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壁:決戰天下--Red Cliff Part II

赤壁(下)/赤壁决战天下/

7.6 / 21,063人    142分鐘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張豐毅 張震 胡軍 林志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兮

2009-01-09 04:43:43

《赤壁下》:水泊三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入物!―――蘇軾

在寫這篇影評之前先將《赤壁上》的影評翻出來又看了一遍,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對於上集中的內容筆者已經淡忘了,說來很是慚愧的,看片無數,能夠讓我銘記在心的卻不多,這是個人生理問題,與影片質量無關。第二是力圖將下集與上集聯繫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吳宇森的這部《赤壁》,以便找到與羅氏《三國》的不同之處!

赤壁下集始於佟大為扮演的孫叔財這個完全虛構的人物,當然,他的出現一方面當然是為了完善孫尚香這個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而設置的。這兩個人也便構成了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對悲劇性人物關係。在上集中,孫尚香一直以假小子的面貌出現,其作用大體上可以用插科打諢加以概括,但到了下集,她的戲份明顯重了許多,而且承載的導演理念也強了許多。首先便是無間道,尤其還是花木蘭式的,的確將其塑造成了一個巾幗英雄的形象,但更重要的卻是她與孫叔財的一段感情戲。
在慘烈的戰爭大背景下加入一段感情戲,這種溫情的手法是電影常用的,所以說此《赤壁》非彼《赤壁》,如果這段溫情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當然就會立顯出戰爭的慘酷,吳導也是這麼做的,於是,影片結尾處,孫叔財終於死在了孫尚香的懷中,與其說是被箭射死的,莫若說是被吳導殺死了。從這對悲劇性人物可以看出,導演肯定要說的主題是戰爭的無理性與對美好的扼殺,所以結尾處周瑜還來了一句「我們都敗了」這樣的話。但特別要指出的是,孫尚香與孫叔財之間的這段感情戲並不是我們常規所意識到的愛情,更多的卻是友情。
孫叔財是個不辨雌雄的傻小子,孫尚香更多的只是利用他,而兩個人之所以產生感情的主要原因則是孫叔財的草根性。孫叔財出現在影片中的第二個作用便是他的身份,一個低等的士兵,一個只想著吃飽飯有傻小子,這樣的人物不但是孫尚香所憐憫的,更是導演所要憐憫的人物。戰爭對於百姓來說到底意識著什麼呢?那就是吃飯,沒有正義與邪惡,也沒有英雄與偉業的說法,只是最簡單最樸實的生活追求。
我們必須看到,吳導的確是製作了一部娛樂大片,而且是借鑑了美國那種將所謂的人性光輝引入的製作方法!於是,孫叔財這個人物便成了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他的命運就成了影片中一條極為獨特的線索,而他恰恰可以代表赤壁之戰中數以百萬計的士兵們!
僅僅從這個小人物的身上,我們便可以看出吳導的《赤壁》與羅氏《三國》的不同之處。人說老不看三國,因為三國中的人物個個野心勃勃,一場赤壁之戰更是將天下英雄梟雄盡皆展現,雖然有貶曹揚劉的嫌疑,但基本上是對戰爭是否正義不做任何評價的,因為《三國》中的百姓是沒有任何思想與追求的,天下才是最終的結果。而在吳導的《赤壁》中,百姓的命運,甚至是士兵的命運被提了出來,於是戰爭便有了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判。隨便說一句,巴以戰爭殃及的主要是百姓,所以這是一種很現代很國際的創作理念。

孫叔財為了吃飽飯才來三軍的,才會來打仗的,所以從某個層面來說,他是被逼的。在《赤壁》一片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極為有趣的現象,即導演有意地弱化了赤壁一戰對三分天下的巨大影響,相反,我們更會感覺到孫劉也是被逼的。曹操八十萬大兵浩浩殺來,大有一舉吞併之勢,在這種情況下,孫權與劉備被迫聯合抗曹。換句話說,導演拍了一部赤壁之戰,而並不是三國的赤壁之戰!
這是影片的創作根本,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上集中孫權是如何克服了自己的恐懼,找到自信,我們也會理解整部影片為什么孫劉連兵時少了些邇虞我詐,多的卻是肝膽相照。因為這僅僅是一場戰爭,是一場為了尊嚴而打的戰爭,無關乎天下的戰爭。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是一部拍給外國人的電影,因為他們知道赤壁之戰在三國中的地位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他們只關心這個故事本身而沒有太多的聯繫,更因為他們要看到一場尊嚴的英雄史詩,而不是勾心鬥角的梟雄逐鹿。而對於我們國人來說,我們卻無法擺脫整體三國演義的框架而將赤壁單獨拎出來娛樂一番,所以我們對劇中一些人物的關係以及性格會有種陌生感,甚至是失落感。
削弱了逐鹿中原的野心,增強了反抗侵略的決心,於是孫權與劉備以及帳下這些名將們便與孫叔財一樣,是被逼無奈要打這場赤壁之戰的,堅守赤壁的英雄們與逼上梁山的好漢們便有著同出一轍的心理動機了!
說得再清楚一些,我們不妨將赤壁之戰看作是一場梁山好漢抵抗朝廷圍剿的某場戰事!只是更慘烈,更令人盪氣迴腸!

既然是一群好漢,那麼影片對人物的描述中最突出的自然是一個「勇」字,於是我們看到了上下集中都有所體顯的趙雲之勇,也看到了周瑜之勇,還有甘興霸捨身炸寨之勇,孫尚香隻身入曹營之勇,甚至還有小喬杯茶聽風之勇。對於吳宇森來說,表現個人主義的勇是他拿手的功底,這一點絕對不用置疑的。
而在人物關係的處理上,更多的則是義氣為重。影片中最主要的無疑是兩對,一是周瑜與趙雲之間的義氣,上集中一箭之恩,於是兩個人便成為生死之交,話不多,但義氣已到,於是再殺敵時,便有了心心相通之感。第二對便是周瑜與孔明之間的義氣,如果說前者是武,那麼這個義氣便是文的代表,重才氣,心心相惜,完全沒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小肚飢腸。
說到這裡必須說明一點,那就是導演對劉備這個人物的改編。劉備在《三國演義》中有仁有義,但在許多評論中一般是假仁假義,也許吳導真的不喜歡這個人,於是在影片中基本就成了不仁不義。在曹操利用病鬼害了江東士兵之時,劉備為了保存實力而臨陣脫逃,反倒是孔明先生對周瑜許諾要堅持到底,更有冬節一天,關張趙三人離劉而去的情節,這兩段戲可以說是完全推翻了劉備在原著中的形象。雖然在影片結尾等東風之時導演借周瑜之口說出聯盟的瓦解只是一個計策,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劉備的變化是不合情理的。
按照劇本的設定,劉備如果走了,那麼他再出場就只能是最後一戰的時候,這樣才會更有懸念更有力度!但中間卻偏偏插進一場冬節包元宵的戲份,以關張趙三人的言語將劉備的自私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顯然是導演對劉備的某種審視,尤其與校軍場元宵誓師作了一個比較之後,導演的意圖便更加明顯了。
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處理方法雖然體顯出導演對人物的現代思考,但對於整部影片來說卻多少是一個敗筆,在前面的戲份中,多處是吳軍大營與曹軍大營的對比,那麼冬節為什麼不把曹軍大營的餃子宴拿出來呢?一邊是雄心勃勃的曹營,一邊是悲壯同愾的吳軍,對於最後一戰來說更有鋪墊的作用。所以筆者對於影片的處理方式只能理解也許是吳導的江湖義氣情結始終放不下的緣故。

《赤壁》全本應該是四個多小時,上下集分別看來暫時都不會讓人感覺疲累,不但由於劇中的現代化對白十分精彩有趣,更因為劇情飽滿,緊湊,節奏也把握得比較好(下集比上集更好,上集某些地方有些拖)。但想必觀影之後的人印象更深的是影片對戰爭場面的表現,應該說是華語電影中對大場面調度最為出彩的一部影片了。
《集結號》曾經以真實的戰爭場面而深受歡迎,但其在整體與個體的鏡頭轉換間其實是沒有太多章法可言的,只是一味地尋求刺激,所以牽動了觀眾的視神經。但《赤壁》一片中,戰爭的場面的確是調度有方,上集中的八卦陣一戰里不合時宜地出現了幾個擂台選手,但卻無法抹殺對陣法的電影表現,到了下集中,這種表現更加精彩。
筆者多少有些孤陋寡聞,所以很少見到在大場面戰爭中對陣法的表現,《赤壁》可以說開了這個先河。無論是上集中的八卦陣還是下集中的盾房子陣,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便它並不是真實的古代陣法,但這種形式看起來十分的好看,而且充滿了節奏感,令人感到賞心悅目。吳導在拍攝最後一戰的時候顯然是費了不少苦心,不但陣法具有形式感,士兵攻寨的行動也極有可視性,更重要的是,導演將這種大場面的演義與個體的行動融到了一起,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張弛有度,令觀眾不但沉浸在視覺的享受中,還不會失去對劇中人物命運的關注。
說來好笑,這令我突然想到了杜箕峰的黑幫片,同樣是強烈的形式感,同樣是強烈的劇中個人風彩,相輔相成,充滿了張力,在視覺享受以及人物塑造上都起到了相當精彩的效果!

筆者在評論《赤壁上》時所用的題目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部《三國》」,吳宇森導演顯然是拍出了自己心中的三國,一部好看有趣的《赤壁》。作為娛樂大片,它讓人跳出了自己思維中傳統的那個故事,所以,我們看的是《赤壁》,不是三國的「赤壁」!

韓兮
2009-1-8於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