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只愛陌生人--The Crazy Stranger

只爱陌生人/CrazyForeigner

7.7 / 6,880人    102分鐘

導演: 東尼葛里夫
編劇: 東尼葛里夫 Kits Hilaire Maigne Jaques
演員: 何曼杜立斯 Rona Hartner Izidor Serb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lvia

2009-03-22 21:06:11

我們不過是另一種居高臨下的闖入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永遠記得自己生平第一次的志願者活動:去一個山區新落成的小學看望小朋友。一幢房子,三間屋子,兩個年級的學生,沒有操場,課桌椅破敗,還有學生沒有椅子,大部份是布依族。我們吃力的與他們做一些活動,幾乎需要一個很老很老的老師全程翻譯,帶他們唱歌,與他們一起畫畫,使盡全身解數,偶爾讓他們大笑投入,不過最終他們惦記的不過我們手裡的鉛筆或是糖果的獎品,家長們也都擠在門口,大聲插嘴指揮著他們的小孩,鬧得不可開交。
一個下午,我們完成了任務,來到校長家吃了頓非常正常的晚餐,然後坐在院子裡看星星喝茶,晚上在教室搭帳篷睡覺,然後就浩浩蕩蕩的開車離去,去附近的風景區觀光。
跟事先想像的很不一樣。後來在所謂的NGO行業里折騰了一年,我一直記得我這第一次的志願者經歷,也看到了更多像我當初一樣懷著最大的善意投奔到類似這樣團隊的人們,大家都想要儘自己心力,幫助弱者。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發覺,我們永遠是高姿態的,是助人者的身份,甚至是闖入者的身份。我們的那一丁點幫助,我們的那些肆意闖入別人生活帶來的「希望」,有時候可能是更無恥的一種生活態度和自我的標榜,甚至炫耀。我們的某些所謂關注,我們的某些所謂關懷,帶給他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或許不過是帶給我們的意義?如果不能近似自我奉獻的投入進去他們的生活,我們所做的所有一切也許不過是無恥的為了讓我們活得更心安一點,活得看上去有良知一點而已。有NGO的同事說,其實NGO不過就是白領在浮華生活中的調劑品和自慰的響亮噱頭。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確實是這樣。
最大的理想,或者說最純粹的理想,不能是用這種方式實踐的。《只愛陌生人》這個電影說得並不是支教。但卻切實的詮釋了這樣一種助人者、闖入者的矛盾。那個看起來與吉普賽人打成了一片的法國人,無論怎麼進入了他們的生活,同吃同住,甚至和一個吉普賽姑娘談情說愛。他仍舊不過一個外來者旅客般的姿態,他是那麼浪漫的來到了這裡,為找尋一個聲音,那麼流浪者般的體驗了一種新鮮的生活,還外加一些艷遇。但是他始終是游離在這些吉普賽人群之外的,只是個旅客而已。當吉普賽老人在咖啡店驕傲的談起他們交了個法國朋友,還住在他家裡。他註定了自己始終是優勢的,即使是對這些人群的善意,也是居高臨下的。所以在最後,當隨同他們經歷那些被輕描淡寫的死亡,感受到紮實的悲痛和他們所受到的屈辱和蔑視。他毀了那些錄音帶,那些他認為浪漫的歌聲。他真正明白那些是生活的疼痛和族群的悲哀,不是什麼看似浪漫的歌聲。自己一直是一個厚顏無恥的旅客,闖入了他們,甚至企圖剝削、利用他們的苦難。
有時候我覺得,對於那些和主流文明不相同,或者跟不上主流文明的人和地方。如果你不能奉獻似真正投入他們的生活,那把那些支教、助人的想法單純的放在心裡,作為自己心裡溫暖的一塊,或者作為理想,也許有一天能真正放棄自己的一切,付諸實踐;或者作為一種提醒,提醒自己不要在物質生活中活得麻木,提醒自己在眼前真實的生活中保持善良溫柔,可能是最善良的做法。那些幾十幾百的捐款,那些關注和探望,只要想到援助計劃停止時,我們離開時的後果,我就不得不沉重的覺得我們不過是另一種意義的偽善。當然,那些幫助對他們暫時的生活改善是有幫助的,只是可能我們並不應該以這種姿態闖入他們的生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