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壁:決戰天下--Red Cliff Part II

赤壁(下)/赤壁决战天下/

7.6 / 21,063人    142分鐘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張豐毅 張震 胡軍 林志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賴漢

2009-01-10 02:11:14

《赤壁(下)》:精彩與史詩無關


我沒有奢望過吳宇森能夠給我帶來一部史詩般的大片(事實上大部份香港導演對「史詩」總是缺乏一定的掌控能力),只要他能夠在《赤壁(下)》中給我展現一個波瀾壯闊的冷兵器大戰便可。可以說,《赤壁(下)》的表現在我都預期之內,最後都赤壁大戰著實打出了氣勢,雖然其還缺乏一定的史詩氣質。

劇情:頗多意外,有得有失

在沒有看《赤壁(下)》之前,我預計草船借箭、蔣干盜書以及苦肉計均可能在其出現。而從實際劇情來看,除了苦肉計之外,其他兩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均出現在影片之中。吳宇森在這兩個「傳統故事」的改編上採用了較為保守的手法,尤其是草船借箭的過程幾乎和我們在《三國演義》中所看到的差不多。《赤壁(下)》可以說第一次在影像上完美的「再現」了草船借箭的經典。相對比草船借箭而言,蔣干盜書的橋段則做了些許潤色,其細節也比《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更多,這一切讓蔣干盜書這個橋段更為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吳宇森也通過這兩個橋段,讓影片中周瑜和諸葛亮完成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鬥智。影片中諸葛亮和周瑜二人一靜一動,便使得影片的劇情發展到這裡有了一個極大的轉折,曹操所辛苦積累起來的優勢也在這裡逐漸散失。因此吳宇森在這裡對劇情的改編是值得肯定的。

而苦肉計這個在《三國演義》中可以充分體現周瑜心計的故事沒有出現在影片中則讓人有點遺憾,或許吳宇森想更多的突出周瑜的惜才以及表現其君子的坦蕩之風,但是這個改動卻使得我們所熟悉的火燒曹營的功勞從「瑜亮平分」而變成更多傾向於如影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赤壁(下)》中,至少瑜亮完成了第一次的鬥智之後,周瑜則更多地轉變為一個武將的角色。

由於下集的片長並不比上集長,且又要拿出足夠的片長來展現最後的大戰,而其影片所要承載的內容卻又遠比上集豐富地多,這便使得下集的節奏顯得比上集要緊湊的多。因此下集中沒有出現「給馬接生」、「瑜喬調情」這樣用來湊時間的橋段,其士兵染病、尚香臥底、喬赴曹營等情節,雖然和我們所熟悉的三國故事不盡相同,但這些情節有則為表現曹操和周瑜的鬥智,有為影片承載反戰思想、也有為戰爭的勝負起了一定關鍵作用的,即都是踏踏實實地為劇情的發展服務的,影片中失去其任何一個情節都不可以。

在最後火燒曹營之前,吳宇森對劇情的改編都是值得肯定的,在不多的片長里他向我們提供了足夠多的資訊,這使得在最後大戰的開打之前雖然沒有一個戰鬥橋段,卻顯得比上集要好看的多。但是在火燒曹營之後的改編便不怎麼讓我喜歡,敗走華容道的刪除,使關二爺的戲份在下集中大大減少而徹底淪為一個「戰爭工具」,不過從吳宇森的國際背景來看,這個改動卻又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如影片中周瑜最後主動放走曹操要比關羽最後放走曹操要容易理解許多,畢竟老外並不清楚我們的《三國演義》中還「記載」了一段曹操對關羽的「護須之恩」。

戰爭:最壯觀的冷兵器之戰

作為整個上下兩集的重頭戲,影片結尾那半個多小時的決戰絕對是迄今為止華語螢幕上最為壯觀的冷兵器之戰。吳宇森對死亡儀式感的刻畫以及對暴力美學的迷戀,讓火燒曹營的橋段拍得壯烈無比。

在《赤壁(上)》中,吳宇森便利用八卦陣這種極具儀式感的元素來拉開了上集中最為重頭的大戰。在下集中雖然由於劇情的豐富使得影片的前大半部份一直將重心放在文戲之上,但吳宇森也是見縫插針地來「賣弄」其儀式美學。影片中東吳軍隊燒屍放燈和曹操飲酒賦詩兩個平行空間的鏡頭相互切換,締造了下集中最為厚重的一個橋段,而這同時也是下集中儀式元素第一次大規模地被應用。而隨著「借東風」橋段的開始,吳宇森又再次用「儀式感」將雙方交戰前的氣氛渲染到十足,這也使得最後的決戰開始後顯得異常激情,這幾乎是一種情緒的爆發,如果說在上集中吳宇森更多地將「儀式感」融入到他的「暴力美學」中,那麼在下集中,吳宇森則更多地將「儀式感」作為「暴力美學」的一種情緒積累,這也是為何下集中的最後決戰看起來比上集的八卦陣看起來更「保守」一點的緣故。

在打造最後決戰中,吳宇森拋棄了幾乎拋棄了陣法這種極具儀式感的元素。他幾乎是在用熱兵器戰爭的方式來打造這場歷史上著名的冷兵器之戰。自東吳的火船衝向曹營開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交戰雙方一直是籠罩在熊熊烈火中,無論攻城還是守城,火器一直是主要的工具,冷兵器的短兵交接直到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才算真正的大規模出現。吳宇森是在用打造現代戰爭的手法來拍攝這場冷兵器大戰。東吳軍隊登陸的那段戲幾乎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奧哈馬海灘登陸戰的翻版,影片中拋石和弓箭給我們帶來的震撼絲毫不亞於炸彈和子彈。除了少部份表現戰爭全貌的鳥瞰鏡頭之外,最後決戰中的鏡頭一直著力與個體士兵的死亡,加上吳氏暴力地渲染,讓鏡頭上的每個死亡都讓人感到震撼,而這種震撼是無論用多麼龐大的場面都無法比擬的。這在甘興攻城的那個橋段有了集中的表現,同時那也是全片中最具儀式感和暴力美的一次犧牲。可以說吳宇森在最後的決戰是用一種好萊塢非常成熟且相當常規的手法來打造,加上影片中出現的「盾坡」、「盾牆」等,於是我們便看到了一場具有好萊塢特色的中國冷兵器之戰。

製作:些許不適,總體上佳

和上集相比,下集的製作顯得更為成熟一點,雖然影片中仍然出現一些會引發笑場的台詞,但從整個影片的節奏以及對劇情的掌控來看,影片始終被牢牢把握在吳宇森所需要的範圍之內,而沒有出現其他華語大片一種失控的局面。在曹操和周瑜這兩個角色大部份時間都沒有對手戲的情況下,影片一直在兩個陣營中有序的切換而沒有讓人感到凌亂,而這種分離對持的狀態也為影片最後的決戰積蓄了能量。

值得肯定的是在決戰前,吳宇森始終在用一種展現豪傑紛爭的角度來描述這場戰爭,雖然在周瑜和諸葛亮這幾個角色之間的關係難免會讓人想到吳宇森以前的黑幫片,但從敵對雙方來說,那種亂世英雄的氣質還是存在著。但是在決戰之後,周瑜殺入曹營欲殺曹操之時,影片卻宛如突然成了古裝版黑幫片。吳宇森將他在上個世紀拍攝B級片的手法直接複製到結尾。當結尾中影片中幾乎所有的重要角色都圍在一起看著兩個主角刀劍相向,似乎香港黑幫片在這一刻靈魂附體一般,如果將他們手上的劍變成手槍的話,就又是一出《喋血雙雄》或《英雄本色》了。這種草莽氣息讓影片在決戰階段累計起的史詩感到了這裡蕩然無存,幾個梟雄之間的爭霸成了個人恩怨一般,讓整部影片到了最後給人氣短之感。

演員:林志玲有了很大進步

下集的演員基本保持了上集的水準,因此在這裡也不多做評價,重點只說說林志玲和佟大為。

林志玲的表演是上集中唯一讓我不滿的一個角色,但或許因為在看下集之前本沒對她的表演沒有多大的希望,卻讓我有不小的驚喜。

雖然夜闖曹營這個戲加得頗有點不靠譜,但由於這個情節的增加,使得林志玲在下集中的戲份大大增加,可以說,林志玲表現最好的也是在夜闖曹營這一段。雖然其表演還無法和真正的演員相比,但她在這個橋段里所表現出的冷靜已經比上集中的嗲聲嗲氣讓人順眼不少。據說這次林志玲是配音,我看的時候居然一時沒聽出來,但對白是順耳了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佟大為的表演顯得略微白開水了點,或許是因為戲份的關係,他所扮演的這個影片中「最傻」的角色並沒有太大的驚喜,反而成了影片中笑場的來源之一。

主題:反戰成影片中心

估計很少人會想到,《赤壁》最終會成為一部反戰片。影片中佟大為所扮演角色的加入更是為了反戰這個主題服務。

雖然說反戰現在是世界上所有戰爭影片的主題,然而這種主題還大多是在熱兵器影片中體現,在冷兵器影片中這個主題還不明顯,至少如《赤壁》這樣「赤裸裸」地表明反戰態度的冷兵器題材影片並不多。這個立意雖然不錯,也頗能博得海外觀眾的認可,但是選擇三國這個載體來宣揚反戰思想卻另我有點難以適應。我更願意看到一個充滿霸氣和爭奪的三國亂世,更希望看到那種最直接的勝利與失敗,而不願意看到一個用古代著名戰爭來承載的反戰故事。吳宇森其本意主要也是要展現一場酣暢淋漓的殺戮,因此這裡的反戰讓我感到有些不適。

無關史詩的精彩

如果說吳宇森能夠給我們展現一部純粹的,勝者為王的戰爭,那麼這部電影的氣質則要比現在要好的多。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其為了自己生存而奮起舉刀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史詩氣質的行為,但卻因為冠上了反戰的主題顯得底氣不足。而影片中眾位角色之間如同江湖友情般的關係,又讓這部影片的角色不夠大氣——而這些,就是這部影片最大的遺憾。《赤壁》雖然精彩,但這是一種無關史詩的精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