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閃靈殺手--Natural Born Killers

天生杀人狂/闪灵杀手/天生杀手

7.2 / 251,705人    118分鐘 | USA:12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昆丁塔倫提諾 David Veloz
演員: 伍迪哈里遜 茱莉葉路易絲 小勞勃道尼 湯米李瓊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gnolia飯

2008-10-05 00:33:06

在帶上這金箍之前,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Eenie meenie ninie moe, cath a redneck by his toe, if he hollers let him go……」
                              

                             一.
 
   天生殺人狂似乎就是一個夢,一個對自己解放,抽身於現實,勇敢過活的夢,完全的掙斷了後天意識形態的捆綁,我就是主宰自己命運的殺人狂,我可以給周圍所有人和物潑上我喜歡的激情的血紅色,荒誕的黃色,絕望的灰色。

  天生是什麼?就是與生俱來,你不可逃避必須攜帶的本性,是本我,是不曾修飾的原始獸性,我嗜殺,嗜性,嗜自由。
  
  殺人怎麼講?就是殺掉、除去那些擋道之人,那些制定鐵鏈繩索一樣規章制度的混沌君王,那些背叛自己天性封鎖自己慾望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執行這些條例的下臣。
  
  狂是什麼?狂就是讓你的血脈噴張;狂就是米基和梅樂麗;狂就是他們徹底燃燒的本我;狂是無意識天性放縱的嗜血和性;狂是奧利弗•斯通;狂是他對人性本性無情的揭露;狂是揭露人性本身兇殘後對其的美化;狂是片中自我認識的響尾蛇;狂是片中慾望狂飆的馬匹;狂是片中肆無忌憚的影像的拼貼;狂是斯通利用米基和梅樂麗對現在世界徹底瘋狂的一次「解構」;狂是後現代影片《天生殺人狂》給我徹頭徹尾的感受。

                            
                             二.

  幾年前,天生殺人狂很難帶我一個十幾歲的學生走進他的世界,凌亂,嘈雜,灰色,勝在一個亂七八糟。時間不夠短,但是還是覺得看的很快,或許是殺戮的快感也喚醒了我,沒有覺得無聊,反而是刺激,但終究還是讓我難以理解。

  現在熟了,但是一直難以提筆寫出對它的感受。心中一個亂字也難以概括——我想說《天生殺人狂》對媒體的抨擊,我想說《天生殺人狂》用後現代解構的手法刻畫人性,我想說《天生殺人狂》獨特的影像拼接,我還想說《天生殺人狂》色彩的誇張……
我在想,是不是如果你對一件事物有足夠的愛, 那就會有點頭緒雜亂,說不清道不明,總覺得怎麼都說不夠,又有點欲言又止?

  我想我是愛《天生殺人狂》。


                                       
                             三.

  隨便說說吧,先說一場戲,梅樂麗的家庭戲。
  
  這是一場完全像客廳喜劇一樣的戲,荒誕的人物打扮,荒誕的黃色+綠色,場外觀眾的鬨笑畫外音,徹頭徹尾的喜劇定位。完全是一場嘲諷,是對戲裡人物所追求東西的嘲諷,戲裡梅樂麗和米基追求的便是人類無意識的性本能,父親不許梅樂麗出逃也是出去對性本能的追求。這些表面看來,就是一場米基拯救梅樂麗脫離父親魔掌的戲,是一出英雄救美的戲,這似乎是值得讚頌的,但是導演為什麼不讚揚這個英雄救美,為什麼反而要用喜劇的效果來表現呢,是嘲笑和諷刺吧?是對梅樂麗和米基對天生性本能不擇手段追求的諷刺吧?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理解為 導演不讚成他們兩個人的這種無畏追求本我自由的行動呢?
  
  不是。導演嘲諷的其實是壓抑人性本能,壓抑人本性的人和物。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斯通是默許了梅樂麗和米基的行動。
  
  這樣來說,梅樂麗和米基兩人追求的是人的本性,但是追求本性遭到了父親的阻止,也就是父親壓抑了人的本性,所以在這場荒誕的喜劇家庭劇裡面,導演最終的矛頭是指向的父親。
  
  這場戲裡對人本性的追求並非是高尚的(米基和梅樂麗),但是壓抑本性的(梅樂麗的父親)也並非就是高尚的。



                             四.

  說下後現代,後現代主義電影是本片的關鍵標籤,在本片中表現為影像的拼接,在昆丁的《黑色追緝令》裡面,這種後現代主義表現為敘事的拼接。後現代主義作品一般是對現在的世界進行一種不同類型的解構,表達對世界的另一種看法,在《天人殺人狂》裡面,有窗戶上奔馳的馬匹,有嚎叫的狼群等等,這種種影像的拼接的都在增強了影像的隱喻力量,使得影像的表述能力更加強烈。
  後現代電影表面荒誕,帶有黑色幽默,但是實質上是嚴肅的,它的可貴在於能正視人性等真實的東西。



                              五.

  我想,無意識原則和本我這個概念應該也是貫穿影片始終的。簡單的理解無意識原則就是原始的盲目衝動、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後和本能有關的慾望,其實再說明白一點,無意識原則實際上是遵循快樂原則的,也就是不受任何後天束縛來讓自己快樂的原則;本我的理解更加容易,人是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種,小時候的你不曾接受任何規則束縛,那時候的你是本我,我想6個月左右的時候差不多呢,自我就是現在的我們,超我是一種理想狀態,我還沒有過這樣的狀態。

  理解了這兩個概念,再看片子中的本我和無意識原則吧。

  米基其實就是最遵循無意識原則的人,人本能的慾望分為食慾性慾還有暴力的慾望,米基追求的恰恰的就是這三個東西,在殺人裡面獲得快感,找到自己的無意識原則——快樂原則。
  
  韋恩(主持人),他所代表的媒體也代表著一種人性的本能,媒體的本能是什麼?就是不顧一切尋求刺激,完全徹底的放縱自己的慾望,想看什麼就拍什麼,想追查什麼就追查什麼,想窺探什麼就窺探什麼,想管什麼就管什麼,韋恩代表著媒體為了獲得對米基的採訪,不惜失去生命,這就是媒體的慾望,說白了,還是人的慾望,媒體還不是人嗎?通過媒體也體現了人的本能,媒體體現了它無意識追求快感的本能慾望,說到頭,媒體也是一種暴力的方式,自己想要的就去搶去拿,不光當事人願意與否。
  
  所以媒體也是一種暴力,但是這種對暴力本能的追求方式不直接,藏藏躲躲的,不光明正大,媒體對暴力的表達是一種虛偽的表達,不如米基赤裸裸對暴力本能的追求和表達。

  不光明正大的對慾望的追求不光媒體,還有監獄長和探長,他們是在權利支持和掩飾下的一種人的慾念,是一種特殊的暴力狀態。

  這樣看來,片子中對暴力的追求,即對本我和無意識原則追求的人有三個代表,米基、媒體、監獄,簡單說就是:

  米基表現的是人類純粹的本能,媒體和監獄表現的是夾雜著「利」的本能;兩者追求的無意識內涵一致——暴力、性、本我、無意識,但是動機不同。

  動機不純的人是誰,一目瞭然。

  那麼在這種相對比之下誰的追求更加合理和高尚呢?



                             六.

  有一點值得注意,全片只有一個人是讓米基和梅樂麗肯定,殺了這個人是讓梅樂麗和米基兩個人後悔的。
  是印第安人。為什麼要肯定這個人?為什麼殺了他兩個人會悔恨?是因為良心發現嗎?肯定不是,到片尾兩個人依舊還是冷血。那麼,為什麼要因為這個印第安人後悔呢?
  後現代注意否定的是現實世界,梅樂麗和米基殺掉的都是和受了現實污染的人,但是印第安這個人群,以為歷史種種的原因,其實是和我們的現實沒有的關係的,印第安人代表的是一種超現實,與我們充滿利益的現實無關,後現代電影肯定這種超現實的東西,越是離現實遠的東西越是本片值得肯定的東西。
  所以印第安人受到了肯定,超現實受到了肯定,殺了他,梅樂麗和米基後悔了。



                             七.

  最後影片也帶來了兩難的選擇:
A. 以往的影片都是將人的無意識理想化、神話化,比如為了世界和平等等等高尚的原因,放棄了人的慾望,但是這樣的放棄離我們很近嗎?
B.《天生殺人狂》它沒有將人的無意識神話化和理想化,反而是正視了它,還原人性以本來的面目,影片的結尾也是最終選擇了梅樂麗和米基的幸福美滿,選擇了人性,即使是黑暗的人性。
這就是A和B的兩難。



                                             
                                     [ 一家之言,請多指教。]

  


  原來Bob Dylan 的 《You belong to me 》結尾梅樂麗和米基的對話可

以如此溫柔。

  想起了白紗鮮血飄落的誓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