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7,72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aramiki

2009-02-03 21:41:24

生命之中的輕與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布拉格之戀》買回來放在那已經有一年多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勇氣去嘗試這部電影。當我在今天晚上10點鐘以後把盤塞進DVD機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這部片長近3小時的片子,會讓我失眠了。
看原著《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在近10年前的某個夏天,距離太久遠,那時太年輕,以致於在看電影的時候幾乎找不到電影和原著之間的切合點。這樣也好。有些東西是要在該出現的時候再出現,才會產生最大的影響和觸動,出現的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書是僅靠文字給人自主立體想像空間的載體,而電影是直接整合了圖像、色調、音樂、對白的通道,來的更直接更強暴。更好的涵蓋了腦外科醫生托馬斯、攝影愛好者泰瑞莎、畫家薩賓娜、工程師弗蘭茨……他們的生活軌跡在戰火蔓延的捷克交錯糾葛,以及在戰亂時期各階層人士的地位和心理變化。
當托馬斯在小鎮的浴池看到泰瑞莎浮水而出,這個了解女人比了解腦部結構更加專業的離婚單身男人的心變得柔軟了,這次相遇不同於以往的獵奇,因為在不久後單純的泰瑞莎來到了布拉格,他的單人床上從此有了女人過夜,而後他們閃電般結婚了。
看過無數人對托馬斯和泰瑞莎的評價,很多是從男人和女人對待情與色的不同態度出發——男人為何能以性為遊戲或狩獵並樂此不疲,女人為何能只以一個男人為生活的重心身心憔悴。這個問題恐怕要上升到醫學生理心理多重學術的角度去考量了。而可以確定的是,那份對彼此的感情都是愛和尊重是真切美好的,只是他們是不同的動物,要用自己的態度過活,就好像片中的寵物豬和卡列寧在午後的鄉間草叢嬉戲打滾,享受這種時光,但豬還是豬狗還是狗。
對特蕾薩而言,她的整個世界是重的。她的重心都在丈夫托馬斯身上。她無法接受託馬斯的肉體出軌,但是又不能離開他,精神處在混亂的邊緣。
對托馬斯而言,他的整個世界是輕的。輕,卻不是輕浮的輕。他的身體可以跳躍遊走在不同的女人之間。他愛妻子特蕾薩,放不下她,更多的是從心理上;他愛畫家薩賓娜,放不下她,更多的是從身體上。
特蕾薩在夜裡噩夢驚醒對托馬斯說,她無法理解沒有愛卻接受依賴對方的身體,她要幫她們寬衣解帶,幫她們洗澡,讓她們的身體成為他倆的玩物。我想特蕾薩不明白的是,其實托馬斯在與任何一個女人做愛的時候,其實都是愛著對方的,至少是從身體上。
然後,當那天特蕾薩真的讓莎賓娜在她面前寬衣解帶,並用鏡頭記錄下她身體線條的時候,鏡頭背後的眼睛裡有眼淚滑落那自始至終紅撲撲的臉頰。莎賓娜覺得自己像玩偶被玩弄了,她挑釁命令泰瑞莎的那句話正是托馬斯對她們倆(也是對所有和他有關的女人)說過的——把衣服脫了!最後兩人穿梭在鏡子中打鬧,在火爐前相視而笑。也許她們把內心裡的這股微妙的凝聚力量用笑聲表現出來,包含了對她們深愛然而濫情的男子的無奈與蔑視。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如她們一樣像朋友般握手言和的。即便是在多年後莎賓娜收到遠方寄來的信,知道他們在雨中車禍喪生,莎賓娜對他們的定義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朋友。
戰爭改變了每個階層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影片用黑白色調記錄戰爭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行徑和嘴臉。他們離開再回來。或者再離開。在社會大環境裡,個人在用自己固有的力量掙扎或逃避,苟延殘喘。也許只有到了鄉村能讓單調的生活,辛勤的勞作使他們遠離戰爭的荒誕,城市的誘惑,找到心靈的平靜。那段快樂得與世隔絕的幸福時光,彷彿回到了孩童的最初時代——沒有隱瞞,不需要謊言。
生命中存在太多的時間錯位。人和人在恰當或不恰當的時間交匯,碰撞出不同的結果。特蕾薩的愛讓托馬斯接受另一個人進入他的心靈,輕和重相互調和、陰與陽相互作用,會有差異與遺憾,但這不就是愛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