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渺渺--Miao Miao

渺渺/

5.2 / 926人    Taiwan:83分鐘

導演: 程孝澤
演員: 范植偉 柯佳嬿 張榕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喻頭

2009-03-14 01:46:30

渺渺,我喜歡你,那你呢。


已經記不太清楚這是看的第幾部台灣青春片。印象里喜歡的有《藍色大門》、《練習曲》還有《囧男孩》。這些電影以一種合力,而不是獨立的姿態在我的生命中扮演角色。於是看這些電影,會有著模糊而統一的情緒在電影裡遊走。有人詬病著這些電影的千篇一律和不思進取,它們有著如此相似的外表輪廓:明亮乾淨的畫面,青春清新的演員,以及時而在電影裡響起的台灣小清新音樂。這個簡單公式幾乎成為了一條範式,按部就班的操作是不會出什麼大的紕漏的。我們卻又忍不住試圖去辯解和反駁:是啊,誰說青春的記憶是可以批量生產的流水線作業呢?正是它的不可追回和已然逝去,才會讓內心的堅硬動容,再也無法粉飾外表的故作堅強和眼神的冷漠,只想把這一刻的軟弱埋首藏在雙手之間。我停留在小璦在電影結尾處的奔跑,似乎想要去抓住什麼,美好的夏日時光,以及那個我曾深愛過的人。

【為什麼是渺渺】
東京來的少女,有著與別人不太一樣感覺可是又說不出具體是什麼的渺渺。
渺渺有著安靜恬然的氣質,和一個單純的心望:那就是,憧憬一場像奶奶那樣可以一輩子刻骨銘心的愛情。這種倔強使得外表溫柔的她,多了些韌性和勇敢。她是純粹的,所以才會讓小璦的生活座標開始搖擺,從此原點成為了一個叫做「渺渺」的女生,小璦的世界裡便因為渺渺而感覺到快樂和幸福都是如此簡單,是可以伸出手就觸摸到的距離。

出演渺渺的柯佳嬿,在側顏微微低下頭的瞬間,像極了桂綸鎂。她們有相似的鼻翼輪廓和淡然的氣質。在電影的最後渺渺剪掉了淑女氣質的長髮,也告別自己幸福過掙扎過的夏天。想起渺渺時,總會將記憶不由自主帶回《藍色大門》裡的孟克柔。曾經那樣喜歡過的女生,最後也只是變成身上一道慘烈的傷痕。孟克柔說不出的話,絕望又傷感的親吻,與渺渺在下雨天窗外捨不得離開的身影,酒醉後喃喃唱著《長春花》的身影重疊在了一起。她們其實並不相似,但都有一塊地方純粹美好地讓人不忍去破壞、傷害它。所以我想,小璦喜歡上了渺渺,是來自內心的渴望,就像追求太陽的溫暖般出於本能;所以,即使陳飛沒有喜歡上渺渺,大抵也會記住這個女孩子,哪怕只是一秒鐘的回憶。

【小璦】
渺渺,我好喜歡你,我真的好喜歡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小璦外表樂觀開朗,大大咧咧,然而心裡有著無法與周圍朋友述說的成長的疼痛。朋友甲和朋友乙是可以聊著每日八卦新聞、相互取鬧捉弄的玩伴,卻不是那個可以分享自己秘密,那個可以陪伴在自己身邊夜晚一起看星星的人。小璦與父親長期維持著緊張疏離的關係。那些沒有與人傾述的願望----刺青。穿肚環。十八歲時離開這個家----這些在心裡保留了許久的秘密,終於找到了一個安心的去處。

如果可以許願,在生日那天。小璦或許會撒嬌、投入渺渺的懷裡,說永遠不要分開。而最後,小璦也只是在飛機場裡,端坐在桌子另一邊,然後安靜地擁抱,約定好誰都不准先哭。標準地就像一個好朋友應該表現出來的那樣。如果不是在公交車上看到那個「太陽之手」的蛋糕才意識到也許渺渺再也不會回來,東京到台灣的距離,不是每天清晨捷運的路線。

那天夏天裡發生的所有故事,都像被陽光猛烈的灼熱過後開始升騰成眼角的水霧。心裡的願望卑微而簡單,只是和渺渺每天在一起,像每一個要好的朋友一樣,為何卻無法圓滿。一起坐在天台的植物旁吃著盒飯;一起嘗試失敗了味道卻不錯的蛋糕;一起換上相同的背包飾物,作為友情的象徵,哪怕只是自己單方面的固執。小璦的夢想就像對待她喜歡的蛋糕一般。只是看著,便會有種幸福的感覺。無論蛋糕的滋味如何,這樣酸甜苦澀的味道早已交織成了幸福的模樣。也許渺渺在回到日本很多年以後,會懷念在台灣的這樣一段時光,以及在想起那個對蛋糕沉迷的活潑的有點冒失的卻很善良的女孩子,是不是會旁若無人地微笑起來,然後和身邊的朋友解釋說,我有一個朋友……而渺渺不知道的,是這個女孩子內心的獨白,和飛機場外拼命的奔跑。那些鼓足了勇氣的表白卻在飛機起飛時的巨大轟鳴聲中,消散空氣中。

因為渺渺,小璦從一個希冀18歲快點到來,這樣便可以做許多在家裡不能做的事情的單純女生,成長為一位開始懂得了人生也有苦澀、隱忍、放棄和無奈這些本不該屬於她的細微感情。夏天的空洞與巨大的燥熱不安,伴隨著週而復始的蟬鳴,像標誌著成年身份的那一杯酒精,抑或是面對著大海時的那種可以挑戰一切的年輕朝氣,定格為我對這個夏天最真實的印象。我想起了許久以前看過的安達充的一本漫畫,主人公站在海邊大聲地吶喊:把我的青春還回來。那時候看起來,是多麼矯情;現在卻只覺得些些酸澀。
也因為渺渺,小璦懂得了什麼是愛情和付出,漸漸體會到父親在每天清晨等待自己吃早餐的期盼和緊張的心情。在第一次主動邀請父親時,雖然嘴裡說著用手吃蛋糕,太不衛生了,卻還是忍不住笑了起來。是等待了許久的釋懷與和解。


【陳飛】
『你不懂』『我要我們在一起』『今天你好嗎』『台北,東京』『孤獨,不孤獨』『我們可否跳舞聊天』『The moment…』『旅行的意義』

據說故事在最初設定時,陳飛的角色只是一個像徵性的人物,就彷彿《情書》裡的柏原崇在圖書室裡抬頭的定格,只是少女心中寄託情感的一個對象,如此這般便足夠了。不需要有更多的戲份和互動。本來也只想把《渺渺》當作兩個女生之間的成長故事。可最後呈現的版本里,憂鬱店長不僅在裡面和渺渺靠近時有火花般的溫暖,而且店長本身也變成一位有悲傷故事的人。

並不能說,陳飛因為渺渺開始改變,學會接受現實,走出陰霾開始新的人生。渺渺從未設定成天使艾米麗那樣的人間使者。但我總覺得,如果不是渺渺的喜歡,陳飛或許還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大耳塞的隔絕下過著沒有往事和音樂的生活。

渺渺之於陳飛,就彷彿小璦之於渺渺般,他們玩著捉迷藏一樣的追逐遊戲,這三個人只要有一個人的重心發生偏移,這個故事就會有著童話和糖果般甜美的結局吧。喜歡陳飛的渺渺,像每一個陷入愛情裡的女生一樣,努力把自己扮演成那位男生喜歡的模樣。所以渺渺偷偷換陳飛的《on the road》,雖然困惑不解依然賣力地去讀那本荒涼的小說,然後在和陳飛交談時發表幾句自己的觀點,換來一個陳飛詫異的眼神,這樣渺渺便很滿足;或是在汽車拋錨後和陳飛在公路上合力開動汽車,這樣的意外雖然讓人實在聯想不起美好和浪漫,和奶奶跟渺渺說起的情節多少也有些出入吧,雖然陳飛在後來也沒有牽起她的手,但渺渺心裡依然能夠感受到那種「希望這條路沒有盡頭,一直走下去」的矛盾幸福的心情,於是連這場小插曲也成了心中美好的情節。

渺渺與陳飛玩的那場尋寶遊戲,陳飛最後看到渺渺寫給他的那張字條,收到渺渺寄給他那張他一直在尋找的『get together』,陳飛應該也感受到了渺渺的心情吧;即使不能回應以同樣心情,即使他最後也不過是珍重地埋藏和小貝在一起生活的所有片段,收拾心情,回到故事的最初。那時陳飛穿著悶騷的紅色T-shirt問小貝: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小貝笑著說:是啊……在夢裡。

【另外】
1.路嘉欣小姐的【你不懂】不知道會不會在電影原聲帶里出現呢?看見路小姐作為歌手,而不是演員的角色出現,真是感到驚喜。去把那些出現的歌名找出來聽吧,去連成一幅地圖。

2.其實感情本來就不是對等的。小璦父親一直在付出著自己蹩腳的關心,等待小璦一起吃早飯;為小璦買生日蛋糕;把家裡的魚缸換成了圓形,只是因為害怕魚缸裡的魚會得自閉症。這些瑣碎的情節使得出場不多的父親,有一種溫情在裡面。尤其當我想著,父親是否是在害怕小璦就像魚缸裡的魚一樣,自閉、受到傷害。想到這裡,便覺得父親的形象滑稽而可愛,為這個並不懂得表達情感的父親,和最後的結尾。

3.最近看到蔡康永的《痛快日記》,裡面提到了一段小王子和狐狸之間的「養馴」的關係。我並不覺得陳飛和小貝在年紀一大把的時候,去仰望星空記憶《小王子》的台詞是一件很雷人的事情。似乎女孩們總覺得,小王子是只屬於花季少女的童話,老女人和男人都不配去讀《小王子》,又或者在電影裡出現簡直太不文藝太不豆瓣了。可是天啊,聖休伯里在寫《小王子》時,便已經是一個一點也沒有童話感覺的中年大叔了,那些人在讀《小王子》時,難道從未聯想到一位壯碩的大叔寫童話時的純真表情嗎?好吧,不在這裡執著於《小王子》的身份歸屬問題,就像小璦大聲控訴陳飛在21世紀還讀《on the road》實在是件很落伍的事情一般,陳飛選擇了緘默,內心的訴求總是無法道於外人知的。

4.他們都說,看《渺渺》的時候,心裡在上映的其實也是自己的故事。那些愛過的人,那些愛過自己的人,都變成了日記本里泛黃的、被翻過的一頁。他們也許早已離開,也許再也不回來,但是,請不要忘記了曾經心動的真實的感覺,那便是我們一直在尋找著的刻骨銘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