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林精子

2008-10-01 08:14:48

歲月蜚短流長,青春一去不復返


科波拉的暮年之作,有人看到了佛洛依德,有人看到了宗教,有人看到了臨終關懷,我,一個25歲的年輕人,看到了完美主義者的刻意放棄。

網上許多人說線索很複雜,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故事,一位老人想自殺,當他走到路上的時候卻不幸被雷辟到,被人救活後奇蹟發生了,70歲的多米尼克變得像30歲一樣年輕帥氣,他回想起他的30歲,當時醉心於語言學,尤其鍾情東方語言,發誓要追溯語言的本源。當愛人與他提出分手時,他沒有拒絕。被雷辟後的多米尼克開始擁有超乎現實的能力,只要輕輕一掃書籍封面便熟韌於心,更遇上了與年輕時戀愛蘿拉異常相像的女子而動心,與她相戀結婚,卻發現女子晚上時常囈語發作,彷彿千百萬年前神靈附生,發出一系列連歷史也沒有記載的古語言,這正式多尼米克畢生追求的夢想,語言的本源。

只是上帝沒有給多米尼克如此完美的懷中物,女子與他彷彿磁場相異,相處一天變老得如同40歲婦女,於是多米尼克放棄了語言研究,與她分開。

多米尼克因此回到了在被電擊之前的咖啡館,老朋友認出他了,還是70歲的語言學教授,於是多米尼克知道,他又變老了。時間就此彷彿回到了1838年,所有經過的這一切彷彿是一場沒有指針的夢,空蕩蕩晃在心頭,以致於不知道是真實,抑或是夢境。

對,我經常也是這樣,彷彿事情總是在重復發生,自己享受重複的結果,不知道自己是在夢境,還是在現實。

多米尼克覺得自己是悲劇發生的根本,於是選擇孤獨終身,然後自殺,當他彷彿身處夢境的時候,又開始出現雙重人格,那個鏡子中裸身與他對話的第二個多尼米克才是自己的潛意識,潛意識的人本身是悲觀的,絕望的,只有現實的人才會掙紮著讓自己站起來,完美主義者抑或理想主義者總是會讓自己在到達巔峰的時候放棄什麼,然後再去追求那一樣東西。

然後說青春,導演在他《教父》《現代啟示錄》的輝煌時代過去已久後的這部電影,顯然有緬懷一生的意味,人在慢慢變老的過程中,有絕望、有恐懼、有孤獨,那些之前的固執己見可能因為多添的一絲皺紋、多掉的一個牙齒而被摧毀,意志不再勝利,因為打敗不了歲月的蜚短流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