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珍愛姐妹情--Margot at the Wedding

婚礼上的玛戈特/婚礼上的玛戈/珍爱姐妹情

6.1 / 17,975人    93分鐘 | USA:91分鐘

導演: 諾亞包姆巴赫
編劇: 諾亞包姆巴赫
演員: 妮可基嫚 傑克布萊克 Flora Cross 珍妮佛傑森李 Seth Barrish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5-01 02:09:30

以喜慶為埠,攤開生活的苦痛


     幸福的婚禮大同小異,不幸的婚禮亦是。這部片子讓人很容易想起《蕾切爾的婚禮》,同樣的自然光運用和紀實性拍攝手法,註定影片一如主題一般的壓抑和渙散。一切皆因婚禮而起,所有往日遮遮掩掩的傷口在這個必須聚頭的日子裡,再也摀不住了。然而《婚禮上的瑪戈》在我看來想說的更多,多種情感故事線條的交錯矛盾,儘管這使得在講述上有不可避免的粗糙,然而導演依舊把步調穩到了最後瑪戈同兒子的相視而笑上。

      這是一個仔細而內斂的片子,細節在這裡真正撐起了整個格局,暗湧深藏其中。它們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巧妙地讓人抓狂。我們能看見許多黑暗的人性弱點,它們無孔不入卻真實無比。


    情感讓他們很受傷,姐妹、母子、夫妻,在否定里相互依存卻彼此嫌惡,離不開卻還是想離開,其實到了最後離開與否已經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概念所定,這就是親情的微妙。同樣,情慾讓他們分不清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如此種種,既寂寞又聒噪。母親與兒子之間對手淫的心知肚明,夫妻間的隨性做愛與嘲弄,以及對與他人親密的一種莫名的好奇與牴觸,從這種看似坦誠態度來看,好像又有了那麼一份理解和悲涼。在指責里原諒,在背叛中回頭,在離開後追趕,有的時候我們就是這麼不明不白欲罷不能。

      編劇的聰明之處在於對瑪戈父母與姐妹疏遠原委的省略,這為本已略顯複雜的故事減少了不必要的浮腫。雖然這使影片有一些讓人莫名的地方,但卻保全了全片的流暢,這是極其明智的。無論是書會上瑪戈談及家庭的失控,抑或是而當影片接近尾聲時,瑪戈在遭遇闊別多年的母親時的直接避開,都淺嘗輒止但足夠俐落地道出某些不能詳述的關係。

     故事的側重與表意的不同正是讓《蕾切爾的婚禮》和《婚禮上的瑪戈》區別開來的原因。《蕾》的故事想說的是一種人的掙扎,而《瑪》更想說的是一群人的碰撞。前者的點是放在妹妹身上的,而後者則把點分散開來,因此不如前者那樣討人喜歡,因為它考驗的是觀者另一種定力和精力。《瑪》是看起來平淡煩瑣的,甚至那幾場必不可少的爭吵都不那麼提神,而《蕾》的某些衝擊卻較為迅速。這正是兩個故事最大的不同:《蕾》的主角是戒毒犯,並與弟弟的死亡有關;而《瑪》的主角們都是平常人,只不過有的是與文藝沾點邊兒的。前者的切入口更為顯眼、簡易,衝突感更易抓易寫;後者則要通過群力的配合與隱匿的尖銳理順出來。而這樣的基礎,同時也決定了角色在被演繹時的把握。《蕾》中的妹妹,粗口、動手、蠻橫、孤立、崩潰,它們讓她看起來固然是極其醒目且掠奪性十足的,然而這種好看與海瑟薇並沒有太大的干係,角色本身的濃烈色彩蓋過了她,即便換做其他人,大概也會演得和她一般好,或者比她更好,但是無論如何是這個角色牽引著她們;而《瑪》中的姐姐,具備一種貴氣與神經質兼備的模糊形象,並且它還要求演員保持著一種欲放卻不得不收的壓抑感,許多情緒因為情節的白描只能依靠演員自身對故事的感知去醞釀和呈現,妮可在這幾點上都做的較為出色,我知道她的表演功力還是在的,《時時刻刻》並不是她的曇花一現。另外,影片中的表演無論角色大小都很出挑,鮮明而獨具特色,這是影片成功的一大關鍵。

     編劇的勇敢在於設置瑪戈妹妹的丈夫,畢竟再操作這樣一個難堪的角色的確會增加不少的難度;而《蕾》的編劇雖然不如前者勇敢但是卻是明智的,姐姐的黑人丈夫其實也可以成為一條分線,想必編劇對那種話題的涉及與控制也有所卻步了,畢竟一不小心這會亂了整個節奏。

     兩場婚禮,兩種講述;一場總算看似圓滿,一場終歸生死未卜。

     其實到了最後,無論婚禮是夭折還是繼續,都不那麼重要了,因為生活已經被折斷了,他們看到了他們所一直幪住眼睛竭力逃避的,我們從中看到的,就只是我們各自所能夠看到的。他們會繼續活下去,卻註定不同往日;而觀者若能有所觸動,那它也便不辜負其本身所具備的力量。我寧肯相信導演的最後並不是給了我們一個答案,而是一種態度,它依舊是不明就裡並且帶有困惑的,然而我們卻可以循著它往較為清晰的脈絡方向思考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