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声光伴我飞(港)/一九零零的传奇

8 / 69,197人    165分鐘 | 123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導演: 吉賽佩托納托雷
編劇: 亞歷山卓.巴瑞科 吉賽佩托納托雷
演員: 提姆羅斯 普魯特泰勒文斯 Clarence Williams III Bill Nun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ythia

2008-12-10 22:56:57

七寶樓台



  似乎不少中國大陸觀眾鍾愛此片,事實上托納托雷的這部作品在西方影響力有限,得過金球的最佳原創音樂和歐洲電影獎的最佳攝影,此外乏善可陳,無非歐洲的《十面埋伏》--浮華的形式美隔著文化差異,總是能獲得一些不明就裡的掌聲。
  
  1900的形象,很容易聯想起歐洲的歷史悠久的航船故事,想起茨威格有名的《西洋棋的故事》--那也是海輪上的技藝角逐。福柯的《瘋癲與文明》中的水上漂泊者最切合1900,「旅行的囚徒」,海的囚徒,最自由最開放的地方的囚徒。他一生都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不履塵世的不可捉摸的身世和命運,編劇讓他把這樣的命運堅持到底,只有遠離陸地,他方能觸摸到他的真理和故鄉--這是夢,是傳奇。
  
    有人稱道說: 『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陸地上的生活,是不是每個人都認為紐約是天堂?1900終生沒有下船,他說陸地比起大海來更無限,是因為他活的很純粹,試想哪個人沒有受到過別人的影響,1900在別人的觀點中也曾經迷惑,他曾經試圖離開大海,但是在最後他又做回了自己。我想導演在本片中想說的,就是要做回自己這一簡單道理。』
  
     這個道理就是我說的孤立意象,很迷人。但是整個故事的邏輯是扯淡的。說實話,這個故事比茨威格的《西洋棋的故事》還要扯淡,托納多雷有多少想像力我不知道,但這個故事是多個歐洲傳說和觀點的匆促結晶,未加推敲,它得過攝影和音樂獎,這的確是評委清醒的洞見,本篇的電影手段精緻,但就故事本身而言,遠未到千錘百鍊的精品的程度。
  
      天才在冥想中無師自通,在冥想中自我囚禁和神遊八荒,以音樂為背景的電影,恰好是建立在人們對技藝訓練的不了解和幻想之上,它的邏輯錯誤被人們視而不見了。任何一個職業鋼琴師都會認為這個天才是瞎扯,沒有摸過鍵盤的孩子首次就能彈出和弦?琴弦能熱到點燃菸頭?這是神話。這是天授的神秘技藝。1900是神之子,不是人之子。不是20世紀前半葉嗎?好,一戰在哪裡?經濟大蕭條在哪裡?二戰在哪裡?這種粗疏說好聽了是想像力,正如張藝謀的《英雄》往好聽里說也是個寓言--但嚴肅考究起來,《1900的傳奇》又不甘心並作為一個童話,它感嘆著新大陸對老歐洲的吸引力和破壞力,感嘆著工業文明的迅捷無情,一方面讓主角入世地察言觀色,好勝地進行技藝角逐,一方面又讓他厭世地特立獨行,不履塵土。
  
  我一直嘆賞托納托雷的速寫功力,對影片龍套的芸芸眾生幾個鏡頭,往往耐玩味,這種漂亮小橋段的特色在《海上鋼琴師》中尤為明顯,走馬觀花,電影主幹卻陷入空洞和乏力中。所以這電影離真正的嚴肅作品還有距離,它只能被歸入浪漫文藝片,為賞心悅目而產生。
  
  
      1900的身世就是歐洲的水手傳說:來自永無寧靜的大海的異人,沒有故鄉,永不出口的秘密,對女人的愛猶如神之子對塵世的最後一點眷戀,勘破了這最後一朵紅蓮,就徹底歸入自由的天道了。
  
      對固定的陸地生活的厭倦。陸地比海更為變幻莫測,這也是老生常談,在1999年的故事片裡傳達這種思想,似乎銳利,其實已經是被人廣為接受的理論。
  
      1900的性格和宿命,從這個電影的情節尚不存在的時候,就已經被編劇決定了,其後只是填充一些細節將其勾連起來而已。
  可以認為1900的故事是小號手編造的,這個人對於陸地而言不存在。1900的虛幻性不影響這個故事的美。但是影片結尾處船爆炸,毫無惋惜生命消失的同情感。一個夢,一個時代,1900,消失了,終結了。再沒有如此從容的如此浪漫的如此驚險的交通工具,船運時代消失了,更快捷,更冷血,更不耐停留而更有隱忍力的後工業文明時代開啟,如此而已。1900靈魂從此可以不依附於任何物質的束縛,遨遊於天海間了。
  
      托納多雷描述孤立意象很高明,但1900的傳奇依然是商業片,經不起推敲。1900長篇大論的「陸地是無限的」,為他終身不下船做解釋,全然是牽強的說教,編劇的確在藐視觀眾的智慧。我如果是編劇,寧可把這段全部剪掉。
  
      陸地再無限,人生也是有限的。除非對於神之子,人生的限制才成為考慮。1900對世俗生活的恐懼,是神之子對世俗的恐懼。只有大海才是他的故鄉,只有大海才懂得他的天才和智慧。通過1900之口抒發一下對世俗奮鬥的厭倦,對工業社會的厭倦,這是讓人不勝厭煩的畫蛇添足。
     
  托納托雷就是個造夢的傢伙。主題先行,邏輯瘸腿。適合的觀眾是「憂傷的年輕人」,或者疲倦時理性讓位於情緒化的悲傷者,理解他要表示一種意境而已。托納托雷的海上鋼琴師和《美麗城三重奏》這樣的動畫片其實性質上沒有區別,都表現歐洲人在工業文明中的一種厭倦和夢。是廢墟上的懷舊,而不關懷現實和未來。
  
  讓1900煥發愛情的少女形象非常美麗,溫暖,縹緲,她熟睡的櫻唇是在水一方的幸福,這似乎是個法國女演員。托納托雷擅長製造一些意象。雖然《1900的傳奇》在邏輯上缺陷重重,但有些意象非常動人。可能他的價值就在於這些孤立的意象,而非故事的全部
    
  我懷疑托納托雷並不熱愛想像力或時代,只是熱愛意象。寧可邏輯斷裂,也要突出意象。
  
  然而,我喜歡這部電影的音樂和攝影,我也喜歡神之子1900,阿波羅般的技藝,英俊,從容,閑雅和脫俗,凡人誰不愛?這是神話中孤絕的散仙,他的藝術也毫無塵世中音樂的傳承--簡直是對經典音樂的不屑一顧,藝術簡化為直指人心的神秘天賦,看似高妙到了極點,其實是通俗到了極點,這使得對西方音樂一無所知的觀眾,幻覺自己也享受到音樂的真諦,領會到藝術的極高境地。這就是導演的狡猾,這就是做的漂亮好看的商業電影。在一個不關心歐洲歷史、不留意西方音樂歷史軌跡的市場中,這就是讓觀眾沉醉的偽藝術電影--說它偽藝術,因為它失卻了藝術的基本要素:真誠,這部電影的一切都在為一個意像一個概念一個觀點服務著。
  
  如果擺脫人對神的迷戀,用人的理性來評判的話,不如貝克呂松的《big blue>,如果《big blue>(碧海藍天?)是10分的話,《海上鋼琴師》只有7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