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白衣夜帶刀

2009-03-26 05:56:26

現實主義者的言情讀物


航海日誌
http://www.mipang.com/spaces/anyrain/

首先我得承認和現實主義者戀愛是一件很折磨的事情。尤其是女性現實主義者。比方說當你和她在一間旅館,在俗不可耐的雙人房裡面醒過來,發現你自己居然莫名其妙地愛上她的時候;當你費盡心思為她挑選飾物、鮮花諸如此類欺騙文科女生的小技巧,等你鼓足勇氣約她出來——你剛想認真地對待一次愛情,卻發現她的要求不過是和她優雅地吃一個晚餐,再自覺地戴上套套。最後穿上絲襪搖曳而去。
這實在是十分讓人沮喪的事。
NoteBook說的就是這個事。關於這部電影,有這麼一句評論說:「自從《廊橋遺夢》之後,這是十年以來感人最深的電影。」姑且不論這句話是不是本片的一個宣傳廣告,但是,它說明了一個問題:NoteBook說白了就是一部言情小說。按照我認識的一個女的說:「自從瓊瑤的《窗外》之後我找不到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說。
現在她找到了。

其實這個故事是兩個言情。一個是思春期少女的意淫,一個是更年期婦女的意淫。兩條線互相穿插交叉,如同《卡農》一般娓娓道來。說了一個十分老套的破鏡重圓和一個還算新意的白頭偕老。
兩個意淫畢竟有一個主題,不然這部電影就是徹頭徹尾的敗筆。或者你會以為這個主題是愛情。(我估計連導演編劇也以為是這個主題。)不過在下愚見,這個主題是距離。
一個是階級的距離。說一個窮小子愛上一個富家千金。乾柴烈火燃燒一段時間之後終於被萬惡的資產階級社會現實所擊敗,從此永別。所以我說這個是極度老套的言情。
後一個說的是生死的距離。老公公(就是前面那個窮小子)好容易和老婆婆終老,沒想到天妒紅顏,讓老婆婆一個不小心得了老年痴呆。老公公很孤獨,只好天天幫助老婆婆一起回憶兩人年輕時候的破鏡重圓。每次破鏡重圓完畢之後,老婆婆會甦醒那麼兩三分鐘,兩人廝磨一番。忽然老婆婆一轉眼,再次痴呆,忘記一切。
死者是無權回憶的,同理,沒有回憶也就意味著死。老公公扮演著老婆的陌生人,一遍一遍地重複昨天的故事,好比生者的孤獨。
這段意淫我是第一次聽說。所以我說這部片有看頭。在這個基礎上我給它打了兩顆星。

遺忘許久的香港言情小說作者張小嫻冤了泰戈爾一次,藉著大師的口吻說了一句話。關於距離。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是你站在我面前不知道我愛你。」
泰戈爾反駁說,操你媽張小嫻。就算你站老子面前說你愛我,但是這段鴻溝還是無法逾越的。可以逾越的距離就不叫鴻溝了。
再說,張小嫻實在是沒有辦法站在泰戈爾面前。
這段距離在下姑且扯談為所謂現實主義者和浪漫主義者的鴻溝。(也正是從這一個扯談,我歪曲了現實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的定義。大家擔待些。)
現實主義者只能成為二流的言情小說作者,是無法寫出詩歌的。

理想主義者自然也可以言情說愛,而且說得也不少。不過理想主義一般說來說去,最佳的結局還是,到了最後男女兩人一死了之。因為最理想的愛情不是白頭偕老,而是王子公主在一個天堂一般的國度裡面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而這個天國只存在於理想主義者的腦子裡面或者被撕掉的稿子裡面。理想主義者從來不曾試圖彌合一段距離。最理想的戀人站在自己看不到的另一邊,對自己微笑。
只有現實主義者才會意淫一段破鏡重圓或者白頭偕老的愛情。因為他們從來不相信愛情,所以才需要一些俗不可耐的情節來幻想,看到男女主角歷經磨難,終於偕老。他們一聲感嘆,唉,這才是真愛啊。
在審美方面的距離決定了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不可能接受這部片的。正如泰戈爾不會接受張小嫻一般。

言情小說NoteBook的另外一個可讀之處在於,它終於醒悟,不再製造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它只製造了半個完美的愛情故事。所謂的半個完美在於,男女主角兩個角色由現實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分別構造。理想主義者構造殘缺,現實主義者意淫完美。
NoteBook裡面女主角是理想主義者構造出來的殘缺,但是是最接近現實,最有意義的一個角色。她懦弱被動地接受愛情,也接受命運。從不曾主動嘗試地擺脫社會家庭的阻力。也正是性格上面的不完整,所以她才會為男主角的完美所吸引。
和她形成對比的是現實主義者意淫出來的男主角。再整部片子裡面,唯一使愛情故事繼續下去的是男主角的勇氣和耐力。追求之時,他爬上摩天輪求愛;分別一年,他堅持不懈天天寫信;戰爭歸來,他專心營造女主角的理想愛巢;老去之後,孤獨地守望著女主角的甦醒。
比起脾氣,男人可貴的是勇氣;比起大小,男人值得炫耀的還是耐力。
兩樣都具備的男主角,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叫做完美了。況且,瑞恩•高斯林棕色的眼睛還會溫柔地笑。對小資來說,他的笑容乾淨溫暖,如同秋日的陽光。
不過遺憾的是,理想主義者編劇沒有堅持到最後。真他媽可惜。為了這一點,我再給此片打一顆星。

還有一顆星,是此片最大一個亮點。是女主角的反派母親為了勸說女兒,將女兒帶到一個石場。指著裡面一個骯髒的工人,說,這是我以前的男主角。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時當我來到這附近,我會過來這裡,看著他,試著想像我的人生
會有多大不同。我真的愛他,他是個很棒的人。他對我很好,我不值得他這樣。而現在
卻連我是誰都不知道了。」
所有言情小說童話故事編著編著,總會不小心把作者自己給編寫進去。比起故事,這才是亮點。作者的一絲唏噓,讓我這類麻木的人也難得唏噓一次。
所以加起來我給了四分。

我的女孩很喜歡這部片子。她給我推薦無數次。
據說女孩都很喜歡拉著她男友一起看愛情片。她們明知道男人不一定會喜歡愛情片,但是仍然孜孜不倦地把我們拉過去。如果我們不感動,她們就會罵我們沒人性;如果我們也陪著她稀里嘩啦,她們又會說我們不堅強。
面對這個左右為難的局面,我忽然想到心理學和管理學裡面經常提到的,所謂皮格馬利翁效應。傳說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是個心理問題病患。他不喜歡凡間女子。於是此人找了一塊大理石雕刻成一個女子雕塑。這塊石頭按著他的理想標準雕刻,最後他愛上了那塊石頭。矢志不渝地愛了一個階段之後,愛神看不過去,覺得不是同類相戀有違天條——於是把石頭變成一個女人。
這個故事說明,只要你想著對方是怎麼樣,對方最後就會變成怎麼樣。比方說所有把NoteBook推薦給男友的女孩都想著我們最後會不會變成瑞恩•高斯林。
不過,我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說,就算我們天天上一個充氣娃娃,也不可能把它上成飯島愛或者松島楓。






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我不相信你說的每一個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