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十二怒汉/怒汉/十二怒汉

9 / 866,236人    96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雷金納德羅斯
演員: Martin Balsam 約翰弗德勒 Lee J. Cobb E.G. Marshall 傑克克盧格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09-28 01:47:04

小成本片中的神作


最後說說《十二怒漢》。這部電影絕對配得上兩個字——傑作。電影有十二個主人公,場景限定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這點和《後窗》一樣。但《後窗》的真實場景卻是主人公眼裡的那個被偷窺的世界,而《十二怒漢》的故事就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這個房間。這是一部辯論電影,十二個陪審員在討論一個小孩謀殺父親的案子,表決孩子是否有罪。然而,影片除了給到那個小孩1秒的鏡頭,其他法庭上的場景一概沒有直接的交代。這樣,這個案子只能是我們隨著電影的進展自己去想像。從一開始,十一人認為有罪,一人認為無罪,到最後十二人全認為無罪,這個巨大的轉變,在影片兩個小時時間裡被詳細的交代了。我並不了解西方的陪審員制度,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人是否有罪要靠這些沒學過法律,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陪審員來決定。但是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他們法律的基本精神——寧可錯放一千,不可錯判一個。小孩是否殺人?這點我們永遠沒法知道,但是,在這個精神下,雖然有很多證據證明小孩殺了人,但是只要有疑點,這個小孩就是無罪的。而陪審員作出判斷的出發點,不是法律,而是人的基本邏輯判斷能力和價值觀念。如果法律與人的價值觀念背道而馳了,哪一個是占主導地位的。西方的陪審員制度說人的價值觀占主導,而其他的法律制度則說法律是主導的。近來總是聽見民眾對一些案件的判罰產生爭議,比如說彭宇案,比如說最近的那個ATM機案,法庭做了判決然而民眾卻並不讚同他們的決定,而說到底這個正義是掌握在大眾手裡的,還是掌握在那幾個法官手裡的呢?

有些扯遠。對於電影本身,這些人物很多甚至沒有直接給出名字,但是和《七武士》一樣,片子對人物的刻畫可謂相當成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個人在這個辯論中都發揮不同的作用。有人堅持無罪,有人在聽取了一些意見之後轉為無罪,而有些則心思根本不在案子上,還有一些,則是堅持孩子有罪。可能他們中有些人並不是合格的陪審員,有些人並沒有負責人,但是至少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下,他們還是作出了符合大多數人價值觀的判斷。可能他們錯了,但是這也是大家選擇的。
評論