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李米的猜想--The Equation of Love and Death

李米的猜想/爱失偿(港)/李米的遭遇

6.9 / 852人    China:96分鐘

導演: 曹保平
編劇: 曹保平
演員: 周迅 張涵予 鄧超 王寶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魚非魚

2008-11-28 07:42:43

關於本片曹保平本人的一些話


    在劇本送審時,電影局給「李米」也提了很多意見,我們也做了修改。他們覺得我的切入點和表達還是不正常,不是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希望的方法和表達。比如,「你為什麼要寫一個女孩和毒販的愛情呢?」你要拋開這個故事載體來看底下這個東西的時候,那我也沒話說了。但是我也有話說:「周迅演的主人公一開始並不知道他是毒販,你不能剝奪一個女孩的愛的權利,我並不知道你是毒販呀。」在這個電影裡,我賦予每個人物的前史和困境都不像一個商業片和簡單的愛情故事,我想呈現一個時代性、現代人的焦灼狀態,而這個狀態細緻地體現在每個人身上,今天這個社會都挺焦躁的。可是,在電影裡很多細節你沒法呈現。

    比如裘火貴和邱月天,裘火貴的鄰居是鄉長的老岳父,他家廁所的排風扇對到裘火貴家廚房,臭得不成,他就天天和鄉長老岳父掰扯這事,兩人就打架,突然有一天老岳父腦溢血死了,說是被他打死了,裘火貴拎著包跑到外地,三年都不敢回家。後來鄉長放話了,拿三萬塊錢就可以回家了。三年沒有見到老婆孩子,他要掙這三萬塊錢就販毒去了。

    邱月天也是因為暗戀小月,小月媽貪錢,他出不了彩禮,只能進城打工。邱月天進城打工賺錢很難,總是被人欺負被人騙,賺不到錢,他最後為了錢跟裘火貴販毒去了。

    張涵予演的那個警察在很多人看來沒有意義,而他的意義恰恰也就在這。你要是簡單完成敘事功能,張涵予演的警察完全沒有必要出現,他老婆給他戴綠帽子,他自己焦頭爛額了。他可以變成一個符號化的警察,這個事依然可以完成。

    但是這個個性化的警察形象,不能完全實現。張涵予演的那個警察,警察能說什麼樣的話,不能說什麼樣的話,都有嚴格的尺度的,不能把警察形象壞了,這在他們的概念里是玷污和醜化公安形象。客觀地說,這不能完全說與電影局有關係,我們國情決定是這樣。這片子就算電影局通過了,公安部門給你打個電話,你片子還是必須得叫停。

    通過這些事我覺得,在中國做電影你得很客觀地看這些事,在這樣的國情下,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不是你個人力量可以改變的。你只能是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在狹小的空間裡調整你自己,鍛鍊自己的能力。

    周迅看了「李米」的劇本特別喜歡,因為她在香港、內地的票房影響力,給了華誼一定信心。他們的營銷部門不樂觀,認為這個電影不能賺錢,但王中磊說他找不到一個不拍的理由,有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呢?

    我原來想把「李米」做成一個單純的公路片,就是兩歹徒綁架一人,他逃跑的過程,做的很緊張很好看,或者可以做成一個尋找男朋友的情感故事。但最後我決定做一個尋找真相的詭異故事,有點像大衛·林奇風格的電影。

    鄧超演的馬兵、方文其實不是一個人;小香和王寶強的故事完全是他臆想出來的,真相層層剝開的時候,突然真相找不著了,原來的結尾周迅是從警察局裡出來的時候,突然往後移到一個DV機的螢幕裡,一切都很詭異,沒有結果。

    這樣一個比較詭異、撲朔迷離的電影,我覺得是中國電影裡沒有的。在電影的敘事上,我不希望正敘著講,我希望插著講,但華誼希望我把結構變成平行的,共同推進的方法。再比如你希望的電影是複雜、詭異的,但華誼可能就希望簡單明瞭。

    按照我的版本設想,可能比現在成片的表達要更複雜,更個人化,但是從華誼角度而言,他們覺得這樣的複雜和個人化,會影響到市場推廣和觀眾的接受。所以,他們要求徹底的改變。

    最後,「李米」變成了一個溫情片、一個愛情故事了,被剪掉了五十多分鐘。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個損害的過程,你不斷會消減尖銳性和犀利性, 最後變成一個大家都比較容易接受的一個電影。「光榮」被人看到更多是在網路上,這個輻射的面其實很有限。但從社會影響力而言,「李米」被更多人看到也是一個好事,大家知道有你這樣的導演,在做這樣的電影,你一步一步積累,等你做到一定的時候,你就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真正想法去拍電影。

    拍「光榮」的時候,除了我挑的男主角葉光榮由北京人藝的演員吳剛飾演外,其餘主要角色大都是雲南本地演員扮演。我把他們拉到那個拍戲的村莊,三十多天封閉在一個村里,都不洗臉,不刷牙,早晨起來都掛著眼屎,鬍子拉碴,我看他們都覺得特噁心。他們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從小鎮上的人那兒扒下來買的:「我給你買件新毛衣,這件毛衣我要了。」扒下那舊毛衣就直接穿演員身上,那味兒還在上面呢。

    當演員和那些人活在一塊兒了,我拍的時候,再把所有有表演痕跡的地方全部打回去,找到一種最紀實的狀態。可是紀實狀態有時候又會喪失掉你戲劇張力的複雜性。你就永遠在互相糾纏,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特別美妙的過程。

    但拍「李米」所用的演員都是腕兒,周迅、王寶強、鄧超、張涵予。當你用這麼多明星的時候,很難每一部戲都達到你想要的這樣一個創作狀態,但「李米」是個特例,它做到了。因為這些演員都很認真。

    周迅本身她就是一個挺瘋狂的人,你怎麼折騰她都行,你把她弄死了都行。因為有她這樣一個例子,王寶強、鄧超正是處於這樣一個時候,往上走的心氣兒特別高,所有這些人湊到一塊兒,都能夠達成這樣一個目的。有一場是周迅在加油站的時候,其實有些鏡頭根本拍不到王艷輝、王寶強,但是他們讓人非常感動的,一直站在旁邊,說「我們要讓現場的空氣都是一樣的」。

    我既不想把《李米的猜想》拍成簡單的商業片,也不想把它拍成藝術電影,我只想拍成特別好看的電影,但在背後有強烈的表達和態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