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

码头风云/岸上风云/在江边

8.1 / 165,365人    108分鐘

導演: 伊力卡山
編劇: Malcolm Johnson Budd Schulberg
演員: 馬龍白蘭度 卡爾馬登 洛史泰格 伊娃瑪莉桑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9-01-21 08:07:52

虛假的強力


著名攝影師哈爾斯曼曾經應約為亨弗萊鮑嘉拍攝照片。
後者問他想把自己拍成什麼樣子,警察還是強盜?
攝影師回答,我只想拍攝真實的你。
沒有想到這句話嚇壞了大明星,在他的面前完全崩潰了,像個嚇壞的孩子。
哈爾斯曼認為,一個演員通常感到自己本身是一個軀殼,這種空虛感導致了他成為一個演員,因為他常常要生活在假像中才感到真實的存在。
同樣,凱瑟林赫本是個非常害羞的人,說自己生平大概只有出生和參加葬禮才不怕拋頭露面。很多優秀的演員事實上都是內向甚至孤僻的人,令人感到難以理解,而那些擅長舞袖,精於盤算的人雖然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才華,畢竟只是一種譁眾取寵的匠人,偉大的演員和其它偉大的藝術家一樣,註定要安於寂寞,忍受非議。
正是這種強烈的反差使他們不朽。
一方面是眾人的萬眾注目,一方面是離群索居。

說實話,以前我是不太喜歡白蘭度的,而且認為他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使得後來的許多演員去模仿他的傲慢不羈,吐字不清,喜歡演壞人甚於演好人。由於看《慾望號街車》在前,對於他激烈的風格實在難以接受。不過在最近連著看了幾部他的電影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對於他的誤解完全來自那些倣傚者造成的惡劣與歪曲的印象,他們只學會了他的表面的放,沒有學會他更為出色的收,只有白蘭度本人才可以完全的做到收放自如,天衣無縫。
事實上,除了他的成名作,後來的作品都是所謂收斂的很好,他絕對沒有放的超出角色的要求,他的表演是在靜中取動,冷中有熱,最重要的是,他完全無視觀眾和攝影機的存在,有時候甚至無視對手的存在--至多是略微的做反應,所以他反而征服了觀眾和冷酷的攝影機,而攝影機是最容易奪取人真實的靈魂的。
這種真正的王者之氣是前無古人也是後無來者的。
雖然在他之前的蓋博和鮑嘉已經在他們出色的表演中溶入了陽剛野性與玩世不恭,但是他們還沒有也許是不敢突破舊式紳士的形象,自我的影子只是稍稍的露了頭。而白蘭度完全打破了這種禁忌,以流氓無產者的形象進入了戰後的影壇,人們由他才發現原來一個壞人也可以這麼有魅力,如此的令人難以抵擋。


正如費文麗說她最討厭的電影就是《魂斷藍橋》一樣,那只是為了給奧利弗籌措資金,白蘭度本人對此片的評價也不高,他認為自己最好的電影還是街車。但是,在我們觀眾看來,這是一部非常傑出的電影,他的表演也是最完美的。影片完全以實景拍攝,陰冷的黑白色調,現實主義的風格,不同於以往的美國電影。
由此我倒想起目前非常流行的所謂現實主義的電影,追求純粹的記錄風格,起用了非職業演員。也許他們認為,在一部真正的現實風格的影片中必需要用非職業的演員或者很平庸的近似符號的演員才可以體現這種記實風格。其實,早在巴拉茲的著作中就已經指出了使用非職業演員的弊病,那就是他們有時候卻比職業演員更加的做作和不自然,完全破壞了導演所可刻意追求的那種虛假的記實風格。所以很多所謂的現代風格的記實電影完全給予人相反的印象,那就是不自然。就像某些作家執意要用方言寫作一樣,拼命追求自然反而失去了自然,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即便是那些著名的鄉土文學作者也沒有把讓讀者看不懂當作做一種炫耀,而是儘量使用大多數人都懂的語言。而那種刻意的方式只能證明作者本人根本無力用通俗的語言來陳述一個普遍的人性故事。這種傾向似乎成為了一種時髦,似乎只有讓觀眾厭煩與看不懂才是藝術!表面上那些作品宣稱是唯一表現現實與民眾生活的,可是真正的觀眾看不懂也不愛看,只是一些斗室裡自命不凡的知識分子在空談。
這種作品是註定要被歷史淘汰的。

卡讚的這部電影是根據當時的報紙上刊載的真實事件改編的。但是影片主題鮮明,故事線索清楚,節奏緊湊簡潔,具有戲劇的張力,特別是演員的表演給人一種真實而富有衝擊力的感覺。越是寫實性很強的電影,越是要用最有震撼力和螢幕魅力的演員來演,這樣整體的看似灰暗的色調就多了一個鮮明的人物來彌補,而這個人物就是影片的靈魂。正如倫伯郎的黑暗要用人物本身的光影來襯托。這個人物就是馬龍白蘭度。
他長著一個羅馬式的腦袋,肉感的嘴唇,眼睛懾人心魄,被這樣一雙眼睛注視,彷彿是被扒光了衣服,沒有人能夠在他的注視下不顯露真實。
這是一雙堪與拿破崙比美的眼睛。
而且這雙眼睛和所有偉大演員的眼睛一樣會說話,會展示人物的所有感情。因而,在影片的一開始儘管他的出現是以一個小痞子形象,最後成為了英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絲毫不令人感到突兀,,就是憑藉著眼神的變化,你就可以理解一個充當幫兇的普通的工人怎樣變成了一個奮起反抗的領袖。正如影片的女主角說的,在他的眼睛裡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這種眼神就是真實。

作為觀眾,我不能相信那種虛假的人能夠感動別人。假如在一個表演者身上,沒有這種相信自己角色的真實與自身的真實能夠合一,就無法打動別人。至少我不能想像自己會被虛假的東西感動。在白蘭度身上,尤其在他的眼睛裡就有這種真實的東西。我們相信那個角色就是他本人,而另一方面又深知,那只是白蘭度,我是為了看他的表演,僅僅看他的表演才看這電影。是他,而且只有他才夠賦予影片靈魂。
這種把自己的體驗溶入創作使之成為偉大作品的人就是偉大的藝術家。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是我本人最為欣賞的,一是與女主角散步,白蘭度的表演自然真實毫無做戲之感,看似不經意但是每一個細節都恰到好處,完全不使人感到平淡。第二個便是最後一幕,那場江邊的抗爭,他的激情完全不亞於他的灑脫,我就是極為欽佩他這一點。而此時,導演採用仰角拍攝他的面孔,似乎是個羅馬英雄,那樣悲壯高大,而白蘭度的臉最適合這種特寫鏡頭。表演是非常難以把握的一種形式,或者流於平淡或者失之做作,這個分寸簡直是個難題,也是表演功力的試金石。對於白蘭度來講,完全不存在所謂的過渡,很自然的就從靜轉動,感情的變化是那樣自然,這種感光膠片式的天才我只在我們中國唯一一位偉大的女演員身上見到過,她就是阮玲玉。

我認為那些後來的模仿者學不會的就是這個,這個是天生的,沒有辦法學。我也不認為那些被吹噓為形似白蘭度的人有任何可以與他本人比美之處,尼可爾森固然很是得到神似,但是倘若他不加進自己的神經質,那就和其他人一樣只學到了皮毛。


不是〈教父〉,而是他的這部影片讓我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
偉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