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鐵達尼號--Titanic

泰坦尼克号/铁达尼号(港/台)/泰坦尼克号

7.9 / 1,280,949人    194分鐘

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編劇: 詹姆斯卡麥隆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凱特溫絲蕾 比利贊恩 凱西貝茲 比爾派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affler22

2009-02-24 17:59:05

十年一覺電影夢——鐵達尼號十年記


□左兒(http://www.douban.com/people/lefter/)

題記
一個特殊的時代造就了[泰坦尼克]。今年11月,是[泰坦尼克]十週年,我們鄭重其事回頭打量,發現它在商業和文藝領域的巨大成功絕非個案這麼簡單。儘管就連當時華爾街分析人士也認為,若這部耗資兩億的電影成功,勢必把好萊塢帶進「高投資、高風險」的龍潭虎穴。

但事實是,如果以1997年的[泰坦尼克]為節點盤點前20年和後10年,會發現,97前延續許久的純明星制已經漸露疲態,之後混搭CG和明星的大片利刃開始所向披靡。這自然跟電腦技術成熟和全球市場一體化密不可分,恰好1997年前後,中國開始融入全球文化消費品市場——以1994年中影集團開始大片引進為標誌。

表面上,是[真實的謊言]、[空軍一號]之類擦亮了影迷的眼睛,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真正校準大片商業和文藝標竿的電影,非[泰坦尼克]莫屬。不僅因為票房,各種延伸品排山倒海地湧來,更讓國人首次見識電影產業的驚人威力。

更為重要的是,在國產大片年年見面的今日今時,回頭再看[泰坦尼克],才發現所謂影人勒緊褲腰帶探索多年的經驗,十年前,就已經有人做到了近乎完美,不僅賺得票子和眼淚,贏了口碑,而且承載了整整一代人的記憶和青春。

一個傳奇的誕生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名叫吉姆的加拿大人,由於拍過[終結者]系列、[真實的謊言]等幾部叫好叫座的大傻片,一時間呼風喚雨、擁者成眾。私下裡,這個吉姆還是一潛水發燒友,一直對八十多年前沉於大西洋底的一艘破船倍感興趣,曾潛下去拍了幾個片斷,便興緻勃勃想要搞成電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紀錄殘骸多沒勁,我們還原它的輝煌,來它一個催人淚下的沉船故事!

吉姆一聽言之有理,立即稟報了上級,上級一見吉姆大導都這樣激動,我們豈有不掏錢之理?因此,一個叫二十世紀福克斯和一個叫派拉蒙的,聯手湊了1億3500萬美元的份子,拿來交給這位吉姆盡情敗壞,於是一部電影就此開工,它的名稱幾經更改,最終定為[泰坦尼克]。

電影涅磐
讓我們來到1997年5月,彼時仍處狂拍階段的[泰坦尼克]北跑加拿大、南奔墨西哥,上竄下跳雞飛狗叫,不僅把1億3500萬銀子花了個精光,越看越不靠譜的卡梅隆還獅子大開口,讓公司再度追加撥款,加到史無前例的兩億。

更要命的是,影片後期製作無限延長,原定暑期上映基本無望。28日,派拉蒙主席羅勃·佛里德曼親自宣佈,影片上映日期從7月2日延至12月9日,並稱:「做這個決定很難,意味著我們先期預計的供求關係不再平衡。」但是派拉蒙「不平橫」的不過是小頭,他們只投了6500萬已深感肉痛,而二十世紀福克斯已經扔進去了兩倍這個數字……

華爾街的專家特別計算了一番,結論是此舉將導致影片收入驟減、血本無歸。

10月,連福克斯自己人都公然喊出,影片票房前景將是「一場不亞於鐵達尼號沉船本身的災難」。11月,關於敗家導演卡梅隆無節制花錢的爭論仍如火如荼,當月[泰坦尼克]在東京電影節上首映亮相,被媒體們幸災樂禍地形容為「場面冷清、門可羅雀」。12月19日,定有三部重量級影片同時亮相:[007之明日帝國]、[捕鼠記]和[泰坦尼克],對於三者誰能拔得票房頭籌,平日慣於坐而論道的影評人們竟然集體沉默,對於結果毫無把握。

[泰坦尼克]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後,媒體評論紛紛出爐,雖然《今日美國》拍手叫好,《紐約時報》稱之為「多年來唯一一部堪與[亂世佳人]媲美的傑作」,但以《洛杉磯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為首的大多媒體並不感冒,而且口徑無比統一:這電影真他媽值兩個億嗎?

算了,先讓影評人見鬼去吧,來看看觀眾怎麼個反應。週一票房數字出爐,結果仍然讓人灰心——三天累計收入2760萬,還不及前一週[驚聲尖叫3]的3300萬,而後者的成本僅是它的八分之一。福克斯的發言人連忙說,我們在海外還賺了500萬呢,當即被人傳為笑柄。這一天,福克斯的高層也許在想,我們終於創造了一部比[埃及豔后]更臭名昭著的賠錢電影——槍擊和跳樓,哪種死法更體面?

只有始作俑者——自願降薪墊錢的詹姆斯·卡梅隆不以為然,他在等待奇蹟的出現。

奇蹟降臨人間
奇蹟真的發生了。[泰坦尼克]第二周全周狂收了6000多萬,第三週更高達7000多萬,實現了開今辟古的票房逆增長異象。第二年1月,大家很高興地發現[泰坦尼克]海外票房果然不俗,因而為其成績僅僅低於高不可攀的[獨立日]而彈冠相慶——顯然,他們太容易滿足了。

影片繼續以每週不少於2000萬的票房收入堅挺著,1月27日,《洛杉磯時報》小心翼翼地說,[泰坦尼克]很可能成為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人們對此將信將疑,仍在拿史上某某影片來類比。但是三月以後,全世界人類對[泰坦尼克]一刻不停的票房長勢終於徹底麻木——這個星球上,再也沒有被成為電影的東西可以與之相比了。

[鐵達尼號]就這樣應全世界影迷哭著喊著要看的需求,冬春夏秋、不知疲憊地行駛了長達281天,創下北美上映天數之最。更駭人聽聞的是它的終極票房:美國國內6億,全球18億——這個數字什麼時候才能被超越?我們等不到了,讓上帝去等吧。

堵住學院派的嘴
單僅票房創造的奇蹟,似乎仍不足以確立[鐵達尼號]永垂影史的地位,因為更多的桂冠尚未加冕,更多的符號尚未確立。

身屬電影這種重看率極低的媒介,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泰坦尼克]回頭率卻比美女都高,一般觀眾重看兩三遍竟算稀鬆平常,時代廣場上一位正排隊買剛發行的影片錄像的女孩接受採訪時,聲稱自己在影院已經足足看了14遍。影片的原聲大碟在未得奧斯卡之前,已經賣出了百餘萬張。

1998年初的整個地球,處處瀰漫著[泰坦尼克]的悲壯氣息,影院裡淚流成河,匯起來足夠讓卡梅隆再拍一部,如果你想從這些個個腫著眼睛、擰著手帕出來的觀眾口中得出對影片的冷靜評價無疑是白日做夢。不少起初一度等著看熱鬧的影品界人士,這會兒也開始紛紛歸順,熙熙攘攘地叫好起來。

這時,一切只等待向來在清高與媚俗之間搖擺不定的奧斯卡來終極決定。二月,學院評委對今年風格給出明確答案——最具人氣的[泰坦尼克]奪得令人咂舌的14項提名,與影史奧斯卡提名紀錄保持者[彗星美人]持平。

1998年的另外幾部提名電影是[盡善盡美]、[鐵面特警隊]、[心靈捕手]和[一脫到底],論整體實力並不算低,尤其是[鐵面特警隊],被影評人一致看好,只是連[鐵面特警隊]的導演柯蒂斯·漢森自己都酸溜溜地說:「結果還用說嗎,當然是[泰坦尼克]。」

於是3月23日的奧斯卡頒獎禮,宛如成了人人達成共識的[泰坦尼克]登基大典,那些揪著影片未被提名最佳編劇說事兒、仍等著翻盤出現的少數派觀眾,迎來了的只是[泰坦尼克]平了[賓虛]紀錄、十一項大獎拿到手軟的不爭事實。畢竟,學院派再曲高和寡,也難違背電視機前5500萬觀眾的殷切期望——奧斯卡頒獎禮收看人數,至今十年也再沒有超過這個數字。

[泰坦尼克]成了票房之巔,詹姆斯·卡梅隆成了「世界之王」。一個奇蹟,誕生了。

巨片時代駕到
[泰坦尼克]票房剛剛漂紅時,二十世紀福克斯總裁比爾·米錢尼克曾揀了便宜又賣乖地聲稱:「雖然[泰坦尼克]很成功,但我們再也受不了TMD這種燒錢法了。」因而號召影業還是要回歸精打細算的中小製作。

但趨勢來了,擋是擋不住的,單許你[泰坦尼克]賺到盆滿缽溢,就不許見錢眼開的我們如法炮製了?於是 高投資大製作如雨後春筍,個個都想複製[泰坦尼克]的驚世成功。

1997年時,影片成本達到一億美元,已夠讓業內大驚小怪,[泰坦尼克]的兩億,更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創紀錄性數字,而1997年後,大公司還拿區區一億當巨資看?連[牧場是我家]、[綠巨人]這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都敢沒事拿一億美元打水漂玩,更不用說[星戰前傳]、[007]這種出身優良的嬌貴品種了。

自[駭客任務]、[哈利·波特]等「電視連續劇」漸成氣候以來,續集電影投資若不過億,簡直都對不起咱這張臉;及至[蜘蛛人]和[加勒比海島]系列一再突破預算新高,現在各大電影公司誰還把兩億成本當個新鮮事兒說?

希望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並不總是如意,有[魔戒]這樣賺得笑逐顏開的,便也有[超人歸來]這樣歸得自討沒趣的。但即便是賺著了銀子的幸運兒,比起當年[泰坦尼克]那樣翻著倍的收、打著滾的賺,仍是難以望到項背的。

因而像詹姆斯·卡梅隆這種,雖然賺錢能力是有歷史明證,但只因花錢太過沒譜,大公司皆不敢輕易啟用,導致其十年有價無市,幾成失業中年。畢竟[泰坦尼克]那樣的盛況,無論靠錢還是靠人,都難再重現。

[鐵達尼號]的另一個開創性意義在於,它是一個用金錢和技術聯手造夢的典範,卡梅隆這個多年在技術派里摸爬滾打的狂人,能用以假亂真的縮微模型讓你提心弔膽,也能以對著綠幕的逼真表演讓你泣不成聲,打破了人們之前認為技術只能增加影片商業刺激度的成見,令虛擬影像同樣可以引人思索、盪氣迴腸。自此以後,技術造夢派成為好萊塢商業片主流。「像[泰坦尼克]那樣,把請一線明星的錢省下來製造更多更猛的大場面」,成了各大製片公司熟稔於心的金科玉律。

一種現象,從[泰坦尼克]開始,十年寒暑,奇蹟不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