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

第一滴血/兰博/第一滴血

5.8 / 140,304人    102分鐘 | Finland:87分鐘 (1988) (heavily cut) (VHS version)

導演: 彼得麥唐納
編劇: David Morrell 席維斯史特龍
演員: 席維斯史特龍 李察克雷那 Marc de Jonge Kurtwood Smith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徐達多

2008-11-11 06:34:29

再多的血也不及這一滴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時隔六年再來看這一系列,已全然沒了小人物打敗惡勢力的快感,看著Rambo出生入死,我竟然心生矛盾,或許較之盪氣迴腸的英雄氣息,我寧可讓他的第一滴淚沒有白流,給他一個再好不過的結局,或許一死,沒有了續集,沒有了我們這些螢幕前熙熙攘攘為求一場酣暢淋漓的發洩的看客,便不會有Rambo在續集中隱忍而無奈的痛,甚至也不會讓這些痛經由那些身處同樣境遇的受害者們延伸到戲外去。
    
我時常在想,如果Rambo這位打不死的英雄鐵漢真的存在,我們對於他境遇,或許惋惜應該多於崇拜。崇拜往往站在了自我立場的角度,因為自己所無法擁有的能力或者事物,比如大塊大塊的肌肉,矯健的身手,睿智的頭腦,而去羨慕去幻想,但也是在這樣的幻想中,Rambo成了犧牲品,他上演著一出出大快人心的打鬥,用他的鐵血彰顯正義的力量,但在英雄的強悍外表下,掩藏的痛苦和孤獨,卻很少有人問津。
    
Rambo是綠色貝雷帽的一員,也就是最初派遣至越南戰場的100名特種部隊中的一名戰士。如果真的其中有像Rambo一樣能倖存下來的特種兵,那麼他們算得上是越戰的元老級人物,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戰場上榮譽不能保住你的性命,甚至在歸國後,過會勳章也不會帶給你一份好的工作,這時的元老級榮譽只能代表你受了更長久的痛苦和煎熬。他們跨過了越戰的始與終,見證了12年越戰的腥風血雨。戰友一個個悲慘的離去,雨水沖刷屍橫遍野的百姓村莊,硝煙瀰漫的戰場,槍林彈雨呼嘯而過,子彈隨時都可能奪去他們的生命,在朝不保夕的境況下,惶恐度日。即便他們有著專業的作戰技能和一個男人的英勇和睿智,戰爭的殘酷讓空氣中都瀰漫著死亡的味道,他們的心靈隨時都有可能崩潰。那麼12年,能在戰場上煎熬12年的人,內心又需要多麼強大的精神支柱呢?對Rambo而言,是兄弟互相作戰的信任,是對國家的信任,僅此而已。
    
而當最後美國以失敗告別越戰之後,清醒的人們發現越戰只是一個騙局。美國的介入完全是一次徹頭徹尾的錯誤,為了和蘇聯共產「賭氣」、秀實力,卻讓美國人付出了太過慘重的代價,並沒有所謂的自由和理想,在那裡,除了死亡,一切都毫無意義。然而對於倖存者,生活還在繼續,支撐了12年的Rambo不想敗給生活,所以即使面對歸國後人民對軍人的冷眼和仇視情緒,Rambo還是在快樂玩耍的孩子和美麗的村莊風景前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微笑,但這卻也成了最後一次。他得知戰友在戰場染疾歸國後便死去,舉目無親的Rambo徹底失去了與現實融合的繫帶。他甚至只是單純的想吃一頓飯,而社會視他為異端為隱患,徹底拋棄了他,他不解,他迷茫,他孤獨,他痛苦,他憤怒:
  --「你拿這把刀做什麼?」
  --「打獵。」
  --「開玩笑,你獵什麼?」
  --「敵人。」
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他曾為了這個「敵人」出生入死了12年。
    
戰後,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倫道夫•巴克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憤怒地控訴道:「(政府)要我們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戰鬥,而戰爭卻使我永遠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和自由去戰鬥。每年我除了與那些悲慘的戰友們淚流滿面地團聚外,似乎痛苦與孤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這一場奇妙的美國夢,報以最大幻想投入進去的人最後卻發現這其實市場噩夢,並且無法從中醒來。Rambo成為了這場噩夢中的代表,他掙紮著試圖醒來,他幻想能給予周圍信任,就如第二集中越南少女的願望一樣單純,他只是想安靜的生活下去。他試圖在現實中找到他的位置,哪怕只是一個信任的目光,和一個簡簡單單的微笑,但最後這些都成了奢望,他沒想到欺騙和冷漠從戰場蔓延到了現實社會,而能扭曲人性的也不僅僅再是戰爭,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手中的這把帶給他希望和運氣的刀,和「Win,Then Survive」的單純信念。
    
是的,他存活了下來,但是他勝利了嗎?第一集中Rambo打傷了惡霸警長卻留下了第一滴淚,那滴淚徹底流淌出了他心靈的傷痛。在他投以的信任和流過鮮血面前,他看不到希望,出生入死之後回報他的往往也只是一句「我們不會對你的死負責,你若死去我們會刪去你的所有資訊」。他痛醒了,原來他被拋棄了12年,往後卻將繼續如此。他抗爭著,卻發現內心的痛楚愈演愈烈。他也始終沒有從這段陰影中走出來,在第三集中Rambo去泰國廟宇過隱居生活,更多的也是源於逃避。自然最後Rambo淪為了悲劇性的角色:他只是個戰爭機器,戰鬥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然後一次又一次的踏上別人看來的「不歸路」。在這條路上,觀者為他的英勇連連叫好,為他的勝利歡呼雀躍,殊不知,一個英雄內心的深處,是怎樣的孤獨和絕望。他一次次的存活了下來,卻又是再一次生不如死。是的,他還在掙扎,依舊想著能有一條救贖之路。而在唯一能給他內心溫暖的愛情也被無情的子彈奪去後,似乎Rambo就拒絕了尋找和反抗,他唯一剩下的就只有戰鬥,就像片中上校所說的一樣,做一個浴血奮戰的軍人,對Rambo而言,是命中注定的事。當追求靜謐祥和遭到阻截,當深陷與現實無法溝通的孤獨,當為國家而戰卻被社會欺騙、遺棄和背叛,他放棄了與「命中注定」的反抗,毅然決然的踏上了戰鬥的征途,但心靈的創傷將永遠無法癒合,連他自己也深知這一點。
    
可是,即便Rambo再次帶給我們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勝利,也掩飾不了悲哀的結局。這不僅僅是Rambo一人的悲哀,而是戰爭的悲哀,是一個國家的悲哀,更是全人類的悲哀。
    
但,悲哀亦有何用?在第一滴血III上映之後的第13年,就在片中的阿富汗,因為911事件美國出兵開展針對「塔利班」的軍事行動,而那些「英勇的阿富汗人民」,繼續飽嘗著本不該屬於他們的噩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