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極旗生死兄弟--Tae Guk Gi: The Brotherhood of War

太极旗飘扬/太极旗

8.1 / 34,879人    140分鐘 | 148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姜帝圭
演員: 張東健 元斌 李銀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閉上眼看你

2009-04-24 02:49:20

想起了志願軍


    本人雖在青島這樣一個朝鮮族人頗多的城市讀書,但一直以來對韓國泡飯、韓國人、韓劇以及韓國電影卻都不怎麼感冒。特別讓我想不通的是韓國偶像派:為什麼一首旋律極簡單的歌非得少則找5、6個人,多則十來個人一起唱,唱歌既不是古惑仔打群架又不是潑婦罵街,人多有用嗎?無奈這幾年粗製濫造意興闌珊的香港電影開始逐漸衰退,韓國電影卻異軍突起席捲亞洲。想想最近3年看過的韓國電影加起來也決不超過10部,但留下深刻印象的卻很多,比如《殺人回憶》、《哭泣的拳頭》、《實尾島》還有這部——。
  
   ——《太極旗飄揚》,只聽名字,還以為是韓式愛國主義主題電影。而實際上片中不僅描述了金日成軍隊過後村民被屠戮的場景,也有李承晚抓壯丁式的徵兵方式以及韓方民兵對解放區百姓殘忍的「秋後算帳」,當然,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曾經淳樸的鞋匠張東健哥哥帶隊集體槍決戰俘時眼神中野蠻和仇恨的流露。導演不偏不倚,幾乎不帶任何政治立場的以一對兄弟為主線刻畫了他眼中的戰爭:野蠻的,痛苦的,異常殘忍卻無比真實的。 這裡,沒有 鐵道游擊隊 打戰如遊戲般的浪漫主義革命情懷;更沒有 嘎子哥 彈槍打鬼子這樣愚蠢透頂式的侮辱觀眾。有的,只是腐爛的屍體、爬滿肉蛆的傷口和跪在槍下等待處決平民。所謂的日內瓦公約或是什麼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在返祖的人類面前,就如一個個氣泡般被輕易戳破。
  
   美化戰爭的論調古已有之,黑格爾就認為社會歷史是民族鬥爭的歷史,一個國家是另一個國家的天敵。國與國之間的爭執只能用戰爭解決;在戰爭中,國家不負任何道義責任,勝負是歷史的唯一仲裁者;他甚至鼓吹戰爭是保持民族精神健康的「道德淨化劑」。可惜,無論如何塗胭抹脂粉飾美化,也掩蓋不住瀕死者絕望的呼號。巴頓就從不裝逼:「戰爭就是殺人」;「必須殺死敵人。戳穿他們的肚皮,擊中他們的內臟」。統治階級呵,當了婊子就別立牌坊噁心人。
  
   要贏得戰爭的勝利,必須進行強而有力的戰爭動員。意識形態、愛國情操、敢於犧牲雜七雜八一股腦兒灌給你。而戰爭最大的悲劇 ,我以為就在於此:對陣雙方都相信自己才是絕對正義的化身。那些在前線衝鋒陷陣隨時準備成為炮灰的年輕人,他們要嘛剛洗了頭,相信有這麼一個可以為之付出生命的「崇高事業」;他們要嘛是被迫拿起槍走上前去「保家衛國」;要嘛兩者兼而有之。
  
   那場戰爭已過去半個多世紀,我想很多被塵封的事實只會永遠掩埋在歷史之中。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幸虧我們志願軍的英勇無畏,朝鮮人民得以繼續生活在紅旗下、沐浴在「主體思想」的光芒之中。只是我怕萬一金家王朝不能萬事千秋,朝鮮人民若有一天回過頭來詛咒那段骯髒的歷史,都會有哪些亡靈因此而不得安寧?或是現在那些葬在異國他鄉的志願軍們,已經正在遭受這樣悲慼的境遇了?
  
   可憐我志願軍將士的鮮血,竟為了此等卑鄙小人的卑鄙行徑!肝腦塗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