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79,030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懷璧不予

2008-10-05 08:06:41

再見,小丑先生



       如果說曹操因為傲慢張松而錯失唾手可得的益州,我就因偏見李安而錯失老少咸宜的《斷背山》。在那個「全民背背山」的時代,連守車棚大媽都揣著一張盜版山,我本來有一萬次機會認識希斯·萊傑,但都親手放棄了。

       所以,當我為《蝙蝠俠6:黑暗騎士》的小醜劇照驚艷不已,打算百度下這小子的底細時,絕不會想到,滿目跳出的是黑壓壓的訃告。並且是半年前的。後知後覺本是我的奪金強項。

       三天不算長,卻足夠我這個鄙視美漫英雄的人拜倒在那黑小鳥的披風下。總的來說,《黑暗騎士》是個關於痴心錯付的故事。其中始作俑者當然就是最終BOSS小丑,他為了親手描繪蝙蝠俠的這段黑暗情史,不惜出賣色相,大玩制服誘惑兩大經典元素,護士服版的纖腰如蜂,警察服版的「表哥你來追我呀」,無不讓我等看官口水逆流成河,大呼安逸。當然,你也有權利把口水交給別人,青年帥哥小貝利秀色可餐,細眼薄唇平白多了幾分腹黑氣質;老年帥哥麥克·凱恩溫柔體貼,一杯英式紅茶一句「Master」就叫爾等「執事控」招架不住;另外還有重口味的摩根·弗里曼似笑非笑,清淡的亞裔小子眉目如畫,女主角照例像躲避球一樣被拋來丟去,不過「接得更准、更快」不就是美漫英雄的座右銘嗎?

       看,多好啊,燈光音效佈景均已到位,就等著小丑「ha,haha,ha」登台亮相。歌譚鎮已經太久沒有我的笑聲了。壞品味紫西裝皺皺巴巴,看來不怎麼昂貴,儘管他本人否認,看在能藏那麼多炸彈和小刀的份上姑且看做「實用型」;我們都知道濃妝的代價就是更容易脫妝,小丑顯然不知道,黑白紅,連容易忽視的髮際和耳後都沒有放過,在悶悶的頭套、蝙蝠俠的暴擊,口罩,汗液以及口水侵襲下,越發糊得……嬌艷欲滴。沒有人像他這樣說話,毫無規律的抬高或降低音調,加快或放慢語速,增大或減弱聲量,正如他的世界觀——無秩序。有誰聽得出他本來濃重的鼻音和低低的喉音?

       不,應該問,這真的是我們認識的希斯·萊傑嗎?我以為他是羞澀內斂的,像《斷背山》;是笨拙膽怯的,像《格林兄弟》;絕對不會像小丑這樣跋扈瘋狂,用尖銳笑聲玩弄人心。小丑從哪裡來?不是從漫畫家筆下,而是從希斯·萊傑自我禁閉的一個月中走來。他獨自揣摩小醜的語氣神態動作,把這個角色的思想行為特質貫通到每一根筋骨中,連熟識的搭檔都大吃一驚。他對小丑神形兼備的詮釋,已經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演技派」,他真正令魔成神。

       看吧,我就知道有人要拿這說事。但凡一個演員非正常死亡前出演了某個非正面角色時,人們就要說他入戲太深,導致悲劇收場。有人刻薄而惡毒地說道:成為不朽的最快途徑,就是在年輕時死去。這對於希斯·萊傑是最大的污衊。蝙蝠俠全劇組都可以證明,片場休息時他完全和平時一樣談笑風生,一旦開拍就立即化身惡魔。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嬌妻幼女的希斯·萊傑,服藥過量只是意外。

       然而另外一個服藥過量的小伙子卻暗合了這個法則。只要說起英倫朋克就絕對無法忽視他的名字——sid。他本身平庸,但20多年後仍被人提起。當然,平庸的是貝司技巧,不是皮相。他痛恨一切,除了海洛因和nancy。看吧,他有著成為「不朽」的所有元素:在年輕時用無比英俊的樣貌死去;有一個同樣拉風的女朋友,並且在死前殺了她;留下用「我的小女孩」來開頭的殉情遺書。你可以說這是一個三流樂手的炒作,但別忘了,這是朋克。不需要太多技巧,只需要自毀精神。僅此一點,他就可以成為朋克精神的圖騰。全因他在恰當的時候死去。

       我們的希斯·萊傑需要如此嗎?不!他那麼年輕,可以走得比現在遠很多,未來的路憑藉小丑一角會越加順暢。沒有人要他死去,他的不朽是來自演技,來自這個演員本身,而不是來自死亡。電影可以是一個演員的全部,但也不是一個演員的全部。

       《蝙蝠俠6》首映禮慣例的紅地毯因這位無法出席的演員換成了黑色,所有人像參加葬禮那樣全部穿上黑禮服。除去影片本身的陰冷哥德風格,就像其他所有被死神纏上的電影一樣,陰霾揮之不去。

       Ha hah haha ha ha

       他響亮地狂笑著從黑暗中走來,濃黑眼眶中的眼神冷諷自醒,嘴角的裂傷把猙獰的微笑無限放大,他砸吧砸吧嘴,用蛇信一樣狹長的舌頭划過嘴唇:

Why so serious?

Why so serious?

Why so serious?

Why so serious?

       沒錯,幹嘛這麼嚴肅?這可不是小醜的本意。他只是暫且離開了。我們需要很多耐心來代替悲傷。

        即便是遙遙無期的等待,我也早已在觀眾席備好了掌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