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于七月四日/七月四日诞生/生逢月日

7.2 / 116,492人    145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奧立佛史東 Ron Kovic
演員: 湯姆克魯斯 Raymond J. Barry Caroline Ka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黃豆豬腳湯

2009-03-18 01:45:32

一個報國無門的熱血青年的悲劇人生


   出生於軍人家庭,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我想這是每一個男孩從小心中的願望,而從軍,保衛國家也是真正男子漢的最好詮釋。
   自願從軍者在美國人看來是一種無私而偉大的行為吧,無論他們從軍的動機是什麼。但我想被政治煽動的因素是起決定因素,就如同主人公般,在熱血沸騰的年紀,被一些形而上而且不負責任的激情澎湃的演講所感動,盲目地上戰場,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戰?只知道國家需要有人去打仗,就義無反顧地去了。
    當在戰場上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與良心與信仰相悖時候,還在用自欺欺人的藉口安撫自己,但這個時候,靈魂已經備受煎熬,疑問已經產生,於是開始反問自己,反問同伴,質問家人,質問國家,質問當初慫恿他們走入戰場的人們,可是多麼可笑,多麼可悲,多麼無奈啊。
    當湯姆克魯斯年輕時候那閃亮亮,迸發著無限可能的雙眸與癱瘓後望向雙腿的那同樣閃亮但已不再清澈的眼神來回在我腦海中回放時候,不由得會有著「悲劇人生」四個字閃現。
    誰都不清楚戰爭的真相,上戰場的人了解只是赤裸裸的殘酷與恐怖的場面,戰爭背後是什麼?戰爭的意義是什麼?反戰的人看到的是更多的同胞赴死的消息、看到的是戰爭報導回來的大量死傷民眾的數字、是許多殘缺不堪的肢體帶著軍功章回國而晚年淒涼潦倒的軍人。更重要的是,美國人輸了。
     美國人跑到東亞的一個地方,打了一場敗仗。於是反戰的思潮才會那麼快的有了各方的響應,如果那場戰爭美國是勝利的呢?或許沒有人去考慮真正的正義或是意義,勝利打過一切,而失敗才帶來了反思。
     我覺得劇中的男主人公是生不逢時的,所以片名相當的諷刺。如果他是二戰軍人,或許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心理落差,無論政府是否會在他的晚年生涯給予更多的補助,但至少民眾不會當著你的面唾棄你。
     朗尼是不是一個真的有信仰的人呢?我想他是有的。只是他妥協了,雖然那場戰爭被說成是場錯誤的戰爭,他只是盲目的錯誤的出生在那個時代,在那個時期參加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他沒有錯,放在別的時期,他是一個保衛國家,思想進步,無私勇敢的戰士,英雄。但倒霉的他碰到的確實一場國家發起的錯誤的戰爭,當一切都是錯誤,無論你做過什麼,好的壞的,都一概不值一提,人們就是這麼認為的,很遺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