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縱情四海--The Man Who Cried

纵情四海/哭泣的男人/哭泣的恋人

6.2 / 13,347人    100分鐘 | Italy:97分鐘 (Venice Film Festival)

導演: 莎莉波特
編劇: 莎莉波特
演員: 克莉絲汀娜蕾茜 強尼戴普 凱特布蘭琪 約翰特托羅 Oleg Yankovsk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格林沙漠

2008-11-26 12:52:32

夜半歌聲如泣如訴


The Man Who Cried,又譯作《縱情四海》,一看就是香港人譯的,像黑幫片。被我列在豆瓣上想看的電影中很久了,雖然不記得當初為什麼想看,大約是因為Johnny Depp,或者二戰的時代背景,後來發現演員陣容還真是大牌Johnny Depp+Christina Ricci+Cate Blanchett。
片子不長,看完後意外的發現更美的是它的音樂。
片頭是男高音緩緩吟唱,歌者在人群中縱情歌唱的畫面不斷切換,憂愁緩慢的旋律卻如泣如訴,為影片一開始的家園破碎、流離失所埋下基調。片中的Christina Ricci加入了一個歌劇團,OST音樂里也有了大量的歌劇唱段。包括威爾第 《Il trovatore》(吟遊詩人)中的《Di quella pira》(柴堆上火焰熊熊),普契尼《Tosca》(托斯卡)中的《E lucevan le stelle》(星光燦爛),以及經典歌曲《Torna a Surriento》(重歸蘇蓮托)。小演員和Christina Ricci輕唱的那首英文民謠般的《When I am laid in Earth》充滿了悲傷;臨近結束處,Christina Ricci一曲《Szomorú vasárnap》(Gloomy Sunday),跟片子的基調太符合了。
Johnny Depp再次扮演吉普賽人,歡快的吉普賽音樂充滿民族風情,不過角色本身比較單薄,前半部份甚至沒有台詞,單憑眼神不斷放電。Cate Blanchett扮演的舞女一上來就把我迷住了,舉手投足貓一般的優雅。說著帶俄語口音的英文,在巴黎的紙醉金迷中有小女人的貪慕虛榮,卻也對同甘共苦的朋友不離不棄。
歌劇團的台柱,John Turturro扮演的義大利男高音似乎是一個反面角色。他看不起流浪的吉普賽人,德軍進入巴黎後,是他向德軍告發了Christina Ricci的猶太人身份,但我並不對這個角色心生憎惡。當巴黎淪陷,人們逃亡出城,高朋滿座的歌劇院頓時門可羅雀時,他對著台下三三兩兩的觀眾依然歌聲嘹亮,縱然身後只有Christina Ricci一個演員應和,換來的也是稀稀拉拉的掌聲。有一場他向聖母祈禱的戲,大概是這樣說的:除了您給我的這副嗓音外,我一無所有,不能唱歌的話,我將一事無成,為了義大利,為了音樂,我求你,讓德國人勝利……
此片情節倒在其次,結尾尤其讓我不太滿意。戰亂中Christina Ricci居然很RP地從德軍鐵蹄下逃脫,海難也沒有能夠阻擋其赴美尋父的路途,更RP的是她爸爸居然在美國事業有成一舉成為歌舞片大亨,最後父女相認安然離世。如果在海難的時候就掐掉,和片頭呼應一下,或者可以讓救援人員找到Christina Ricci,但是別表現出她是生是死——讓觀眾猜去吧,要知道,永垂不朽的永遠是悲劇和開放式的結局。
最後再次強烈推薦OST,尤其是片頭那首比才歌劇《Les pêcheurs de perles》(採珠人)中的詠嘆調《Je crois entendre encore》(我彷彿在花叢中),映證了影片的名字,The Man Who Cried,如泣如訴。

http://green-summer.blogbus.com/logs/31778464.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