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贫民百万富翁(台)/一百万零一夜(港)

8 / 879,882人    120分鐘

導演: 丹尼鮑伊
編劇: 賽門鮑弗伊 Vikas Swarup
演員: 伊凡卡漢 戴夫帕托 芙瑞達蘋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09-02-26 05:29:04

看電影是情感需要,而不在於意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編導都喜歡與觀眾分享他的見解,對人對社會對時代的見解,比如老無所依和觀眾聊的是傳統的生存時代不再了,實習醫生格雷每集開頭都告訴觀眾: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

觀眾喜歡在看故事的時候,得到點見解,因為電視電影本身是種浪費時間的娛樂,娛樂後得到些思考,就好像沒有浪費時間。就是所謂的有意義。

但是呢,見解只是故事中的調味料,觀眾最需要的是情感刺激,就是故事的起伏和轉折,忽喜忽悲。

當人物從一無所有到百萬富翁時;當人物從虎口脫險時;當愛情百轉千回時;觀眾好像坐過山車一樣興奮刺激。人物命運在每個小故事單位里都發生轉折,而每次轉折都因為觀眾的移情而刺激觀眾的情感,這就是所謂的娛樂。

沒有與觀眾分享充滿智慧的見解的影片,觀眾同樣會被豐富的情感刺激而娛樂,然後當他們走出電影院的時候,說這片很俗,純娛樂,浪費時間...(這種觀眾比較難伺候,明明是娛樂來的,卻企圖得到更多)好萊塢的大多數商業片都是這種,因為比起技術熟練就能實現的情感刺激,擁有見解顯然不易,需要有哲學頭腦。而且見解不是能按時按量完成的。

這樣想來,見解,是電影中可貴的重要元素,它是非常值得品味的。而且留在我們記憶中的不都是電影中的見解嗎?你可能早不記得羅斯和傑克,如何在泰坦尼克上化解危機,可你會記得你當時得到的見解。

往往見解多而深的電影被人成為「深刻」,伯格曼就是,他的電影充滿見解,簡直就是哲學,而情感刺激在他的片子裡很少。

說道貧民富翁的故事,看前面評論,有好幾個人說,前半部很好,後邊就弱了。這樣評價的人,就是剛才說的比較難以滿足的觀眾。衝著娛樂而來卻希望得到更多,或者是完全不求娛樂而喜歡意義的觀眾。

看到電影前半段的時候,我認為這是那種站在無盡深淵邊緣的電影,類似「盲山」「盲井」這類提出現實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的電影,而且比盲山盲井更猛。我甚至有意識與電影保持距離,因為我怕我被它的鬱悶的結尾影響,「無主之地」就曾讓我心情不好一陣子。我覺得編導留著好多殘酷的見解打算與我在電影結尾時分享。

但結局卻變成了一個童話!有一種奇特的感覺!就好像,教父的的妻子問他,這些可怕的傳聞都是真的嗎?深知都是事實的教父看著她妻子的眼睛,真誠的說:不,它們不是真的。

我想是成熟的編導幪上了我的眼睛。

即使是真的,我們又能解決什麼呢?現實的悲劇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作為藝術家的編導能改變什麼呢?揭露與諷刺有什麼用呢?在戰爭時期藝術家都在呼喚和平,而真正結束戰爭的是發明原子彈的愛因斯坦。而作為觀眾我們又能改變什麼呢?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故事的結尾得到釋懷,得到情感的愉悅。

這樣回溯的話,前半部充滿現實殘酷的部份,其實是一個真正童話故事的道具,就是說,這樣才能得到從現實到童話的極大反差,這簡直和「閱後即焚」正相反,閱是看似喜劇片的恐怖片。

我給這片子評價了滿分,因為是帶著剛剛看完的激動,和情感被娛樂後的興奮來評價它的。也許,一個月後我就會忘了它。因為我沒得到什麼見解。

但是現在我想,看電影其實是情感需要,而不在於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