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飢餓--Hunger

饥饿/大绝食(港)/绝食

7.5 / 73,586人    96分鐘

導演: 史提夫․麥昆
編劇: 史提夫․麥昆 Enda Walsh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Laine Megaw Brian Milligan Liam McMah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9-02-21 20:43:37

身體是他們最後的武器


  ■文藝補白

  最新文藝片推薦

  《飢餓》Hunger

  導演:史蒂夫·麥奎因(史蒂夫 McQueen)

  影片在作者路線和風格化道路上走得很遠,令人不敢相信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面對《飢餓》,普通人除了要忍受電影傳達的劇烈痛楚與污穢不堪,恐怕他們更想搞明白這北愛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畢竟它離開主流視線也有一陣子了。長話短說,看起來永無休止的政治暴力源於北愛爾蘭地區的教派對立。片中囚犯是愛爾蘭共和主義者,他們追求愛爾蘭統一,信奉天主教,被稱為民族派。與之對立的是信奉新教的聯合派和背後的英國政府。柴契爾夫人上台後,共和主義者被殘酷鎮壓,他們被當做一般罪犯處理,為了恢復政治犯地位,囚犯展開了多種示威活動,如穢物示威和絕食行動,是影片的背景。

但《飢餓》承擔的不只是記錄與再現的功能,如同保羅·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講述北愛問題的《血色星期天》(Bloody Sunday)。史蒂夫·麥奎因研究視覺藝術多年,影片在作者路線和風格化道路上走得很遠,令人不敢相信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飢餓》的視覺效果卓越,它真實地再現了監獄的環境和犯人的待遇。囚犯把排泄物塗滿牆壁,倒灌到走廊通道。後來出現一位清潔人員,他從裡頭走近鏡頭,一路打掃,呈縱深方向移動,單鏡全長兩分半鐘。周圍只有掃把與地面污水摩擦發出的枯燥聲音,囚犯們也不做聲,整個過程對觀眾而言是難以忍受的壓抑折磨,彷彿置身於骯髒的現場。之前的虐囚場景,搖晃不安的手持攝影機營造了可怕的空間感。類似的衝擊在全片隨處可見,眾多訪談評論中首推17分鐘對談場景:打算絕食的鮑比·桑茲跟試圖勸告的牧師對話。內容包括了桑茲的成長,他對運動和形勢的判斷,對生命和選擇的看法,基本道出了一個共和主義者在思想層面上的認識,是理解和深究《飢餓》的入口。

故事講述的技巧上,電影沒有馬上引出主人公,先出現的是對立面的獄警,再是主人公同仁,通過一場見面會才帶出了絕食的中心人物桑茲。桑茲糟糕的身體狀況可以說是人間慘象,他嘴唇乾裂、佈滿爛瘡,叫人不寒而慄。桑茲意識不清後,出現了虛焦、失焦和溶接畫面,童年體驗反覆出現,大限將至的生命回首,讓人為之動容。在一個靜寂的白色戰場,桑茲和他的朋友把身體當成了最後的武器,如願以償地戰鬥到最後一刻。

為了雪中燃燒的菸頭,為了清理通道的污水,為了那段集中對話的驚人勇氣。給自己一次機會,看下這部震撼的《飢餓》。【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2/21/content_709294.htm】

毫無疑問的年度最佳處女作,它表明導演是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能處理好當代政治問題所引發的監獄生活,沒有任何說教。———Michel Ciment《正片》

今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發出戰鬥召喚的電影,不僅僅是那個靜態對話場景,更為了那些帶來猛烈撞擊的圖像和聲音。 ——《英國電訊報》 Tim Robe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