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橋戀人--The Lovers on the Bridge

新桥恋人/ The Lovers on the Bridge

7.6 / 10,654人    125分鐘

導演: 李歐卡霍
編劇: 李歐卡霍
演員: 茱麗葉畢諾許 丹尼拉馮 Klaus-Michael Gruber 愛迪絲斯考博 Georges Aperghi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然而然

2009-03-07 01:08:47

美,是純粹的釋放


一 幾句廢話
本來一開始這個標題是:「愛,是自我的表達」,之後又被我改成「美麗是純粹的表達」。最後才變成「美,是純粹的釋放」。因此的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個典故,寫「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詩人,反覆了好多天才最終把「春風又到江南岸」變成「春風又綠江南岸」,我這個精益求精的行為也可以予以表揚了吧。呵呵。

繼續寫之前,我先去百度搜了一下《新橋戀人》這部電影的介紹,因為在看的時候,對它的背景、作者等等一無所知,一開始就讓情緒跌入那緩慢的鏡頭裡跌宕起伏起來。
法國電影,導演是列奧·卡拉克,20年才拍了五部電影,他的照片一如電影的主人公那般陰鬱和頹廢。
一個瘋狂到為了拍出自己想要的電影而要自己蓋一座橋的人。所以他的電影才能呈現出那麼純粹的,那麼迷亂的,那麼瘋狂的情感。

二 電影開篇
電影開篇就是一個步履蹣跚的髒兮兮的男人,鏡頭一點點推近,我看到了他的臉,忍不住說了一句:「他好醜啊!」。
是很醜,因為他是個流浪漢,並且是個酗酒的流浪漢(這是後來才知道的,當時以為他是癮君子)。
那彷彿是凌晨時分,這個好醜的男人低著頭,佝僂著身子,在倒映著路燈的微弱光線的路上孤獨地行走,不久之後他在馬路中間躺了下來,用頭使勁地在柏油路上摩擦,摩擦,額頭上滲出了點點血跡。一個同樣衣衫襤褸的獨眼女人走過來,彎腰望著他,神情非常專注,只有精神病患者才有的那種神情。
背景是稀少的行人和三三兩輛飛馳而過的車輛,一陣滲到骨子裡的寒意油然而生。讓你忍不住去猜測他是誰?為什麼在這裡?他是個精神病患者?還是一個罪犯?或者其他?
鏡頭忽然切換至一輛漂亮的汽車裡,一個男人的手和一個女人的手在駕駛室裡糾結,然後「嗡」的一聲,車從這個醜陋的男人的腳踝上碾了過去,然後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般地遠去了。
這就是給我巨大震撼的電影的開頭。
很小的時候我就總是關注一個故事是如何開端的,覺得很神奇,一個這麼宏大的或冗長的故事,該如何開始講述它呢?無數次想過最最白痴的電影開篇:一個似乎導演的人對著鏡頭說,好了,電影要開始了,這個電影的主人公就是她(一張照片蹦出來),她正愛著他(又一張照片)
……鏡頭一個切換,故事開始了。

三 不美好的故事
其實不算是美好的故事,起碼在我看來不美好。
一個富家女因為失戀和自己那罕見的不能醫治的眼疾而離家出走(也許這兩者有必然的聯繫),並讓自己過著餐風露宿或稱得上慘不忍睹的生活,她沒有任何羞恥感地在大街上洗澡,她吃骯髒的食物,她穿邋遢的衣服,她在寒冷的冬天光著腳在水泥地上走路,她在爭奪一個可以露宿的地盤的過程中與一個同樣流離失所的流浪漢相愛,並與他一起瘋狂地享受片刻的激情與溫暖。
我覺得她才是這個電影的真正的主人公,相比男主人公的自私、狹隘、佔有和偏執,所有人性的閃光點,自由,自我,激情,善良等等,都在她身上流露無遺,使她的形象更加的豐滿更加的聖潔。
說故事不美好,有兩個原因。一是無論生活走到了何種不堪的地步,是不可以用這麼自暴自棄的方式去體驗生命的,如果說生命是用來浪費的,那麼其實浪費的方式有很多種,獨有主人公選擇的這種太沒有意義,太沒有價值。
一是面對愛人對美好生活的覺醒,這個男人只懂得如何用種種方式阻礙她而非和她一起創造生活,顯露出了人性的醜陋和懦弱。甚至讓我想到,在面對逆境的時候,作為男性是否總是不如女性有韌性?有創造力?有向上的力量?

四美好的表現手法
可是導演拍得很美,或許導演就希望用美好的鏡頭來襯托這不美好的故事。
鏡頭靜靜地呈現了大橋的各種美景,清晨、正午、傍晚和夜晚,春夏的嫩綠,秋天的蕭瑟和冬天的潔白,
尤其是他們在酒精的作用下瘋狂而迷亂地在大街上盡情狂舞,沒有動人的音樂,沒有耀眼的燈光,他們自顧自地扭動身體,絲毫沒有美感,卻充滿了生命的激情。鏡頭只是真實地記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記錄,在不遠的地方,以觀察的角度。而他們呢?彷彿根本不知道不遠處有人的拍攝他們,只是任由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我聚精會神地看著,不由地感動得想要哭泣。為那盡情的生命,為那忘我的陶醉,為那狂熱的舞動!
另一個充滿美感的場景,是他們兩個偷了水警的巡邏快艇,在河面上尖叫著滑翔。似乎冰涼的水流嘩嘩四散,可是周圍卻有大片燦爛的煙花激情四射,鏡頭下斑斕五彩,畫面快速地向後退,伴隨著米雪兒狂亂的歡叫聲,有種痛快淋漓的感覺在裡面,有種不羈和放任的感覺在裡面。

整個電影其實就只有五個人,男女主人公,漢斯,被米雪兒槍殺的曾經的戀人。拍得很細膩,大量長鏡頭的運用,卻不顯得沉悶,很多地方都處理得很好。很注重剪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轉換特別好,用了很多隱喻的手法。
同時也有很多的細節處理,比如男人愛上了女人,可是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他於是趁她熟睡,給她放了一張紙片,上寫:「有人愛上你了,如果你也愛他,那麼說今天的天是白的,如果我就是他,那麼我會回答但云是暗的」。
這些孩子氣的單純的文字會讓你忍不住莞爾,跌倒在愛情裡面的人們總是如此簡單,如此沒有邏輯,如此沒有道理。
再比如曾經作為三十多家機構的守衛,漢斯擁有很多很多鑰匙,他後來帶米雪兒去看她渴望看而白天的時候看不清楚的畫。米雪兒從漢斯的肩膀上下來之後,漢斯拉開了她的拉鏈,深深地擁抱她,很突然,很始料未及,甚至是很驚訝,一開始都有點接受不了。這段鏡頭特別的安靜,有點說不清楚的複雜感覺。因為米雪兒也不反抗,反而伸手擁抱了漢斯。
重溫了和他的妻子很像的米雪兒的肉體之後不久,漢斯掉到河裡死掉了——很明顯他是自殺,因為鏡頭對著河面很久,可是河面上一片寧靜,他絲毫沒有掙扎。


五 海報風格
有趣的是不同國家的海報也反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
德國的海報。
很明顯透出一股哲學氣息,淺米色的背景和設計上的大量留白給人嚴肅的感覺,可是圖像卻又讓人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豆瓣上用的是一張美國上映時的海報。有著美國慣常的大氣和簡約。不多評論。

義大利的海報。
截取了一個那麼激情的場景(他們在新橋上激情狂舞),可是卻運用了異常浪漫的藍色調,像藍色鑽石一樣散發著醉人的光芒,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表達愛情的一部電影。

兩張日本的海報。
嘿嘿,用那麼有噱頭的場景做海報(一張是地鐵里燃燒的米雪兒的畫像,一張是二人在雪景的橋上擁抱),無疑是為了吸引那些心理有些變態的人來觀影吧。

海報的作用是為了吸引人們到影院觀賞電影,看來德國人愛思考的人比較多,美國熱情簡單的人比較多,義大利人大多浪漫,而日本人大多變態。


六 題外話
據說兩個氣質類型相同的人相遇並相愛的機率會高很多,然而最讓你迷戀的,不是他本身,而是投射在他身上的你自己。
你愛他,你也愛你自己,你愛自己,所以你更愛他。
新橋戀人,純粹的美,純粹的釋放!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