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婧

2008-11-16 01:21:41

信仰與立場


原文地址:http://campo.blogbus.com/logs/31363325.html

一般來說,叛徒是一個貶義詞。

早年在被國產劇普及教育的年代裡,學會分辨我黨的情報工作人員叫「地下黨」,而其他組織的情報工作人員叫「漢奸」,其實看來比較像是一種分裂式的自我欺騙。再之後,隨著WTO進駐中國及娛樂化網路的迅猛發展,觀影視野大大擴展,於是認識了什麼是FBI,KBG,還有007。再之後,猛地一下,香港電影的一次爆發性創新革命,為我們帶來了延續了幾年的各個版本的「無間道」。

看得多了,不禁會想,其實對於「背叛」本身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是,你站在什麼位置上,到底什麼是正確的事。 有人為了民族主義偏執排外,有人為了宗教信仰血濺當場,在本來就有傾向性的社會中,站對方向似乎是個嚴肅的話題。然而,認真研究過就會發現,那些宗教的教義或是組織的願景,都是在說著和平與愛,都是在說著寬恕與慈悲,那到底該堅守對異教徒的討伐,還是崇仰人性,大愛無疆?

到底什麼是正確的事?

一開始就覺得《叛國者》這個中文譯名其實應該直接譯作《叛徒》,雖然少了輿論效果,但是其實是更為準確的。電影中講述了一個背負打入敵人內部的穆斯林軍官Samir的臥底經歷,故事情節並非跌宕起伏懸疑驚悚,甚至是有些平淡的通過完成任務而歸隱這樣一個收尾而結束了。

然而,整部電影用穆斯林的信仰為主線勾畫出來的這樣一個靈魂角色,卻並非機智勇敢這麼簡單。

對於美國軍方來說,他是臥底,只有單線聯繫人,被銷毀了所有的資料。他要背負著只有自己知道的使命,孤獨的去完成危險的工作。而當他的聯繫人意外死掉的那一刻,他幾乎喪失了所有被理解的可能。走這樣一條不歸路,但他仍然堅定,因為他有信仰。 對於恐怖組織來說,他是內鬼。他細心佈局,慢慢進入要害,參與人肉炸彈的策劃甚至實踐,看著自己親手傷害的無辜民眾,只能偷偷的躲在洗手間裡哭。而就在這個組織里,他結識可謂志同道合的兄弟,而他最終也只能反戈相向。背叛情誼,但他仍然堅定,因為他有信仰。

他並沒有很愛國,他也並非對反恐行動或情報工作充滿敬佩,他甚至不是一個英俊瀟灑身手非凡的英雄主義者,他為信仰而活,為和平而執著,這就是他最終的立場,因此我們可以追隨著他因為信仰而處變不驚的眼神,發現他從未背叛過什麼。直至最後一幕,他在穆斯林的教堂內安靜的祈禱,飛揚起來的灰塵被陽光染成金色纏繞在他身邊,閃過一個清澈而安靜的悲憫。

到底什麼是正確的事呢?抑或世界上本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偉大到需要犧牲無辜平民來成就,無論是國家還是宗教團體。當信仰都變成權利爭奪的手術刀或者甚至殺人的工具時,有多少人能夠回歸本源看清實質呢?盲目的愛國主義,不也就是這樣一種信仰麼。那到底是什麼人在背叛呢?是堅守美國霸權主義的FBI嗎?是醞釀恐怖活動的宗教極端分子嗎?抑或是最終選擇了獨善其身的Samir?

911之後的美國是挫敗、敏感的,表現在電影上或者會更直觀一些,然而美國電影總是會深入淺出的以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政治、宗教、甚至恐怖主義,讓人們可以了解到更多方面的訊息。更多的時候,你甚至可以看見美國人民在自省、在反思,繼而開拓進取,面對打擊,他們也有抱怨也有心疼,但是重建的勇氣和滿懷希望的人文主義憧憬,都能讓人看到力量。

 如《華氏911》。這部電影站在一個未必公允的角度上,把911歸咎於團體利益之間的爭奪賽。電影用一些不為人知的視角,把911前後美國政府與阿富汗的所有後台交易擺上螢幕。巨頭們金錢的來往、石油的交易,再到布希集團與拉登集團的暗箱操作,一轉眼,雙子星碎身塵埃,伊拉克戰爭拉開序幕。在導演的鏡頭下,無辜的母親在哭泣,被燒焦的房屋,被炸爛了鼻子的女孩,到處是死去腐爛的屍體。美國大兵們開始困惑,這場戰爭是救贖還是背叛?這部電影關於利益。

 如《人生訪客》。這部電影用一個老教授的視野反思911之後美國民眾對異族的困惑,那時的美國陷入了一場民族和宗教問題被畸形的放大的漩渦,很多平常的舉動都被納為重點懷疑,在主觀偏執的規定下,移民局和警察充當了冷酷無情的制裁工具,從國家的角度把敵視變成社會問題。美國是各種文化的交匯,電影中,在報攤上,赫然擺放著波斯文的報紙,阿拉伯文的報紙,甚至還有漢語報紙(星島日報)。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是寬容和理解。這部電影關於寬恕。

 如《反恐疑雲》。這部電影中年輕的特工在面對被懷疑是恐怖份子的工程師時開始反思自己的信念,然而政治無關對錯,政治並非人道主義,他在正義與國家之間的搖擺不定,想要反抗體制卻又顯得單薄無力,其實他是在做一個給了選擇權卻固定了答案的題目。人在成長中需要面對很多難題,被人擊倒不怕,難就難在怎麼站起來。對於素昧平生的人,我們是否能做到公平的去看待甚至保持一種惻隱之心?對於傷害過我們的人,是否又能平靜的就事論事甚至站在他的角度學會理解?這部電影關於抉擇。

 如《世貿中心》。這部電影僅僅只是還原了世貿中心被炸的那兩天的事情。被壓在樓下的人們計算著每一分一秒活著的時間,他們討論生活、家庭,他們互相詢問對方有多少孩子,叫什麼名字,在壓力下互相責怪、互相傷害、互相疼惜。於是救援。有自願的,有組織的,冒著再次坍塌的危險。之後,被挖出來的人對著妻子說「you kept me alive」。雙子星坍塌了,電影卻用愛安撫了距離911五年之後仍然傷痕纍纍的心。這部電影關於愛心。

 如《從心開始》。這部電影從微觀的小人物的角度,像放大鏡一樣讓我們看雙子星坍塌後的滿目瘡痍。一個因911失去了家庭和所有幸福的牙醫,在今後的五年中自我封閉,折磨自己的神經、折磨自己的身體、折磨自己生存的意義,也折磨著自己身邊的所有人。沒有殺人放火,沒有槍械鬥爭,但從沒有一部電影,能把911的傷害表現的那麼深那麼具體。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那一座「傷城」,我們用自己的傷搭建起了一座保護心的城池,它屏蔽了風雪也屏蔽了陽光。然而,友情,就是簡單的一起吃飯,一起玩遊戲,一起看電影這樣的陪伴,就能讓懸崖邊上的人感覺到溫暖而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這部電影關於友情。

在人生中,我們有很多選擇,但不是任何一步走錯,都可以回頭。佛家說,要堅守自己的心,通俗一點就是做人要有原則。很多時候,因為不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最在乎的是什麼,而錯過或錯失了很多東西,回頭來想,也只會黯然神傷。面對這麼多的壓力或誘惑,能分辨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就算是人人都知道要追求的愛、喜悅、和平,要理解起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何況執行。

正是如此,《叛國者》中的Samir才能這樣的震撼了迷茫在國家、政局、種族的亂麻中偏聽偏信的人們。

而在最後,不得不說的是Don Cheadle。今天其實推薦了兩部他的電影(《從心開始》也是Don主演的)。第一次發現他,是在《11羅漢》裡面,那時並不起意,直到《盧安達飯店》和《從心開始》,才真正體會到這個之前總是演配角的Don有怎樣的魅力。他斯斯文文,看起來就像是大學老師或者醫生,但他出演的電影總有那一種揮之不去的濟世的感覺。在《盧安達飯店》里,他演活了一個面對民族衝突卻無能為力的酒店經理,他的恐懼,他的憤怒,他的無奈,都在Don Cheadle的眼神裡,讓觀眾感同身受。最讓人震驚的是他那一雙清澈的眼睛,那是洞悉世事卻又甘願受罰的,是預示了悲劇但又有厚重的堅強的,在《叛國者》中,這雙眼睛同樣展示了對信仰的忠誠與對戰爭的憐憫。作為一個演員,能把戲演到與人的精神合二為一,那就已經不是在探討演技的問題了。

最最後,推薦幾部他的電影吧,都是經典:《日落之後》、《11羅漢》、《盧安達飯店》、《5路追殺令》、《從心開始》、《撞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