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神奇的纳尼亚狮子女巫和衣橱/魔幻王国狮子女巫魔衣橱

6.9 / 428,365人    143分鐘 | 150分鐘 (extended version) | 135分鐘 (Blu-ray edition)

導演: 安德魯亞當森
演員: 蒂坦絲雲頓 魯伯特艾瑞特 布萊恩考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ide&Echo

2009-01-18 22:34:56

十字架就是勝利


「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
                                               ----《新約•啟示錄 5:5》

不管文藝青年們以什麼樣的文藝理論評價說這部片子是爛片。我都要說:不是每個超過18歲的人,精神上都成了年;不是每個掌握了理論知識和拍攝技巧的人,都掌握了藝術本身。這部電影當然是童話。但童話不一定是專給兒童看的,有的童話連大人也看不懂。
更多的,其實是時代思潮的原因。電影對勇氣、信心推崇備至,而這些,恰恰受到文藝青年們的嘲諷。他們擁有很多奇怪的知識,寫出只有那個小圈子才懂的文字。然而,這種出於技術不出於心靈的文字有多大的意義呢?我想,這個人群,大致可以給他們貼上這樣的標籤:冷漠、虛無、頹廢、崇尚慾望、尋求刺激、喪失責任、嘲笑理想…..對了,還有最重要的一條,漠視苦難。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生活可以用這幾個字形容:日子在發霉。
還得從更久以前的時代說起:17、8世紀,理性主義的風潮席捲歐洲大地。人們從那時起相信隨著人類理性的完善,必將消滅貧困、愚昧,進入新的黃金時代。人文主義者們紛紛歌頌「人類群星閃耀時!」
而有一群人,總是以冷眼看待這些「物質的豐富,精神的富足」,他們多麼討厭啊!他們像唱對台戲一樣總是說「人類良心最黯淡時。」這時,世界大戰的陰影籠罩了歐洲大地,有數不清的人痛苦:歐洲文明倒塌了。人類把自己推上了神聖的中心,卻沒有能力承擔這個角色。於是,真正的神聖就沉淪了,理性的眼睛前面蒙了一層黑紗。許多人看《納尼亞傳奇》時說阿斯蘭怎麼跟白女巫這麼親近呢,是不是暗中勾搭了?我相信他們在看《約伯記》時也會發出類似的感嘆。真正的善於惡並非顯而易見的,並不是繪畫裡面天使的光環和惡魔的尖角那種區分。如聖經所說:有一條路,世人以為義,卻是通向死亡。
這並不是全部:異端變成了神話,神話變成了偶像,偶像變成了真理,「政治正確」的真理不可打破。至今,《異端的權利》成了知識分子必讀,我在讀大學時也趕風潮似的讀過,而真正的加爾文是怎麼樣卻沒有知識分子願去了解。而把國家變成利維坦的,恰恰是加爾文思想的對立面:不再尊神為大,國家至上。利維坦這個怪獸,一旦從魔盒裡面被放出來,遠比一個可怕的思想從人腦海里誕生恐怖。還沒過去多少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又襲來了。被預言的「良心最黯淡時」終於來臨了。這次大戰的殘酷性,死傷的人數,災難的深重,遠遠超過了以往。《異端的權利》的作者看見日軍佔領了新加坡而絕望的自殺了。而那時,C•S•劉易斯的朋友托爾金卻在《魔戒》中寫到:「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奮鬥。」
這是多麼溫暖的一句話啊。誰絕望地死去,誰堅強地活下來,這也許又是一種陰影下的「對稱」吧。越是理想和信念受到嘲諷甚至毀滅的時候,我就越感覺這部影片裡半羊人都拉說的那句:「因為我相信,納尼亞將會獲得自由。」的珍貴。在今天,那些價值被解構地一點不剩了,不僅是理想、信念,甚至愛、悲憫、慰藉也沒人相信了,剩下文藝小青年天天抱著自己身體顧影自憐。誰來證明這些價值?
那就需要受難與復活。在那個世界裡,白女巫咆哮道:「不可一世的獅子,它死了!」,阿斯蘭以最屈辱的方式被殺死,卻在兩個小女孩還在哭泣時,以人們最不能料想的方式復活。他說:「如果忠誠者情願替背叛者受死,石台將會崩裂,死者也將復活。」在這個世界裡,耶穌基督以無罪的代替有罪的,在十字架上受死。我最喜歡影片中的這個情節:復活後的阿斯蘭背著兩位女孩飛馳到白女巫的監獄,向那些被變成石頭納尼亞居民吹氣,他們重新獲得新生,與阿斯蘭一同復活。
今天,除了「發霉的生活」,還有各式各樣長蛆的,生瘡的,流膿的生活,特別是我看到那些火星的文字、腦殘的語言、輕佻的名字,他們都在把無聊當有趣。目前人類的精神狀態就是如此。如果還想獲得新生,就是一個兒童般的真理「我信」。當我們對世界這樣宣告時,那個日子也就不遠了。對於納尼亞,那樣的受死便是犧牲的真諦。對於這個世界,十字架就是勝利。
-----------------
(註:不得不強調,中文版的配音太噁心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