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ANA

2009-04-04 06:43:19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法國的維羅尼卡和波蘭的維羅尼卡,有相同的容貌,相同的愛好,相同的童年經歷。奇異的心靈感應,當一個維羅尼卡的手指不小心被灼傷,另一個維羅尼卡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摸火。當她們毫不知情的生活著各自的生活,維羅尼卡會覺得「我不是一個人」;而當波蘭的維羅尼卡為唱出一個高音而猝死台上,法國的維羅尼卡就會孤單得哭出來,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有影評如是說:「全片瀰漫的那種不可知的宿命論與非理性的神秘主義不僅將影片開頭的段落融入影片氛圍內,更是超越了神秘而且充滿預感的感官世界,用近似『天啟』的知覺觸及到超過內在經驗的神秘力量。 」這段話真是又屎又暈又沒意義。

    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是從一套電影叢書之一的「另類電影」分冊里,傳說中充滿「宿命」與「神秘主義」的劇情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某電影狂熱分子一臉陶醉說他把這部片子連看兩遍,以強調他對這部電影的偏愛。我說過,看一部好電影就像讀一部好書,而且對人的感官刺激更為強烈。音樂、畫面、色彩、情節、對白,缺一不可。好電影不容錯過。

    昏黃的主色調,美麗的女主角,天衣無縫的配樂,悠遠的畫面,前後暗合的劇情,這部電影讓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迷戀,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詞語。非常可以理解那人連看兩遍的心理衝動,儘管我覺得前後暗合的故事情節一遍根本理不清是他連看兩遍的很重要原因。本來被劇情吸引的我,在看完電影之後發現音樂和女主角比劇情還要好。但丁《神曲》第二章《走向天堂之歌》配樂作為主題曲,主旋律由不同樂器演奏反覆出現,美麗的女主角穿過歐洲優雅的小徑。唉,心都醉了~~

    岩井俊二的《情書》里也有兩個相同相貌的女孩,靈感似乎緣於此。有人抓住這個對岩井大肆批判,認為《情書》既直白又商業。何苦來!前輩的成功榜樣理當成為效仿的目標,《情書》作為一部青春電影,其成功毋庸置疑(此成功與票房無關)。溫暖明媚的青春也是《維羅尼卡的雙重生活》中不可能具備的。

    轉一篇還可以的評論,說實話我不喜歡。對電影寓意的妄自揣測,這挺傻的,出力不討好。活生生的電影被自鳴得意者剖析的血淋淋的,心裡怪不舒服的,很扼殺想像力。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品,甚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些東西用語言描述之後感覺就變味了。恕我才疏學淺。看別人的評論是對自己思考的褻瀆,以致抹殺,再不會思考。有句話彷彿是這麼說的:看別人的文章,就是讓別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腦海里跑馬。各位看官,您瞧著辦吧!

[轉]走向天堂之歌——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
無緣無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誰夜間在某處笑,
無緣無故在夜間笑,
在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走,
無緣無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死,
無緣無故在世上死,
望著我。
                
      ——里爾克《嚴重的時刻》

  關於雙重.
  此時,世上有人在某處歌唱,唱起那一首《走向天堂之歌》;此時,世上有人在某處交歡。此時,世上的某人死了。此時,歡愉停止了。誰說得出是里爾克概括了基耶洛夫斯基,還是《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表達了《嚴重的時刻》?

  當波蘭的薇洛尼卡在昏暗的大劇院引吭高歌時,那一曲《走向天堂之歌》衝擊著每個觀眾的心。但我們無法完全沉醉於那音樂當中,薇洛尼卡皺起的眉頭和搖晃的主觀鏡頭都告訴觀眾們,大劇院的昏暗是有他的道理的。波蘭的薇洛尼卡倒下了,但機器沒有被關上,於是我們看到了我們本來不該看到的東西:死去的薇洛尼卡看到的東西。

  也許也是另一個薇洛尼卡冥冥當中看到的東西。

  每個人一定也有過在世上某處,是不是還有一個我的想法吧。也一定有過對於某地似曾相識的感覺吧。也一定會有過某人在空氣中關注著你的感受吧。喜歡探討神秘問題的基耶洛夫斯基將這種人們潛意識中的困惑表達了出來,並且給出了一個他自己的答案:這個世界上是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的。在科幻小說里,人們用「平行宇宙」來表現這一人類心中最原始的困惑。而基耶洛夫斯基簡單地說:這是一種感覺。

  波蘭的薇洛尼卡死於心臟病。法國的薇洛尼卡雖然心臟也不好,但似乎有什麼力量阻止著她的死亡。當波蘭的那一個倒下後,法國的薇洛尼卡及時地去了醫院,避免了悲劇的再次發生。我們甚至覺得,波蘭薇洛尼卡的死是為了讓法國的薇洛尼卡活。就像木偶操縱者最後說的那個故事一樣。一個木偶燙傷了手,不久後另一個把手伸向火爐,卻莫名其妙地住了手。

  關於薇洛尼卡.

  我們都被盜版DVD的簡介給欺騙了。基耶洛夫斯基也許真的一直熱衷於表達某些神秘事物,但《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絕對不是僅僅為了表達這種神秘的心靈感應而出現的。在這部奇怪的電影裡,基耶洛夫斯基導演將這種乍聽上去完全無法令人相信的理論同女性天生的感性向結合,達到了令人信服的效果。我們會乖乖地跟著導演的指引走下去,卻不問問自己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這是因為,在《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這部影片開始的一剎那,導演已經開始指揮我們去用女性的視角去審視這部電影。怎麼不可能還有一個薇洛尼卡?因為感覺有嘛。指引我們用女性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基耶洛夫斯基就是這麼做了。

  女性總是更為敏感,更相信直覺,更注重內心的感知,這些在某些時候比生活本身更重要,更值得珍視。更多時候,女性寧願跟隨自己內心的感受而行事也不願意做長篇累牘的分析。而《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也是基於這樣的感性表達那種每個人在心中都曾隱隱約約感知到的東西。

關於隱喻.

  在一部講述女性的帶有神秘色彩的電影中,隱喻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這種隱喻往往是激發感情的催化劑,是產生某種感覺的催化劑。在電影中,這些隱喻有時就是薇洛尼卡們互相感知的憑據。

  一,雙重的隱喻:導演讓我們站在了造物主的角度看到了兩個薇洛尼卡身邊發生的巧合,這是劇中的薇洛尼卡們無法察覺的。那個對波蘭的薇洛尼卡投反對票的女士同法國的薇洛尼卡在火車站邂逅;波蘭那個在房間裡看到的駝背的老人和法國的薇洛尼卡看到的是不是同一人?安特卡住的房間號碼和法國的薇洛尼卡同亞歷山大交歡的房間號是一樣的,是不是意味著法國的一個在繼續波蘭那個來不及完成的愛情?

  二,生命的隱喻:薇洛尼卡們的生命都是脆弱的。波蘭的那個經常出現難以容忍的心絞痛,而法國的一個也有著心臟疾病。在電影中,鞋帶出現的時候,就是一種關於生命的隱喻。法國的薇洛尼卡喜歡把弄鞋帶,卻在不知不覺中擺出了心電圖靜止的直線;波蘭的薇洛尼卡每次犯病,都會痛苦地拉著一根鞋帶——拉成筆直的形態。基耶洛夫斯基在自傳中告訴我們,起先影片還有更多的關於鞋帶的鏡頭來暗示生命,只是到後期剪輯時刪除了許多。

  三,靈魂的隱喻:波蘭的薇洛尼卡之死這場戲是導演的神來之筆。搖晃的主觀鏡頭暗示著薇洛尼卡已經岌岌可危的脆弱生命。而當一陣天旋地轉後鏡頭轟然倒地,導演卻沒有關上攝影機。這奇妙的視角讓人遐想連篇,也許?這就是死去的薇洛尼卡的靈魂?在亞歷山大表演著死去的舞者化蝶這一幕時,響起的歌聲《走向天堂之歌》是現場的還是法國的薇洛尼卡心中的?是已經死去的另一個在吟唱嗎?在法國那一個苦苦追尋真愛時,經常出現的標誌蝴蝶舞女的形像是一種指引嗎?

  四,厄運的隱喻:波蘭的那個在姨媽家見到畸形的侏儒律師是厄運來臨的先兆。此後,薇洛尼卡又見到了有露陰癖的變態。而經常出現的搖晃的主觀鏡頭則反覆暗示著她隨時會消逝的生命。最後,本應燈火通明的大劇院卻閃爍著詭異的綠色光芒,註定了波蘭的那個的命運。

關於木偶戲

  無疑,木偶戲這場戲是電影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場。吸引我們的不僅僅是木偶操縱者完美的表演和那個悽美的故事,這場戲在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波蘭的薇洛尼卡死在舞台上不久,法國的薇洛尼卡就在學校看到了這場充滿象徵意義的表演。我們很難不把木偶舞者同波蘭的薇洛尼卡做比較:一個是在吟唱中猝死,一個是在舞蹈中倒斃。不同的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木偶的身後那雙操縱她的手。那麼,薇洛尼卡的背後是不是也有什麼力量操縱著她們的命運呢?似乎為了引誘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木偶戲現場又響起了那首波蘭的薇洛尼卡的絕歌。那麼,波蘭那個死去時沒有關上的攝影鏡頭和木偶舞者最後的重生化蝶又有什麼聯繫呢?也許,這依舊是關於靈魂的隱喻。

  這場戲不僅暗示了電影前半部份的高潮,而且,木偶操縱者亞歷山大的出現成為了情節向下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感知到了另一個的消亡後,法國的薇洛尼卡的生活漸漸開始改變了。她放棄了藝術(不知道究竟是什麼藝術)。她去看了醫生以避免猝死。她增多了與父親的交流,好像害怕失去什麼。她找到了愛情,並且不準備讓它從手中溜過。

而電影的後半段,就是薇洛尼卡追尋愛情的過程。

  
還是關於雙重

  《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就如同基耶洛夫斯基所說的,這是一部純感情的電影,沒有劇情。我們也只能反覆地發掘著電影中的鳳毛麟角。但做為一部純感情的電影,《薇》還是很難表達的。

  誰又說得出是里爾克概括了基耶洛夫斯基,還是《薇洛尼卡的雙重生活》表達了《嚴重的時刻》?

  也許這兩樣作品本生就是文藝界的「兩生花」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