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斷頭谷--Sleepy Hollow

断头谷/ 无头骑士 / 无头睡谷 / 睡谷传奇 / 寂静山谷

7.3 / 385,099人    105分鐘

導演: 提姆波頓
編劇: Washington Irving Kevin Yagher
演員: 強尼戴普 克莉絲汀娜蕾茜 米蘭達李察生 邁可坎邦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陸秋槎

2009-04-14 03:55:34

祛魅:必要性與可行性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即使蒂姆•波頓只是出於某些惡趣味才拍攝了這部《斷頭谷》,任何一位稱職的評論者也不應該這樣去揣度作者的意圖。然而或許正如該影片的另外一個譯名所昭示的那樣:「無頭騎士」——就像橫遭梟首一樣,被稱為「思想」的東西在這部電影裡是不存在的。故而撰寫一篇可看的影評變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好在文藝批評並非陳述——不論是陳述情節或「主旨」。文藝批評按照本雅明的說法,近乎一種鍊金術。這也就意味著批評有可能點鐵成金。反過來說:「點金成鐵」也並未被排除在可能性之外。您所要讀到的這篇短評,大抵可以被歸入後一種類型。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結構是近乎對稱的。影片被某個認識性敘事事件切割成了兩部份:祛魅與施魅。前半部份的核心人物是強尼•德普飾演的青年警探克瑞恩,而後半部份的則是無頭騎士。克瑞恩警探代表了一種將世界理性化的力量,他篤信科學,並且試圖將一種科學的辦案方法帶到最篤信神秘的斷頭谷。這正是祛魅的嘗試:人類企圖以一種理性化的方法解釋一切不可思議之事。當然,在本格派的推理故事裡,祛魅過程是相當普遍的。技巧高超的敘述者總是儘可能地將故事裡的犯罪描述成不可能完成的,然後再由種種推理和巧合揭穿作案手法。在這個過程里,表現的是一種「施魅-祛魅」的傳統敘述模式。然而《斷頭谷》卻並未落入這一窠臼。在影片的前半部份,讀者遭受了一種蠱惑,而這種蠱惑來自克瑞恩警探代表所代表的以科學對案件祛魅的信心。只是這種信心終究遭到了挫折,繼而覆滅了。
說起來也許有些可笑,粉粹了觀眾的幻想與克瑞恩警探的信心的竟然是如下事實:無頭騎士(居然)真的沒有頭。事實上,無頭騎士因失去頭而獲得了「神秘」。而在他最終尋回頭顱之後,他完成了自己的傳奇,也便消失在日常世界的某個角落裡了。頭顱的失去與復得同時伴隨著神秘性的獲取與終結。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騎士沒有失去頭,那麼他會一直安穩地盤踞在樹根底下。在這種情況下,儘管他是神秘的、不能以科學解釋的,但是因為他並未闖進小鎮的日常生活,故而只是作為某種談資而被人偶爾提起。然而當某個陰謀的實踐者隱匿了他的頭顱,他才將某種神秘性因素帶入了眾人的視野之中。這似乎意味著,潛藏的神秘因素會在遭到破壞時現身。《斷頭谷》沒有成為一部說教片是因為,它沒有像很多笨拙的環保題材電影一樣,把神秘的現身與失控解釋為人類祛魅嘗試的後果。然而也恰恰因此,《斷頭谷》似乎也並沒什麼可以稱道的深意。它無非告訴了我們一件淺顯的事情:哪裡有理性化,哪裡就有更加強大的非理性力量。
需要補充一下的是,克瑞恩警探何故深信科學的理性化力量。竊以為,唯有如此,他才能在殘暴的時代與頑固的回憶的夾縫裡,暫時獲得某種可以短暫停歇的安全感。甚至可以說,唯有不斷將世界合理化,他才得以迫使自己相信這個世界確乎是合理的。而這,不僅是維繫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底線,也正是吾等有情眾生皆以皈依的精神必難所。然而正如電影所講述的那樣:這種願望正在被難以馴服的世界一再粉碎。在我們的時代,祛魅已經成為了某種慣性行為,在既定的分工架構下,每個領域都在拓展其認識。然而在這條路上我們又能走多遠呢?或許某天,重奪神秘性的無頭騎士會再次襲擊我們賴以維生的「合理化」的莊園,或許不會。只不過,除了繼續祛魅,我們早已經被無選擇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