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4 00:43:18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個學期的過程中,看的多部電影反映了不同側面女性的地位、思考以及生存狀態。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時時刻刻》。也因為這部電影對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有所了解和關注。
《時時刻刻》講述了三個女人的故事,雖然處於不同的時空,卻都渴求更有意義的生活。除了各自的恐懼與渴望,把她們聯繫起來的還有這個名字:戴羅薇夫人。
弗吉妮婭·吳爾芙,住在1920年代的倫敦郊區布魯姆斯伯利,開始寫她生前最後一部小說《戴羅薇夫人》,被寫作的天才燃燒的同時,遊走在瘋狂的邊緣。
蘿拉·布朗,一個生活在二戰末期的洛杉磯的家庭主婦,正在閱讀《戴羅薇夫人》,這本書使她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天她正在準備她丈夫的生日派對,肚子裡有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她卻和弗吉妮婭筆下的戴羅薇夫人一樣,萌生了自殺的願望。
克拉麗薩·沃甘,現代版的戴羅薇夫人,居住在1990年的紐約格林威治村,她深愛她的朋友理察,一個才華橫溢,卻因愛滋病而瀕死的詩人。理察給她起的外號也是戴羅薇夫人,因為她和戴羅薇夫人的名字一樣,都是克拉麗薩。
她們的故事交織到了一起,在每個時空,女人都被壓抑,但更多的是抗爭和自由的表達。
電影的基調是暗沉的,隨處都有鬥爭掙扎的痕跡,從靈魂深處回想放大。飾演吳爾芙的妮可基德曼、飾演克拉麗薩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和飾演蘿拉布朗的朱利安摩爾均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個人認為朱利安摩爾最為出彩。一出場的時候,說實話是有點嚇到我了,無法明白她那異常痛苦煎熬的表情。隨著劇情的發展,漸漸可以感受並生出認同感。該是怎樣淹沒在如何冗長無味的日常生活中才會擁有那種隨時都有窒息危險的表情,而置身於此種家庭生活的女性又該如何處置對逃離的渴望,無論是通過拋棄家庭的形式還是拋棄生命的形式。《戴羅薇夫人》單單是個引子,牽引出布朗夫人對無望循環生活的思考以及最終做出決斷。不能說她錯,至少她是為自己負責的,對自身角色進行了思量,難道這還不夠嗎?
應該說,離我們最近的角色也是布朗夫人。結婚、生育、相夫教子。雖然現在已為人婦人母的女性大部份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但是意識形態仍然趨向「男性中心說」,至少就大眾整體而言是如此。
關於結婚曾經聽到可笑的言論,其殘酷的真實存在性卻讓人心涼。現在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基本杜絕了在教育上男尊女卑的狀況。然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各有不同,有一個是為了「釣金龜婿」!說什麼為了使雙方更為匹配,為了結實有文化涵養的菁英男性,為了跨進所謂的有識文化圈。作為女兒該怎麼想?到頭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找個好男人?就好比在房子外面弄些綠化裝飾提高房價?同樣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樣工作競爭的機會,為什麼從伊始就浪費而不是選擇獨立自主生活呢!有如此想法的父母還算正常,畢竟男權統治了那麼長時間。照之努力的女兒們才是值得同情且悲哀的。
關於生育,「只有做了母親的女人才是完整的。」這句話耳熟能詳。僅僅從母性偉大角度說自然無從詬病,換個角度會如何呢?沒有完成生育任務的女性的生存是不完整的。生育是女性的本能沒錯,但是它是一項權利啊,並不是義務。「丁克家庭」的出現應該是女性主義得以伸張的成果吧,但是真的有多少人認同呢,更不要說樂見。
並不是反對女性生育以繁衍後代延續人類發展,考慮的角度倒是有待商榷。因為愛情想要孩子和因為婚姻必需要孩子不可混為一談。難道結了婚且生育功能正常的女性選擇不就是「消極怠工」?什麼時候開始生兒育女成為愛情唯一的代言?當然,母親是女性面對的角色之一,它可以使女性感受到完全不同以往的愛及精神狀態,比如突然強大的生命韌性和置一切於度外的犧牲勁。從女性生活本身來說是非常積極的一件事情。如果就女性在家庭的功能和角色性上說:「不完整」代表了完全迥異的含義,聽來使人多少不是滋味。
另外,現在興起「剩女」的說法,這個「剩」字從何而來?「女人不及男性的假相,恰恰是男人一手製造的。」那麼那些自比剩女的女性是不是在進行「不及」的自我宣言?女性從來都不應該作為商品任男人挑選!處於適婚年齡各方面條件都無不妥的女性沒有婚戀對像有哪裡不正常,得被扣上「剩」字!難道我們不能自主說不嗎?難道必須接受甚至吸引男人垂青?為什麼出現「剩女」一說而不是「剩男」?男女平等終究還是在形式上,即使法律的條條框框體現到位,民眾心中的「男本位」思想又該如何驅除……
吳爾芙在《一個人的房間》有提出女性的最低要求「一個女人如果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屋子,有年1500英鎊的收入,她就能擺脫男性的控制,可以平靜而客觀地思考。」沒錯!並且何須如此具體,只要保有自主意識在心中,任何狀態下都不要丟棄獨立思索的空間,房間不成形又如何。再怎樣強調男女平等也無法否認男女的差異。主張女性主義並非一味拒絕男性關懷,吳爾芙也坦言正是丈夫萊昂納德才使她文學的成就成為可能;並非依賴男性就是和女權對立,畢竟只要是人總有需要扶持的時候,而這個人往往可能是父親或者丈夫。然而,我們不能失去了女性意識,我們可以獨立生活,我們沒有任何必要為家庭犧牲思想甚至到了懷疑自身價值的地步,我們同樣可以幫助扶持男人就像有時候他們借我們肩膀一樣!
這一個房間不一定每天每時每刻都會用到,但是絕對要存在!這一刻的幸福下一刻或許就化身繩索,打開門,便有空氣可以呼吸!誰能統計究竟有多少女性現在仍然掙紮在布朗夫人一般的生獄中無法自拔。雖然我尚未經歷,但是感同身受的文化大環境營造出的無助感自會使人痛不欲生吧。
「摒棄生活,你是找不到安寧的。」摒棄了自主的思想及獨立的意識,女性主義終究還是虛無。就像片尾說的「願歲月能長久,願愛能長久,願那些時時刻刻能長久。」無論思索帶給我們的是欣喜是痛苦是希望還是絕望,它們本身構成生命的軌跡,那些細瑣的時時刻刻一旦銷聲匿跡,那扇房門一旦閉鎖,女性意識的覺醒便灰飛煙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