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神鬼戰士--Gladiator

角斗士/帝国骄雄(港)/神鬼战士(台)

8.5 / 1,618,322人    155分鐘 | 171分鐘 (加長版)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羅素克洛 瓦昆菲尼克斯 康妮尼爾森 奧利弗瑞德 李察哈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ingpaper

2009-03-05 09:51:38

《角鬥士》篡改歷史的政宣功能


今年(本影評寫於2004年)抱著很大期望去蹭免費的《特洛伊》,也抱了很大期望去搶《亞瑟王》的槍版,言下之意,自然是結果失望透頂。從我這個粗通歷史的角度來看,篡改歷史已經無法容忍,更令我難以接受的是其中瀰漫著的美國政宣氣味。好吧,不理它們了。面對好萊塢的影像霸權,我不必憤憤不平,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

晚上國際台放《角鬥士》,偏偏這麼著名的影片,我卻從未完整地看過一遍。深圳依然溫暖的秋風蕩漾之夜,我終於完完全全地看完了。導演Ridley Scott說了重點是呈現那個時代的精神,並不一定要依附史實,畢竟這是電影,不是考古學。沒錯,我抱著贊同的態度去欣賞吧。

但按著習慣,我還是忍不住要先指出違背史實之處:

1、康茂德軾父,有野史傳說為佐,無法判斷。馬爾庫斯·奧雷利烏斯·安東尼和他的女婿盧西烏斯·維烏斯共治皇帝(161年—169年),盧西烏斯·維烏斯169年去世之後,由馬爾庫斯·奧雷利烏斯皇帝的兒子康茂德與其父共治4年(177年—180年)。

馬爾庫斯·奧雷利烏斯皇帝時代是羅馬帝國曆史上發展到最高峰的兩安東尼時代的後半段,他是斯多葛派信徒,重視高尚的品德,遵從理智的心靈。他也用斯多葛派的思想教育自己的兒子,看來很不成功。但康茂德無論品行多麼不良,一個19歲的浪蕩皇子要做出弒父的惡行,顯然並不容易。

2、康茂德和他姐姐盧西娜的關係,當然盧西娜刺殺康茂德,是康茂德王朝的重要事件,影片中也突出姐弟之間的對抗。但盧西娜是盧西烏斯·維烏斯皇帝的遺孀,並生下一個與其父同名的兒子,那麼盧西娜在丈夫169年去世時,年齡至少也有18、9歲,當時的康茂德才8歲,姐弟間的年齡差距接近10歲。

歷史記載盧西娜刺殺康茂德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她的第二任丈夫克勞狄烏斯·篷皮安努斯成為皇帝,企圖掌握最高權力。電影中要為這對年齡相差10歲以上的姐弟安排個亂倫的情節,有點不可思議。

3、康茂德沒這麼快就被殺死,相反,失敗者是他的姐姐盧西娜,被流放之後處死。康茂德在羅馬帝國的皇位上坐了13年,當然,也是死在一個角鬥士手裡,不過不是在羅馬競技場上,而是在酒醉的床上。

奇怪的是,影片中設置的元老院對抗康茂德的代表,名字是革拉古。我沒找到更詳細的資料證明康茂德時代有革拉古這麼一個元老存在,但我知道革拉古兄弟在康茂德在世的300年前進行的改革,在西方的歷史教科書中一定不會少的,借屍還魂的手法也不算出奇。

4、馬克西穆斯在歷史上確有原型,但他是與其兄弟康狄亞努斯雙雙出現的,同一年成為執政官,共同成為希臘總督,共同指揮對日爾曼人的戰爭,一起被康茂德殺害。不過,如影片中這樣被重新塑造,也不算為過,我謹在此補充一下。

5、康茂德死後,並非如影片中所表達的,羅馬帝國就此恢復了共和國,而是陷入了一年的內亂,直到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皇帝掌握政權。

這段內亂期,產生過2個皇帝,佩提那克斯只統治了86天就被禁衛軍斬首,迪迪烏斯·尤利安努斯站在禁衛軍營門口,以6250德拉克馬(約200英鎊)價格拍賣的到了短暫的皇位。而塞維魯王朝則開啟了羅馬帝國的軍事寡頭政治。影片中宣揚的民主和共和的到來,就這麼輕鬆地掩蓋了歷史的真相。

篡改歷史的地方還不止這些,細節遺漏之處,我這古羅馬歷史的膚淺愛好者不可能都能指出。不過,最近讀蒙森《羅馬史》中提到羅馬的一條法律,倒是印象深刻,《角鬥士》正好在這點細節上犯了個從電影角度可以原諒的錯誤。這條法律規定,羅馬公民如果在羅馬之外成為奴隸,一旦踏足羅馬的領土,其奴隸身份自動解除。呵呵,我也清楚,如果編劇真像我這麼拘泥於歷史,這影片也沒法拍了。

不管怎樣,電影就是電影,娛樂目的是第一位的。我這麼雞蛋裡挑骨頭,從電影創作角度是沒什麼意義的。我還要感謝《角鬥士》,挑刺的動力令我終於可以耐下性子在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長篇大論羅里囉嗦的長句中,把康茂德王朝部份鑽研一下。對我而言,是快樂而充實的。

該回到我的主旨上來了,我的重點是政宣。美國也有政宣,姑且不論其政治主張是否合理,不能否認的是,美國也深諳傳媒的喉舌功能,而且做的更加巧妙,更易接受。我們來看看《角鬥士》這部影片,綜上所談及的篡改歷史部份,其用意已經不僅僅是到處可見的影評中「勇氣與復仇」。

更多地是,我們看到一個推翻獨裁帝國、恢復民主共和的政治理念的暗示。問題是,當觀眾被史詩般的壯烈所感動的時候,甚至產生了一種膜拜心理的時候,這個政治理念以個人英雄的偶像化概念,不覺中溶入了大部份觀眾的心靈,特別是美國人的心靈。

我們總是很羨慕美國式的民主,我也從不否認美國式民主的先進。只是,我無法忽視,即使在美國,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偉大國度,政治宣傳這個老套路,還是會披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披風,花枝招展地上場。我不反對政宣,畢竟價值觀只有被宣傳才能深人人心,產生價值。我也不會指望只能掰手指頭算術的美國人民,能夠去理性地思考美國的未來,而對小布希投上一票反對。

群眾永遠是落後的,在中國如此,美國也不能例外。有《角鬥士》這樣輝煌壯烈的史詩巨片的感染洗大腦,《特羅伊》和《亞瑟王》這些次等貨色尾隨感染的洗小腦,美國人民在長久地記憶著世貿中心崩塌的滾滾煙塵時,怎能不把手中的選票投給看上去很有點馬克西穆斯的將軍派頭,阿喀琉斯的頑固派頭,亞瑟的統帥派頭的小喬治·布希總統?

美國的未來是掌握在日趨保守與簡單化的美國人民手中的,不是民主黨自由派菁英知識分子手中的。理性只屬於玩轉政治,感性才是撬起政治權力的槓桿。一個常常露出傻笑的,聽到911事件消息在小學教室裡不知所措的,在北京的政治家面前一不小心露出中國政策底線,令唐家璇會心一笑的,世界最強大國家的領袖,沒有全方位、全角度的,價值觀娛樂式洗腦轟炸過的民眾基礎,又怎麼能在四年之後,又一次令地球上大多數人不情願看到他憨笑著成為勝利者?

回過頭來,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影片不篡改歷史,能達到這樣豐盛的政宣效果嗎?若影片如實地反應了康茂德打敗政敵的勝利,遵守原著讓阿喀琉斯因分贓不勻與阿加門農內訌,讓亞瑟從未與羅馬人戰鬥只去專心尋找聖盃,廣大觀眾還會聯想到薩達姆、金正日獨裁統治必定滅亡,孤膽英雄小布希的悲壯色彩嗎?當然,觀眾們不是傻子,不會看一部電影就改變自己的思想。但謊言說上一千遍,被篡改的歷史縈繞著的人們啊,你們還能認得出謊言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