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機動部隊—同袍--Tactical Unit: Comrades in Arms

机动部队—同袍/机动部队之同袍/PTU2

6.1 / 432人    91分鐘

導演: 羅永昌
編劇: 游乃海 歐健兒
演員: 任達華 邵美琪 林雪 彭敬慈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灰狼

2009-04-21 07:43:11

羅永昌稍遜風騷


    網易專稿


    銀河映像創辦於1996年,創始人便是杜琪峯、韋家輝、游達志、游乃海,其中並不包括羅永昌。毫無疑問羅永昌無論在天分或者資歷上都無法向銀河的四大元老看齊,所以這十年來做的儘是髒活累活:執行導演、剪輯、副導演,人手不夠了還要被抓上去做演員,並且還會是女扮男裝出洋相的那種(文雀)。有一天杜琪峯突然願意讓他去導演了,卻還是《暗戰2》這種注水的續集,羅永昌在銀河的命運可見一斑了。

    2009年的開局對羅永昌來說還不錯,先是《警例》在輿論界叫好,然後是《同袍》在內地上映,羅永昌也為此意氣風發、躊躇滿意,欲藉此機會甩掉「候補隊員」的帽子,躋身銀河大佬的行列中去。然而《同袍》沒有想像中那麼出色,它在氣氛營造、故事推進、人物描摹、情節掌控等方面鮮有亮點,於是無可奈何的流於平庸之作的行列。《同袍》和《PTU》的差距儼然可以衡量羅永昌與杜琪峯之間的距離,比其杜琪峯的老道純屬,羅永昌只能算是稍遜風騷。

    不懂如何發力

    杜琪峯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冷靜、凝練、收放自如,羅永昌則恰好少了這點,練就這種本事究竟是很難(徐克都做不到),絕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力。羅永昌在銀河做了十年跟班,學到的東西依然是「模仿大過創新」,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什麼《警例》會有好評,《同袍》卻會毀譽參半,說的簡單點,《警例》是照葫蘆畫瓢,《同袍》是對著白紙畫瓢,自我發揮的空間足夠了,走形或者過火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了。

    不懂如何發力,便是《同袍》最大的敗筆,它讓影片前四十分鐘沉悶乏味到極致,又讓後半段癲狂過火到極端,影片喪失了和諧,結尾也有太過倉促之感。需要說的是影片前二十分鐘皆在敘述「人民內部矛盾」,用的竟然是抓賊搶功、爭風鬥氣的手段,這也就意味著羅永昌在未動之際已經先動,打亂了那種「慢慢升溫」的延續格局,令之後的二十分鐘陷入沉悶。其實八個機動部隊上山之前的那些慪氣段落也大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導演卻偏要用力表現出來,自然是有些模糊了重點與非重點。

    之後上山搜索的段落,羅永昌把隊員分成了三條線,一條是兩個警員和持刀小偷,一條是六名機動部隊,另一條是肥棠與劫匪四人,意欲創造多線索的故事格局來加深影片的複雜性。羅永昌用這種方式拓展了影片格局,卻也顯露出他掌控力的欠缺:肥棠在大搜查的前期成為了主角,PTU卻好像不再重要;之後PTU合圍劫匪,亦都是蜻蜓點水。整場搜山的群戲只能說停留在一般「剿匪劇」的水準,它不但少了那種不斷遭遇的「奇觀事件」,更因為整體敘述的平均而模糊了事件的主線、人物的重心,這些方面的失敗都要歸屬於羅永昌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著力點」。

    難尋明確主題

    《PTU2:同袍》的創作思路來源於《PTU》里任達華的一句話「穿上警服就是自己人」,它的主題自然也該是海報上所寫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不過影片在整體敘事表達上沒有突出這點,反倒是用了半部影片的時間去交代警員之間的「窩裡鬥」,這種爭鬥從影片一開始一直持續到有警員受傷,而之後所謂的慢慢的「和諧」竟然是在面對共同危險——匪徒的過程中產生,缺少了對「自己人」這個概念的理解。事實上仇人在共同危難下都能同仇敵愾,那麼這個「與子同袍」的概念自然不能用「大義」的精神去解釋。

    如果你看的仔細,那麼體察到導演的意圖也不難,任達華與邵美琪的對立才是影片著重表達的東西——警例和情義的衝突。任達華並不是一心「往上爬」的那類警員,而只是要「爭口氣」,為的是兄弟面子;邵美琪也不是一心「搶立功」的那種警員,而只是要「分清楚」,為的是遵紀守法。山林里衝突的一場戲是雙方對立的高潮,任達華一定要捨命衝進樹林救兄弟,邵美琪卻一定要堅持在外邊待命,這並不僅僅是兩種性格,更代表了兩種行為和處世法則,所以我們看到最後的結局裡邵美琪為任達華「義氣」所感染而堅持留守,卻依舊以「長官」的名義明令手下去護送群眾。

    然而羅永昌沒有把這一點凸現出來,造成了主題上的迷茫,而支雜事件的頗多又無可奈何的左右了人們對影片不同側面的解構。譬如說《同袍》和《人性》一樣描寫了人性,林雪也再次來了一回「無間道」,降職做司機仍然是源於賭博和欠債;警員遭遇小偷被刺,小偷也仍然是為了拿回那個錢包;四個匪徒說「我們是為了求財」,人物和台詞儼然是脫胎於上一部續集《人性》。所以必須說《同袍》沒有集中表現於一點,而是鋪陳過寬,影響了核心主題的表達,更何況導演也少了杜琪峯將其融為一體展示「宿命」的那種功力。

    少了淋漓盡致

    莫要被海報上的盔甲長槍欺騙了,《同袍》的火力並沒有這麼猛,搜山隊員總共是8人兩隊,平均四個人才有一桿半自動步槍,槍戰亦僅僅是集中在最後的教堂爭鬥,缺少「大格局,大火拼」的風采。敵人舉手投降的「主旋律」結局更是遭人詬病,這明顯弱化了銀河映像對「宿命」這一命題的理解,並徹底墮落進內地剿匪劇「和平解放」的俗套之中,況且教堂中桌球作響開了那麼多槍居然無人傷亡,亦是奇事。

    要說杜琪峯的《PTU》里,結尾黑幫大戰震撼有力,林雪在最後關頭尋回手槍也有一種淋漓盡致的快感;到了游達志《非常突然》,警察、劫匪在最後全部暴斃街頭,悲情又不乏刺激;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更是用戲謔手段達成一種暢快。這些銀河電影的結尾都不乏一種氣魄或者力量,能夠很好的達到一種「收」的效果,與之相比《同袍》的「大和諧」結尾卻顯得不倫不類了,也許這樣的操作為它進軍內地打開了方便之門,只是誰願意看這種「港片格局,內地結尾」的怪形電影呢?

    事實上羅永昌的個人特點已經在《警例》里看的明了:模仿功力足夠,創造性則不強,刻畫人物頗具功力,處理事件就易過火。羅永昌在《同袍》里拋棄了他擅長的塑造人物的一面,而集中去展現「大事件」,不免就進入了一個不明的創作誤區,拍競的作品也自然難以讓人滿意。況且羅永昌太追求影片內在的「工整」,不免縮手縮腳,加上他所得到的題材往往是「命題作文」,所以像《暗戰2》、《同袍》等作品都不免流露出一種「學生作業「的味道。

    導演稍遜風騷

    要評價羅永昌的導演地位,看他在銀河的地位就知道了。在銀河映像,杜琪峯是天才,游達志是天才,韋家輝是天才,他們大多都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豐富的創作經驗以及個人化的創作理念,從而打造出繽紛各色的銀河作品。游乃海也是天才,他的劇本便是銀河品質的保證,後來蒙杜琪峯提攜導演了處女座《跟蹤》,便立刻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的提名。反倒是羅永昌,在銀河拼打了十年,什麼也沒得到。

    羅永昌也不夠瀟灑,這體現在電影裡就是人物的弱智化表現,《暗戰2》裡的許紹雄化身為娘娘腔的同性戀,林雪就變身和鄭伊健猜硬幣的弱智警官,更有劉青雲和鄭伊健跑路追逐的雷人段落;到了近作《同袍》,連警員們奔跑捉賊都是用一種滑稽的動作,就更不用說林雪那亮嗓子唱讚歌了。換到銀河映像的其他導演作品中間,你可曾遇見如此的表達方式?羅永昌沒有杜琪峯的凝練,也沒有韋家輝的狂想,卻偏偏想把二者融為一體,這樣的觀念延伸到作品裡,就只能引起觀眾的笑談。

    杜琪峯是一個大器晚成的導演,不過他創意十足、觀念透徹,又懂得收發,所以會走出一條十幾年的光榮之路。至於羅永昌這樣的候補隊員,功力一般,創意貧乏,預計也只能在杜琪峯手下檢檢包袱了此餘生了。文/灰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