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灰狼

2009-05-09 07:24:44

62屆坎城電影節入圍作品:《臉》(Face)


    坎城影展在4月23日公佈了入圍片單,台灣導演蔡明亮的新片《臉》(Face)順刺入圍主競賽單元,將與李安、婁燁、杜琪峯等華人導演一起角逐金棕櫚大獎。該片由法國羅浮宮出資邀請拍攝,彙集了歐洲名模蕾蒂莎•卡斯塔以及老牌法國演員芳妮•亞當、讓•皮埃爾•利奧德等人,整體預算高達450萬歐元,是蔡明亮有史以來投資最高的一部作品。

    該片構想源於著名畫師達•芬奇的名作《施洗約翰》,這幅藏於羅浮宮的名畫取材自基督教的《聖經》中佈道者聖約翰為耶穌洗禮的故事。影片情節大致與現實雷同,講述台灣導演李康生在羅浮宮拍攝影片,中間卻屢屢出現狀況,致使影片主創在現實和劇情之間混淆了彼此,並造成了荒誕的後果。其中穿插的歌舞場面和情慾戲自然是影片最大的亮點,蕾蒂莎•卡斯塔以古典造型亮相,演繹《聖經》之中著名的「莎樂美七層紗舞」;扮演片中導演的李康生更是與法國演員馬修•阿馬立克上演了一場10分鐘的同性情慾戲,創下了蔡明亮電影中一鏡到底的最長記錄。

    坎城影后張曼玉原本是導演蔡明亮欽點的女主角,後來因故無緣合作,主演便敲定了法國名模蕾蒂莎•卡斯塔,她曾在法國ELLE雜誌上登載大篇幅的全裸照片,也曾出演王家衛的香水廣告片《美人計》。在影片《臉》(Face)中,蕾蒂莎•卡斯塔扮演希律國的公主莎樂美,讓•皮埃爾•利奧德和芳妮•亞當則扮演片中的國王、王后。《莎樂美》曾經被英國戲劇家王爾德改編為劇本,描述希律國公主愛上聖徒約翰,求愛不成而又心生怨恨,煽動國王將其處決的故事,莎樂美的「七層紗舞」一直是戲劇界津津樂道的經典,同時也被認為是現代脫衣舞的起源。與以往的歌劇相比,蕾蒂莎•卡斯塔演繹的莎樂美則充滿了一定的現代感,舞蹈部份在一個零下五度的冰庫里拍攝,讓演出人員在低溫下受盡了折磨。

    《臉》(Face)是蔡明亮在法國拍攝的第二部戲,與前作《你那邊幾點》一樣,影片之中仍舊散發著致敬法國新浪潮大師弗朗索瓦•特呂弗的氣息。參加本片演出的讓•皮埃爾•利奧德便是特呂弗名作《四百下》(The 400 Blows)裡的安托萬,另一位演員讓娜•莫羅同樣參與了多部新浪潮作品的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希律王后的芳妮•亞當正是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第二任妻子,早年出演《隔牆花》而成名,近些年也在觀眾比較熟悉的《雲上的日子》、《八美圖》等電影裡有過亮相。

   影片殺青之後,蔡明亮面對媒體坦陳這部影片「對我來說整個過程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洗鍊」。本片也是羅浮宮第一部典藏的電影作品,從初期籌備、拍攝過程、後期製作都相當引人關注,在影片的藝術表現上,蔡明亮聲稱要以佛教的教義去重新詮釋聖經的故事,並以此展現羅浮宮充滿自由挑戰的精神。影片將於一週後在法國坎城公映。

    導演:蔡明亮

    主演:李康生、蕾蒂莎•卡斯塔、芳妮•亞當、讓•皮埃爾•利奧德、讓娜•莫羅

    導演相關簡介:

    蔡明亮於195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是台灣著名編劇、導演、監製,創作領域橫跨電影、電視、兒童節目、紀錄片、戲劇等各個方面。他於上世紀90年代異軍突起,成為舉世矚目的新生代導演,而他的作品更是以絕望、孤獨、都市異化的憂鬱沉思,精確的描繪到當代台灣人的精神世界,創造出獨具一幟的蔡氏電影風格,成為「台灣新電影二代」之中的領軍人物,盛名享譽國際影壇。

    蔡明亮的家庭以做面為生,他自幼在阿公、阿婆的引領下觀看了多部「邵氏」和「國泰」的電影,其中尤其以武俠片和時裝歌舞片對他影響最大。1977年蔡明亮赴台考入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師從赴美歸來的著名女導演王小棣,學習了大量電影藝術、技術知識。蔡明亮在大學期間撰寫舞台劇腳本及多部單元劇,受到業內關注,後由中影廠長徐立功申請輔導金拍攝個人第一部作品《青少年哪吒》,從此開始躋身國際影展,囊獲了兩次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河流》1995、《天邊一朵雲》2004)、一次坎城電影節費比西獎(《洞》1998)、一次威尼斯金獅大獎(《愛情萬歲》1994),是歐洲紅毯上不折不扣的「常勝將軍」。

    蔡明亮與侯孝賢、楊德昌並稱台灣三大導演,個人風格卻近乎迥異,蔡明亮電影執著於反映農村過度到城市的後工業時代里社會價值的變異以及家庭生活的瓦解,青年人漂浮於都市裡成為孤寂的個體,遊走在家庭和社會的邊緣。從《青少年哪吒》到《黑眼圈》,這些電影都顯示出蔡明亮對台灣社會旁觀者般的敏感,它們大多採用實景拍攝,沒有過多的故事衝突,也沒有多餘的台詞,而僅靠影像語言表達豐富的內蘊。情慾和畸戀是蔡明亮對現代人精神空虛的一種註解方式,具體表現涉及亂倫與同性戀,但終究要回歸於「有性無愛、靈肉分離」的荒誕結局。在手法上,蔡明亮大多立足於簡約的白描,多用令人窒息的長鏡頭,節奏很慢,人物的動作也很緩慢,卻能呈現出一種封閉空間下的張力系統。

    台灣電影衰落的90年代,本土導演失去了自己的市場,走「窄門」(海外影展)也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蔡明亮的電影獨樹一幟,極具風格化的電影語言讓歐洲各大影展的評委們深深觸動,蔡明亮的國際影響力也一度蓋過自己的前輩侯孝賢、楊德昌,成為全台灣最頂尖的電影導演之一。與此同時的蔡明亮也注重培養新人,一直在他電影中擔綱主演的李康生也從2003年開始相繼獨立執導了《不見》、《幫幫我,愛神》等影片,這些電影讓李康生揚名國際,成為新電影四代中的佼佼者。

    他的電影大多成本不高,但都能成為精品,取得不錯的社會反響和輿論口碑。目前的台灣電影依舊不景氣,每年僅有十餘部的產量,唯一還在苦撐的似乎就是類似蔡明亮的這些獨立的電影工作者,他們找到了自己擅長的製作方式,建立起自己獨有的風格,因此得到了業內的普遍肯定,也延續了自己的生存法則。蔡明亮在2006年宣佈與金馬獎決裂,立足主打歐洲的戰略,然而他的上一部作品《黑眼圈》卻令人失望的在威尼斯鎩羽而回。

    蔡明亮與坎城

    蔡明亮是台灣電影界少有的幾個「不為投資犯愁」的導演,自他揚名國際之後,吸引了來自法國的製作資金,使蔡明亮的投片目光漸漸由柏林、威尼斯轉向了坎城。1998年蔡明亮攜自己的電影《洞》參加51屆坎城影展,最終榮獲了影評人費比西獎,影片探討了末世情結下人物被隔離的一種掙扎與無奈,呈現出都市人流動的慾望、無處歸落的浮游。

    2001年蔡明亮的作品《你那邊幾點》成為一個橫跨台北、巴黎的「雙城故事」,導演藉助陳湘琪、李康生兩位主角的去向扯出兩條看似平行、實則交合的敘事線。李康生把所有看得見的鐘錶都倒回了7小時,那既是巴黎的時間,又強調了一種希望「時光倒流」的意念,至於影片中出現的《四百下》(The 400 Blows)的段落,則無疑是個人對弗朗索瓦•特呂弗的一次致敬。影片參加了當年的坎城電影節,獲得最佳技術獎錄音項目(杜篤之)。

    2007年坎城影展邀約了許多電影導演拍攝五分鐘的短片,入圍的華人導演有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侯孝賢和蔡明亮五位,其中蔡明亮導演的一段叫《是夢》,描繪了自己孩提時代跟隨阿婆在戲院看電影的情形,由李康生、諾曼、蔡寶珠等人擔綱出演,李康生的侄子小奕扮演了童年的蔡明亮,呈現一種濃厚的懷舊味道。

    2009年坎城電影節蔡明亮依靠《臉》(Face)再度入圍主競賽單元,這是他第四次參加坎城電影節,也是他第三次入圍影展的競賽單元。該片由法國投資,於法國攝製,早早就吊起了當地影評人的胃口,坎城選片組更是在影片初剪之時便強烈要求「觀摩」,足見主辦方和當地媒體對於本片的強烈興趣。

    《臉》(Face)與金棕櫚獎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細數一下歷屆坎城的獲獎名單,我們會發現真正的大師電影於1998年(安哲羅普洛斯的《永恆的一天》)之後便不再是影展的主角,原因之一是歐洲大師的製作週期延長、產量下降,新一輩的青年電影人層出不窮;原因之二則是坎城電影節越來越注重商業化的運作,開始了若有若無的妥協,主要表現在展映好萊塢電影、邀請著名影星擔任評委。與此同時美國電影在歐洲的影響與日俱增,搶奪的正是泛亞洲的那塊蛋糕,坎城電影節的「美國化」傾向更是其中最嚴重的,2006年的影展便是以朗•霍華德的《達文西密碼》作為開幕影片,2003年和2004年的金棕櫚大獎則是授予了格斯•范•桑特的《大象》以及麥可•摩爾的《華氏911》兩部美國電影。

    蔡明亮在之前接受訪談時談起這一現象,他表示「影展已經成為做買賣、做生意的地方,非常現實,而且無比殘酷」。在他眼中,大牌明星擔任評委會主席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巧的是本屆坎城影展的評審團主席正是法國女星伊莎貝爾•於佩爾,評審團之內還有美國演員詹姆斯•格雷、女演員羅賓•賴特•佩恩、以及台灣女星舒淇,她們在如何看待各種「非主流」電影的態度上仍然很難想像。不過對蔡明亮的新片來說,題材過敏應該不會招致伊莎貝爾•於佩爾的反感,而這位當年憑藉情色片《鋼琴教師》斬獲坎城影后的女明星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自己對《臉》(Face)的興趣,評委之一的舒淇也是出演過情色片無數,加上不折不扣的「台灣同胞」的身份,應該會給蔡明亮投上一張人情票。

    從最近十年的大獎走勢來看,蔡明亮新片的題材仍然佔不到任何優勢,得將影片裡無論是拉斯•馮•特里爾的《黑暗中的舞者》、南尼•莫萊蒂的《兒子的房間》、達內兄弟的《孩子》、格斯•范•桑特的《大象》、克里斯蒂安•蒙吉的《四月三週兩天》都立足於反映時下的社會問題,另外幾部得獎片如《風吹稻浪》、《鋼琴師》、《華氏911》都具有恢弘的歷史感,在某種程度上坎城授獎的第一條潛規則還是「社會意義」,而且這種社會意義的表達更趨於「寫實化」,這對蔡明亮極具風格化的新作尤為不利。事實上坎城影展也從來沒有太過看重蔡明亮電影,1998年的《洞》就未曾進入主競賽單元,2001年的《你那邊幾點》也僅僅是得到了一個技術獎。

    《臉》(Face)這部電影裡出現不少的歌舞、情慾場面,看似是個噱頭,實際上很難與觀眾的思維方式相對口。而蔡明亮的電影一貫吝惜台詞、情節晦澀、劇情薄弱,國外觀眾、影評人能看懂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去年威尼斯影展放映蔡明亮監製的《幫幫我,愛神》就遭遇了大量觀眾退場的囧境,其退場率僅僅低於侯麥的電影《男神與女神的愛情故事》,證明歐洲觀眾對這類題材並不感冒。對於這部電影來說,芳妮•亞當、讓•皮埃爾•利奧德、讓娜•莫羅等本土老人的傾力加盟或許會得到當地觀眾的好感,不過好感並不能換來選票,本片在金棕櫚大獎的爭奪戰中仍然不具備太多優勢。文/灰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