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基里斯與龜--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阿基里斯与龟/Akiresutokame/Achillesandthetortoise

7.3 / 3,819人    119分鐘

導演: 北野武
編劇: 北野武
演員: 北野武 柳憂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9-03-31 17:51:07

焦慮的北野武


  ■入評理由: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作品,北野武「反省三部曲」的終章。

  ■片名:《阿基里斯與烏龜》

  ■導演:北野武

  ■讀家:木衛二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畫家瘋狂地嘗試眾多畫風流派,結果仍無收穫,北野武讓觀眾替他分擔了仍未解決的創作焦慮。

活躍在近二三十年的日本導演曾有這樣一種困惑,所有的好題材好電影都被先人前輩拍盡了,就連觀眾熱捧、院線火暴的黃金時代都不復存在。類似困惑延續到今天,常有以下言論:「當代日本導演和他們的新片?要故事不如黑澤明、要鏡頭不如溝口、要味道不如小津……」一串人名下來,總之一無是處就對了。

人民不能沒有電影,因此總要有人出來延續香火,多棲藝人北野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十年過去,他拍了十來部風格迥異的片子,有黑幫有青春有溫情有惡搞。拿手好戲似乎耍了個遍,結果北野武也產生了莫名焦慮:下一部該拍什麼?

北野武是誠實的,所以《雙面北野武》和《導演萬歲》連故事都沒講好,因為它們稱不上有完整的劇情。北野武的創作焦慮令影片變得支離破碎,過去的片段、不同的電影記憶充斥其中,以往的死亡衝動跟創作力的枯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一如既往,北野武選擇了殺死自己,幹掉一個有著導演身份的北野武,《阿基里斯與烏龜》裡處理成「真人遺像」和尋死不得的面目全非。此番解釋聽上去矛盾不已,但只要留意北野武採用真名與藝名(彼得武)的做法,就能明白他有意在創作過程中與電影保持距離。

與名導們的發跡相比,北野武摸爬滾打,真有點不學無術。他每拍好一部作品,評論家們先是嘲諷姿態,後來就猜測他的路數,等著他的江郎才盡。對此北野武毫不示弱,他的反擊就是超級變變變。評論家認為他要搞什麼了,他就偏偏拍些其他的。

從缺少日本文化核心的幫派片到大膽改編的盲俠時代劇,北野武幾度輝煌,終還是無力抵擋瓶頸的出現。拍不出東西了,那可以去專心演演戲,幹點別的,但北野武就是坐不住,他還要把電影創作中的困惑轉化到螢幕上,一來還三響炮。要等他歇手不干喊完蛋,還早著呢!

說了這麼多的電影背景,《阿基里斯與烏龜》裡的真知壽一生,其實說的還是前作裡的導演北野武。影片採取了黑色諷刺的態度,面對瘋狂的藝術創作,北野武並非為理想主義者鳴冤。畫家賣不出任何一幅畫,弄得家破人亡,偏執狂沒能有好結果。

夢想是美好的,可現實如此殘酷,你還心甘情願為之犧牲嗎?一個文豪的背後,有無數當槍手、寫托文的小青年引以為傲,立為標尺躍躍欲試,然而光靠這些註定是成為不了巴爾扎克的。人們之所以知道這些事情就在於他是巴爾扎克,而不是因為他當過槍手、寫過黃色小說。

什麼叫好作品,普羅大眾的口口相傳還是一個老闆的三言兩語,是實用的金錢物質還是高尚的藝術追求。難逃壓力、害怕批評,等所謂的身後定論和世人看法,是不是有些自欺欺人?

如果人人可以享用藝術,那譁眾小丑豈不是大行其道。寄希望於少數人說服大多數,又要回到上面的問題,少數人的話就是金玉良言?

短短幾十載,人生沒有回頭路。委身藝術,還請小心慎行,適可而止。

小時候的真知壽得到一頂畫家帽子,別人相贈之物成了他一生枷鎖。不顧一切地想要成為畫家,匪夷所思地瘋狂創作,然而戴著畫家帽子的真知壽卻根本沒有了自我。賣不出畫的尷尬在他自身,也在那個評頭論足的人。試想真知壽一開始就街上擺攤,只當工匠,不求頭銜,他還會落得一個空罐頭和繃帶人的下場?

北野武對自己畫作有過一文不值的評價,然而一個人只要有點審美能力,定會認為片中的眾多畫作能賣個不錯的價錢——可能它們真的不錯,又可能它們只是出自北野武之手。

把畫家換成導演,把賣畫老闆換成電影節選片人,《阿基里斯與烏龜》更藏有話外之音。

藝術的幌子,殘酷的現實,誰解北野武的真心。【北青報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49941737&pgn=C&ppn=3】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