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當櫻花盛開--Cherry Blossoms

樱花盛开/当樱花盛开时/快乐的伤逝

7.7 / 5,227人    Argentina:127分鐘 | Germany:127分鐘

導演: 多莉絲朵利
編劇: 多莉絲朵利
演員: 艾瑪魏波 漢娜蘿蕾艾爾斯納 娜雅鄔兒 貝吉特米妮克美爾 芙蘿莉安娜達妮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8-11-21 18:40:15

東方的承諾


按照德國電影獎的頒獎結果,過去一年最好的三部德國電影分別是《天堂邊緣》(金蘿拉獎)、《櫻花盛開》(銀蘿拉獎)以及《浪潮》(銅蘿拉獎)。《櫻花盛開》雖然沒有作為德國代表報名奧斯卡,但作為偏重文藝抒情的影片,去了也不一定吃香。對於關注德國電影不多的影迷,這三部電影是必看的。

■片名:《櫻花盛開》

■導演:桃麗絲·多利

■上映日期:2008年3月6日(德國)

■讀家:木衛二

■推薦指數:★★★★☆☆

■一句話點評:富士山下,東京物語。20年後,德國人再一次來到東方,在生命迷失與親情缺憾中尋找小津。

1985年,文德斯用攝影機展示了一幅「東京畫」,這幅畫就是紀錄片《尋找小津》,德國人用它表達了對已故導演小津安二郎的追思。說起小津電影裡的東京,首推代表作《東京物語》,影片講述了日本傳統家庭的分崩離析。《櫻花盛開》與《東京物語》有多少相似之處,恐怕很難說得清楚。影片主人公魯迪是名按部就班、生活規律的老人,即將退休的他不愛走動,更喜歡待在小鎮上。妻子杜麗一直在身邊照顧著他,她迷戀日本文化,想和丈夫一起去游富士山。疼愛的小兒子在東京工作,大兒子和女兒在柏林。

年邁的父母出發去尋找生活在大城市裡的兒女,兒女俗事纏身,推說很忙,無暇陪伴父母甚至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夫妻中的一人撒手離去,剩下老伴獨自面對殘生。《櫻花盛開》的一大部份劇情顯然有受到《東京物語》的影響,雖然在導演意圖和技巧手法上,桃麗絲·多利表現出來的影像風格是「 不小津」。女性導演在生活故事裡插入了許多帶有抒情性質的鏡頭,飛蠅哀鴉、花草樹木、藍天大海,此類入畫事物無一不是人物內心情感的體現與過渡。結尾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難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達到了情景交融的頂點。

正如日本評論人士指出的,二十年前小津電影裡的平靜生活早已是蕩然無存。東京經過激烈的現代化進程,成為了享譽全球的大都會。《櫻花盛開》用不小篇幅來展示外來者——魯迪老人的見聞,他的目光所及之處有摩天高樓的夜色光亮,街頭行人的川流不息。至於燈紅酒綠的艷舞場和泡泡浴,老人終歸是消受不起。不同於《迷失東京》里比爾·莫瑞的過氣困惑,魯迪的東京之行更多來自內心的指引。語言不是他的障礙,至少不是一個需要用片名來解釋的溝通障礙。東京是《櫻花盛開》的重頭場景,但不是電影的全部。小鎮的生活、柏林的停留、波羅的海的旅行同樣佔去應有的時長。

《櫻花盛開》里有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至於尾聲的桌談一幕,恐怕不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它留下的更多是無奈。上下兩代人的隔閡不是淺淺一划的溝壑,兒女的情感是真摯的,但他們的自私卻在事實上疏遠了父母,彼此沒能達成真正和解。兒女的抱怨和不滿,老人是看在眼中也聽入耳裡的。他想著走出兒子那封閉的小房間,正如他離開小鎮,開始這趟尋找之旅。東京很大,所以兒子給他製作了個紙牌,可以掛在胸前,上有聯繫電話,防止老人走丟。小細節顯得有些諷刺,因為兒子那邊總是忙碌忙碌。

櫻花怒放的場景只有一小段落,魯迪和小兒子還有其他人攜酒帶餚在樹下賞花,飄零落盡的風花短暫道出了生命的無常。老人的時日無多從片頭埋設開始,中間或有起落,總算還能安詳而歸。能接受老人,傾聽他心聲的不是自己兒女,導演安排了一個不相識的、無家可歸的日本少女承擔該角色(之前是女兒的LES女友,同樣非親非故的)。少女子次幫他買票送他上車,聽他講如何做菜,陪他去看富士山,老少交心,默契相處。

相較於東方,西方的家庭更早解體,這也是《東京物語》受到國際上普遍歡迎的原因所在。《櫻花盛開》重複了該主題,家庭實體的功能退化,兩代人的關係疏遠與親情冷漠,影片讓魯迪夫婦的心靈歸宿放在了異國他鄉。影片在杜麗迷戀的舞踏上著墨不少,塗白粉的演員赤裸著身體,在舞台上用古怪的肢體語言,賣力地向台下觀者傳達著什麼東西。部份觀眾認為片中的舞踏與美感絕緣,令他們感到醜陋和不安,這些另當別論。舞踏是影片的生命力所在,確切說還包括少女自己、妻子和少女手把手教給老人的舞蹈。魯迪身披逝者的衣物,在想像中繼續跟妻子相伴共舞。

富士山在片頭畫像上出現時形態各異,後來一度被雲霧繚繞遮擋,不露真實面目(小津所屬松竹公司的片頭也是富士山)。當冰雪覆蓋的山頭出現,富士山化為晨光中的眼前存在,它不再藉助於他人的途徑,魯迪也明白了妻子心中的一生所往。他的努力尋找,終於在富士山下有了一個圓滿答案。【來源:北京青年報】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3907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