的基督教新教徒那種救贖觀念也體現在影片的整體構思中,實際上美國人拍攝的歷史題材的電影都脫不了這個毛病,所以儘管在製造恢弘的場面,震撼人心的情節處理上,在當今世界無人出其右,因為美國便是當今的羅馬帝國,無論就其財富,影響,都是羅馬的影子。但是,美國文化是平民的,是商人的,是奉行新教精神的新帝國,它缺少真正的貴族精神,一種悲壯的氣勢,即使在拯救大兵這樣的片子裡還閃爍著美國人的純真和說教,從而壓制了只有貴族文化才具備的悲劇意識。
剛讀完一本孟德斯鳩的論述羅馬興衰的書,法國人是沒有力量寫渾厚的歷史著作的,美國人的電影也缺乏真正的歷史感,儘管前者機智,後者淳樸,但是終究,我們畢竟沒有了那個時代所賦予的悲劇意識,我們的時代是世俗喜劇的時代,所以就創作不出優美的古典作品了。

拉塞克羅的長相確不像一個羅馬人,更像個澳洲的牧人,這個角色寫的太完美了,幾乎沒有缺點,所以獲得獎項也是很討巧的。很難說是他的演技還是劇本給了他榮譽。
相反的,喬昆非尼克斯的表演被大大低估了,他是個十分出色的演員,也很有個人特點,我一直忘不了他的眼睛。
那眼睛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濃濃的眉毛下,一雙混合了憂鬱,痛苦,孤獨,野性,瘋狂的,讓人迷惑的,傷感的眼睛。
這不是個普通的男人。他的眼睛足以說明他的一切。

千古興亡多少事,
鐵馬金戈,氣吞萬里如虎,
更能消幾翻風雨,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