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高興--Gao Xing

高兴

5.6 / 108人    100分鐘

導演: 阿甘
演員: 郭濤 黃渤 田原 苗圃 馮礫 海一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ssionfly

2009-02-06 11:21:41

不惡搞,不煽情,不憤青,但要活出人樣來


電影《高興》:要活出個人樣來

passionfly

2009年2月5號的下午,春節已過,寒假未盡,情人節將至,女友分手,百無聊賴……打開好久沒看的田原部落格,又推薦了阿若優的兩本占星的書,新出了一期原味電子雜誌,看到了她在西安拍《高興》的採訪,說賈平凹的原著讓她「五體投地」……這份量可夠重的,於是我對這部「把傷疤排列組合成的藝術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看看這「50後」是如何用老男人的厚重,征服這「80後」的。

傍晚的時候,在廈門中山路的光合作用買到了我缺的一本阿若優的《生命四元素》。然後直奔金逸影城,用偽造的兩年前已經過期的博士學生證買了半價票,25元(真夠無恥的)。片子排的場次都在白天和深夜,300人的場子,只坐了不到10個人。電影開場之前,我自顧在空空的影院中央看書。占星大師們說,人之所以會卡在某段生命遭遇里進退兩難,是因為不知該以何種態度來面對……正看到這裡,四面燈滅,影片開始,劉高興架著土製飛機衝下懸崖,衝向黃河,衝上藍天……

這是一部賈平凹從農村農民走向城市農民工的作品;也是一部阿甘從小成本驚悚片走向正式商業運作的文藝片;是一部讓田原從悶騷耍酷的文藝青年,走向從容釋放的職業藝人的電影;往深了說,還是一部電影審片制度不斷探底和突破的標誌性事件。無論對於哪一方,這種轉變的關鍵都在於——尺度。轉變不足,則落於俗套,轉變過頭,則是自個兒往深淵裡跳,誰心裡都得要仔細掂量。

要說農村和西部題材的「土」,張藝謀《紅高粱》那些個擺在那裡;要說城市的地下和文藝,《十七歲的單車》和《小武》也讓你沒什麼再創造的餘地;要說悶騷、磨嘰和嚼情,《江城夏日》也已經拿到了嘎納的「一種關注」了;要說搞笑賀歲加點煽情和憤青,人家馮小剛也已經成了品牌,更何況還有瘋狂的寧浩。《高興》雜糅了很多類似的元素,甚至讓人聯想到了四處向電影大師致敬的《功夫》,而歌舞片元素你也可以說模仿好萊塢或者《如果愛》。我甚至還可以扯到超現實元素的土製飛機,有點像模仿《山峽好人》和宮崎駿的《天空之城》。這些其實都無妨,關鍵還是控制這些個尺度的人,是否有信手拈來的勇氣和從容不迫的風範,是否把這些元素用到了恰到好處的份上。

首先,導演、攝影和後期製作無疑是成功的,電影的節奏和視聽效果一改《天黑請閉眼》當中的小家子氣,終於有了商業片照顧影院買票觀眾的優點,快節奏的剪輯配合節奏感很強的rap和搖滾,展現西安風貌的鏡頭酷且到位,絲毫不遜色於文學語言,比《江城夏日》裡面欲遮還羞的手筆要灑脫很多。當然這裡面也許很大程度上是有審片放鬆的功勞,而不全是王超當年的問題,衝著得獎去的定位也害了他。《高興》的市井畫面清新、真實、流暢、自如,既大氣又不乏細膩,恰當的把西安外在的隱忍與骨子裡的高貴展現了出來。

音樂是第二個亮點,rap的歌詞妙語連珠,而且很多都超過以往電影的表達尺度,直,爽,痛快,你也可以說它是中國式民謠,且民風十足。綠地裡信天游配笛子那段抒情,美到攝人心魄。幾段歌舞部份的詞曲和編舞也都算認真製作的,義演捐款部份的選曲匠心獨運,情節過場的配樂都運用得比較輕快以防止影片基調變得過於苦情。片末的《歡樂頌》將情緒推向高潮,達到了讓人含著淚笑,抑或捧腹著哭的效果。田原配唱的插曲首次讓她的中文歌以流行音樂的姿態,大大方方的擺上了桌面,原來她也可以玩俏皮的。

也許有人會說,《高興》搞笑的橋段太過時,太土,太冷,甚至太雷人。孟夷純從樓梯上摔下來的時候,劉高興其實不該說「你把我打擊了」,應該直接說「你雷死我了」。東北版、廣東版和陝西版的方言大雜燴也是夠驚人的,田原的武漢陝西北京國語更是叫絕了。不過,這些都不打緊,關鍵是說這怪腔調的田原再也沒有《江城夏日》裡的生澀,而是一種調皮,潛台詞就是,就是這樣怪的,咋啦?這個尺度的把握,也還算及格。

的確,在特技和服化道上,《高興》沒有做到像歐美大片和歷史文藝片那樣一絲不苟的精緻,飛機掉下去打個大問號,也實在有點《功夫》和《無極》。不過,1000萬人民幣的預算,已經很不錯了,貧民窟和舊工廠的那幾段,讓人有油然而生的親切感,能做到這種程度,實屬不易。歌舞裡面的幾段,也是故意要土的效果,相信真要做成《芝加哥》和《紅磨坊》,也不成問題。關鍵在於,這幾段歌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文藝人的才氣和骨氣。

其實,《高興》最大的亮點,還是在審片上——能讓這樣的本子開拍,能讓這樣的片子出來,甚至讓他公映,已經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甚至讓人「欣喜」和「振奮」的事情了。這部片子涉及農民工進城受到的歧視、戶籍、貧富懸殊、賣黃碟、賣淫、販毒、公安尋租受賄、醫療事故、社會保障等各種時下熱點的社會問題,故事原型農民工李紹為千里背屍返鄉更成為2005年十大感動中國事件。片中也不乏「低俗」之嫌的橋段。但所有這些都沒有阻擋它的上映,實在是難得。

只可惜的是,影片結尾處的那些仰望劉高興飛天的千千萬萬的普通老百姓,他們最應該是《高興》的觀眾,他們應該扶老攜幼,走進影院,來看看他們自己的故事,來聽聽他們自己想說的心裡話,但是他們不在這裡,他們是這場自我表達盛筵「缺席的大多數」,因而是「聾閉的大多數」。偶然來這裡看電影的,不過是些還沒有開學,抽空來看個熱鬧找個樂子,家境還算滋潤的年輕人。如此,公映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只希望那些偶爾看到窮人苦難的年輕人,能懂得在生存邊緣掙扎的人們如何堅持做人的尊嚴;那些吃著爆米花、喝著可樂還成天為情所困年輕人,就好像我一樣,能夠在些許感動之後,能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回報,能有所行動,有所作為,並讓這個世界有所改變。

電影結束,燈又亮起,田原在唱歌,我的目光又落在阿若優的《生命四元素》上:「人之所以會卡在某段生命遭遇里進退兩難,是因為不知該以何種態度來面對……將人與宇宙聯繫起來理解,就能使人讓命定的事件順利的穿越自己的意志和選擇。」而這,也正是賈平凹在從農民向市民轉變時努力打開的精神瓶頸,他借劉高興說:「你把城裡人的錢賺了,還罵城裡人。」城市,恰是這麼一個人與宇宙相聯繫的中間扭結。

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層的人們,也許會遇到更多像《高興》裡一樣的窘境與絕境:飢餓、匱乏、鄙視、欺騙、暴力、壓迫、掠奪、死亡……但電影《高興》其實就像劉高興一樣,在面對這些生命苦難時,卻並不惡搞,不煽情,也不憤青,而更像是中國版的《戀戀三季》,努力爭取和執著期待著change,choices與second chances。也許,所謂「高興」,就是這樣一種面對生命難關時的態度,不流氓耍痞,不悲情自哀,也不憤世疾俗,只是把身上的塵土彈掉,怎麼著也要活出個人樣來。





http://student.mblogger.cn/passionfly/posts/279920.aspx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