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赤壁:決戰天下--Red Cliff Part II

赤壁(下)/赤壁决战天下/

7.6 / 21,063人    142分鐘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梁朝偉 金城武 張豐毅 張震 胡軍 林志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一月的雨

2009-01-09 02:43:03

赤壁:娛樂至死年代的大情懷


文:十一月的雨

《赤壁》是一個整體,分為上下兩部上映只是商業上的運作。它不像昆汀的《追殺比爾》,上下兩集風格差異極大,看做兩部電影也未嘗不可。因此把《赤壁》割裂開來評論對它是不公平的,至少也是不客觀的。這也是我在看完第一部之後沒有輕言優劣的原因。
 
現在,是時候了。於是,我想靜下心來說《赤壁》。
 
不知道大多數的80後青年是不是和我一樣,是從港片裡泡大的。我經歷了錄影帶時代的末期,趕上了影碟時代的崛起,正在享受高清時代的快感,我在電影載體的變遷過程中追逐電影至今。港片是我的電影啟蒙,啟蒙時期的我們熱血而激情、簡單而快樂,因此不可能不愛上吳宇森。即便是那時候的我還不會關注導演,我也無法對周潤發置若罔聞,無法對一億發子彈心如止水,無法不對惺惺相惜的英雄感情心潮澎湃。這些烙印於體內的悸動,和大家蜂擁《變形金剛》,和萬人齊唱羅大佑,和老人落淚於梅蘭芳,並無二致。這是一種情懷。

 情懷其實是把雙刃劍,如果你能想通這會是永遠的情懷;如果你非要跟時間較真它可能也會讓你黯然神傷,因為最美妙的往往都在回憶中。

 我最期待《赤壁》的時候其實是吳宇森剛透露自己這番野心的時候,在他的概念圖裡,那會的周瑜仍舊是梁朝偉,諸葛亮卻是周潤發。這裡麵包含的內容足以讓多少人感慨萬千啊,吳宇森轉戰好萊塢多年之後重回華語影壇、夢幻搭檔的再次合作、中國電影始終缺失的史詩類型、凝聚智慧的傳奇戰役赤壁之戰。理想總是容易讓人無比興奮的。

可隨著梁朝偉辭演,周潤發在開機前一天辭演,我的期待也如吳宇森緊縮的眉頭一樣,在現實面前一步步挫敗。即便是梁朝偉聽聞周潤發辭演的消息後趕回來救場,心中的有些遺憾也註定無法挽回了。這對讓我們魂牽夢移了多久的黃金組合,最後還是沒有在吳宇森的終極夢想中聚首。
 
於是,等到《赤壁》宣傳鋪天蓋地來襲的時候,我反而變得異常平靜了。沒有了舊日情懷的制約,我反而能更清楚的去玩味《赤壁》解讀吳宇森。

    庫布里克到死也沒能把心儀了一輩子的《拿破崙傳》搬上螢幕,吳宇森卻在中國電影工業尚處於摸索時期的階段拍出了屬於自己的《赤壁》,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幸福。

無憂財公子在評價吳導的《辣手神探》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筆者認為吳宇森把握中小型槍戰場面的功力是無人能及的,不論是過道、小屋、教堂還是樓梯,局部細微的處理都堪稱大家。但大場面老吳玩起來不是很得心應手,91年《喋血街頭》裡的越戰戲同樣遭到非議,以致於正式上映時剪掉了大量鏡頭。後來在美國拍《變臉》被許多行家稱讚,《風語者》就批評聲不斷。」

其實這也是我在看《赤壁》之前最擔心的地方了。這部鴻篇巨製的成功與否,最終還是要看它的戰爭場面。而從吳導之前的履歷來看,大場面恰恰是他的軟肋。要知道《不可能的任務2》之後他已經在好萊塢躋身一線動作導演的行列,如果不是《風語者》折戟沉沙,可能吳導現在仍在異國為國爭光呢,而《風語者》最遭人詬病的就是大場面的失控。

赤壁之戰無疑是迄今為止對他最大的挑戰。國人的想像止步於文字,央視的電視劇顯然無法滿足想像。因此,《赤壁》如果能夠用影像重構國人對草船借箭和火燒連環船的臆想,它將名垂千古。中國電影沒有先例可以借鑑,忘記《投名狀》吧,它只是一部披著古代戰爭外衣的動作片。

從這個角度來說,《赤壁》上集顯然不能完全展示全片的水準,除了後半段讓人頗為驚艷的八卦陣之外,其他的動作場面多是單打獨鬥,並無過多的宏觀展示。上集最大的作用只是在定一個基調,並著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每個角色的性格進行了深描。於是上集也成了網友們反覆提及的雷人台詞頻出的一段,這種頗為現代的演繹方式引來一片爭議聲。

其實熟悉吳宇森電影的人都可以感覺到他骨子裡浪漫和輕鬆的氣質,只是《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等悲情英雄氣質影片太過出名可能掩蓋了他的這一面。《縱橫四海》是這一風格的最佳體現,《赤壁》當中那種現代的幽默表達方式其實和它是一脈相承的。這和之前不說人話的中國大片們是有本質區別的,現在觀眾的過激反應更多的可能是患了「大片症候群」之後的延續癥狀吧!

有了上集的鋪承,《赤壁》下的拍攝風格和講述方式顯得順理成章。吳導不用再擔心因為醉心於宏大敘事而使得人物顯得空洞,關於他們的背景在上集中已經一覽無餘,現在我們期待的是他靜下心來步步為營的醞釀一場實實在在的驚天戰役。

我的期待並不多,吳宇森卻給了我期待之外的一些東西,這是我之前所沒有料到的。

孫劉聯軍最後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並非只是最後的火燒連環船那麼簡單,它是兩軍反覆對抗的最終結果,在它背後,是周瑜、諸葛亮與曹操的之間的連環博弈。影片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在於此了,它並沒有單純的一場場列舉那些膾炙人口的情節,而是環環相扣的把它們齊齊向前推動,每一個計謀,每一段情節都發揮著自己必不可少的作用,這種合力指向的結果只能是曹軍最後的崩盤、孫劉取得最後的勝利,一切顯得合情合理。

最絕妙的一段是吳宇森把蔣干盜書、草船借箭和曹操怒斬蔡瑁張允三段戲串聯到了一起:蔣干奉曹操之命去說服周瑜投降,周瑜卻利用假信騙他訓練水軍蔡瑁張允有殺曹之意。曹操本來對這種反間計將信將疑。但是緊接著蔡瑁張允為諸葛亮的草船白白奉上十萬支箭讓他怒不可遏,生性多疑的他立即下令斬了二人。這時手下急忙上來進諫:丞相,如果殺了他們水軍怎麼來訓練?曹操聽聞此語大驚失色:且慢!結果隨著這聲喝止的同時,兩個人剛好人頭落地。這段連環戲銜接流暢,還有股黑色幽默的意味在裡面,回味雋永。

關於最後的決戰我不想做過多的描述,究其原因可能是我沒有獲得期待中的快感,那種快感是當年讀《三國演義》時曹操被火燒戰船逃過一劫後哈哈大笑,說周瑜小兒還是不夠深謀遠慮,如果他在此處再設一隊兵馬,那老夫就算命再大可能也逃不了了。話音未落,一隊兵馬即應聲殺出。如此情景反覆了多次,直到曹操最終走投無路被關羽放走。讀來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赤壁》的火燒連環船和攻城場面確實宏大,比拚尤其激烈,特技也絕不含糊。但是為什麼我看到的是兩軍幾乎對等的死傷,為什麼我越來越看不到正義和邪惡的界限,為什麼我在期待快感的同時卻感覺越發的沉重。

我想這也是吳宇森最後甚至決定放棄戲劇性最強的敗走華容道這場戲的原因了。演義終究是演義,戰爭卻始終是戰爭。

李連杰說武術的最高境界是「止戈」,也就是停止鬥爭。吳宇森拍了一輩子暴力美學,到現在其實也悟到了,暴力其實無美麗可言,戰爭的最終目的只能是反對戰爭。否則就是對人性的忤逆。

周瑜最後說:這場戰爭,沒有勝利者。即便自己贏得了戰爭又怎麼樣,多少人為之付出了生命,戰爭就是浩劫。

小喬是《赤壁》下集裡的點睛之筆,她的溫柔婉約象徵的是一種普世的人性悲憫,這種關懷是超越政治超越戰爭的,這點從她不論是對誰都一視同仁可以看出。也正是如此,她明知不可能而為知,隻身前往曹營,為阻止這場戰爭做最後的努力。在曹操拒絕後她明白,讓曹操這樣狼子野心的人掌握天下最終可能是更多的人受到傷害,於是她最終還是選擇協助周郎,打贏這場戰爭。她對戰爭態度的轉變,從上下兩集的對比也可以看出。吳宇森在這個角色上投入的,其實正是自己最想要說的。

我可以說:《赤壁》始終是一部商業片,它的反戰思考遠遠談不上深刻,但這不代表著它沒有我們所需要大力褒獎的精神核心。但在某些人看來,它根本不配被列入談論的範疇,從甚囂塵上的「雷」和「囧」中便可以看到這一點。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描述的情景或許可以適用於當下的中國: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我想起了很小的時候在錄像廳看張徹的《新獨臂刀》,那是小時候腦海中最凌厲的記憶。吳宇森顯然師承了張徹的血脈,並賦予了自己特有的溫情。這份溫情這麼多年了始終沒有變,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雖然略顯陳舊,卻再次觸碰了我們內心的情懷。
              
赤 壁•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009-1-8

摘自我的部落格:
http://www.mtime.com/my/mxl117
QQ:1075723
MSN:mxl17@yahoo.com.cn
郵箱:nicolas_mi@163.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