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約翰葛里遜之造雨人--The Rainmaker

造雨人/播雨者/JohnGrisham'sTheRainmaker

7.2 / 82,811人    135分鐘

製片: 麥克道格拉斯 導演: 法蘭西斯柯波拉
編劇: 約翰葛李森 法蘭西斯柯波拉
演員: 麥特戴蒙 丹尼狄維托 強沃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紀諾亞

2008-12-01 05:09:04

你願做旱地送水的造雨人嗎?


「造雨人」,這個似乎帶點宗教色彩的名字就足以誘惑我對這部影片心生嚮往。導演科波拉、主演馬特•達蒙及丹尼•德維托的豪華陣容,也完全讓我有理由期待它將陪伴我度過愉快的兩個小時。

從下午三點多直到暮色四合,我果然被牢牢吸引在電腦螢幕前,被劇情感染著忽喜忽憂,與劇中人分享著哀傷與歡樂,並在結尾深深長嘆一口氣,說不清心裡到底是什麼滋味。

故事並不復雜。講述1996年在美國田納西州(本片攝於1997年),一個名叫魯迪•貝勒的法學院畢業生如何在走出校門後努力謀生,以法律為武器維護自己手頭僅有的兩個客戶合法權益的事情。扣人心弦的是他為一位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唐尼與保險公司索取理賠的官司,帶點幽默的是他與一個以為自己身價百萬其實只剩下四萬美元財產的老太太立遺囑的交往,悽惶中又不乏美好的是他與一位飽受家庭暴力傷害的弱女子情愫漸生的可能的愛情。值得一提的還有魯迪矮墩墩的合夥人德克,他玩世不恭,說話尖利,戲謔的話語往往能一針見血,在律師這一行也混了許久,卻至今未拿到律師資格證,然而在險象環生的法庭辯論中一次又一次憑他的經驗與機智幫助魯迪戰勝對手,只可惜最後宣判保險公司賠償的五千萬美元他們分文也未能到手,不能不令他感到有些黯然。

應該說,在歐美的許多國家,律師的形象並不光彩,無所謂正義與公平,誰付錢就為誰說話,法律應有的神聖光環被他們的巧舌如簧踐踏到塵土的最低處,怎樣從客戶身上獲取最大利潤才是他們絞盡腦汁搜索枯腸要努力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馬特•達蒙飾演的魯迪簡直就是天使落入凡間。他自尊、自立、自強,少年喪父,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天下;他勤奮、刻苦、上進,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能抓緊時間學習,一舉通過律師資格考試;他整潔、健康、陽光,彬彬有禮的氣度,稍顯羞澀的言行,會讓人輕而易舉就對他產生信任與好感;他善良、富於正義感和同情心,願意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幫助那些在貧困和絕望中掙扎的人們;他堅定、執著、潔身自好,畢業之後的第一場官司讓他聲名鵲起,他卻因害怕同流合污導致理想破滅而改行做了教師。用他的話來說:「我仍然熱愛法律,並且還將繼續熱愛下去,可也許我應該教授法律,而不是親自實踐。」

影片從開始到最後,伴隨情節的發展,不時會響起魯迪的心靈獨白,真誠,坦蕩,很容易打動人。當影片即將結束,魯迪目送朋友德克跨下長長的樓梯時,他的最後一段獨白響起:「每個律師,至少會有那麼一次,嘗試跨越他從來未曾想到過的界限。然而,當這種跨越不斷出現的時候,那道界限就此消失了,而你也就成了那個群體中的一員,無異於髒水中的鯊魚。」

「髒水中的鯊魚」是有所指的——當初魯迪剛從學校畢業,找到第一家肯接納他的律師事務所時,在那位臭名昭著的老闆彪漢的辦公室裡,老闆椅後赫然立著的就是一個遊動著幾條小鯊魚的大魚缸,兩個老奸巨滑、閃爍著詭譎笑容的傢伙正一唱一合地給魯迪上著踏入社會的第一課。在影片的開頭出現這一幕,其象徵意義和諷刺意味呼之欲出。

其實,這段話多麼適用於無數剛剛步入任何一種行當的年輕人。

也許曾經和魯迪一樣滿懷理想主義豪情,和魯迪一樣純潔、堅定、無所畏懼、相信正義必勝,而現實就如一缸髒水,在不知不覺中裹挾了你,包圍了你。你不肯改變自己的呼吸方式,便艱於視聽,難以為繼,或者你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衝出這一缸髒水,重新投身新的河流;而當你對污濁的現實慢慢適應,漸漸接受,緩緩改變,你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裹挾下一股清流的髒水,輪迴,週而復始,永無寧日。

人,要有多少的清醒和多強的意志,才能提醒自己不要身陷泥淖不可自拔?要有多大的勇氣和嚴苛得近乎於殘忍的自制,才能拒絕輕輕越過界限便唾手可得的一切利益?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今天的社會,還有多少人當得起莎士比亞這樣熱情洋溢的讚美?

想起在《師道》上讀到的《老徐老師》,想起鐵皮鼓在《隨筆週刊》裡對學生提出「做一個偉大的人」的倡議,我想,即使此生我們註定平凡和渺小,至少我們可以努力成為一個嚮往偉大的人。因為他說:「一個渴望成為鳳凰的人,是註定要不為外物所障,始終心懷天下,充滿悲憫的人,是能夠不斷自我發思,自我超越的人。」

對一個普通的教師而言,堅守住自己最初那份熱烈的理想,堅守住內心清白做人的立場,教好書,育好人,也是在做造雨人的事業,也無異於為旱地的人送上一片清涼與甘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